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詹程开 通讯员 蒋成杰 张笑笑 孔潺潺

在杭州吴山和西湖之间,有一条林荫道,北接杭城交通枢纽西湖大道,南枕充满宋韵历史风情的河坊街,路上两边绿树浓荫蔽日,阳光从枝叶缝隙里泻下,光影斑驳、随风晃动,即使是烈日下,也比别处要凉快不少。

这条路,就是位于上城区清波街道的劳动路。

由于临近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路边梧桐叶下斑驳的阳光里透露出浓浓的文化气息,路上行人或是自在闲逛各式咖啡店、茶室,或是端详文房用品、艺术品,驻足孔庙碑林沉浸于国学文脉。

这是一条能够让人沉浸的文艺之路,前不久的一场改造,更是获得了附近居民和游客的点赞。

这个国庆,不妨一起去这条文艺之路打卡,体会一下美好的慢生活吧。

宋韵景观(宋韵引领改造提升)(1)

绘图 包素琪

很多人不知道,在过去一千多年的时光里,这里叫运司河,是一条接纳西湖水和吴山山水的小河,与浣纱河相通,因为宋朝时河边设有两浙运司衙门而得名。

宋韵景观(宋韵引领改造提升)(2)

绘图 叶柳倩

时光流淌千年,直到上世纪30年代,已经衰败的小河被填平,河道成了道路,取名劳动路,颇有“沧海桑田”之感。

尽管只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但劳动路却是杭州一条历史积淀颇为深厚的路,曾经做过南宋太学和杭州府学的杭州孔庙就坐落于路的南段,这里的杭州碑林与西安碑林南北闻名,南宋太学石经也是全国仅有。

宋韵景观(宋韵引领改造提升)(3)

劳动路从南到北不足千米,但是道路两侧居住小区、菜场、商铺、邮局、宾馆、学校和孔庙等建筑鳞次栉比,为了让改造做到道路环境与人文品质双提升,清波街道和劳动路社区的前期工作没少做。

在道路改造之前,街道和社区挨家走访沿线单位和各家商铺,充分听取建议,经过意见征求和多轮讨论,确立了塑形象、提品质、聚民心的改造原则。

“商户们提出的绿化增设、树枝整修、破损的路面铺设等方面的建议都被采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鉴于劳动路的地理位置和整体环境,改造工作在充分考虑商铺的实际经营功能的前提下,定位宋韵风格,在绿化景观层次打造、建筑墙面改造、沿街店面提升、文化景观塑造等方面形成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宋式韵味。

宋韵景观(宋韵引领改造提升)(4)

最终,改造融入宋词的空间单元叙事方式,以宋词章法布局谋篇,相依相成。

从西湖大道开始,在这次提升改造中,街道将宋画入街,重新规划该片区域停车位,预留出整片空间铺设了80余平方米的草坪,种植枫树等树种,丰富了植物的色彩,再加上错落摆放的草坪石,就如绘画的点景,恰到好处,吸引着行人的视线。

向南而行,经过涌金门饭店,这里临街小楼保留了红墙特色的同时,也对外墙进行了局部改造。

为了还原小楼的年代感,用做旧方法绘出一块块红裸砖墙,墙上封闭的门洞也使用老石门的造型进行美化,深浅不一的砖石,再搭配上古朴、沉稳的老石门造型,显露出一种醇厚的复古韵味,将岁月磨砺出来的浪漫感传递给每个人。

宋韵景观(宋韵引领改造提升)(5)

走在路上,一旁原本普通的灌木等绿化被一些外形各异、富有古意的绿植代替。在沿线的花坛改造中,街道采用盆栽造景中“小中见大,咫尺千里”的艺术手法,在花坛中巧用松树、假石营造江南山水画“水墨淡彩”的景观,给人以清新幽雅的感觉。其中零星点缀的宋韵陈设油纸伞等户外遮阳套件,与沿线商业氛围相辅相依,构成了一副高雅、鲜明、幽静的画面。

宋韵景观(宋韵引领改造提升)(6)

此外,沿街道板也做了部分更换,原来的“小砖”换成了“大长条”,与周边的文创店铺相得益彰,在恰到好处的地方体现出含蓄内敛的宋韵。本着绿色节俭的原则,改造换下的绿植和道板也没有随便扔掉,而是被用于其他道路和小区的旧改工程中。

“不搞大改造,尊重道路本身的历史底蕴,这次我们这次的工作思路。”这条闹中取静的路凭借自身的风雅,给许多市民游客带来惬意悠闲的慢时光,踏进一家文房用品店,可以不受任何打扰、静静欣赏观摩各式文房四宝,只有在有需要的时候,店主才会轻轻的前来招呼。

走累了,茶室和咖啡店就在旁边,点上一杯凭窗而坐,慢慢品味的同时看着摇曳的绿植和往来的行人。

宋韵景观(宋韵引领改造提升)(7)

据了解,道路沿线改造提升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清波街道将改造向周边居住小区延伸,通过小区内的旧改,让周边居民共享美好空间,做到民生改善与文化景观水乳交融。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