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施人燚

为什么要讨论线紧率?

针织面料怎么不脱线(初探针织面料断线原因)(1)

线紧率是检验缝纫机缝纫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前面料品种单一,线紧率不被关注。现今各种五花八门的面料不断涌现,一些在任何方向上都拥有很大拉伸性的针织面料的出现更是加大了缝纫难度。

在实际缝制过程中,不但要保证不跳针、不断线、不浮线,而且要保证针织面料在被拉伸的过程中不能断面线底线

检验人员在对针织成品进行检验时,通常会大力拉伸面料,如果在拉伸过程中出现断面线或底线的状况,则会被判为不合格产品。

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来了解和讨论一下线紧率这个概念。

什么是线紧率?

线紧率是指在缝制过程中,没有出现跳针、断线、浮线的情况下,取出其所耗用的底面线,测量出所耗用的底面线实际长度,这个面线与底线的长度百分比就是线紧率。

以 10c m 单位长度的缝制后面料为例,线紧率的数值为 100% 最为理想,一般以不超过 120%为宜,超过120%则被视为不理想。

线紧率不理想要怎么办?

1

先试一下调节底面线张力或者把旋梭勾线时机提前,这样做线紧率虽会稍有改善,但容易出现跳针现象。

2

影响线紧率的根源在于缝制设备的挑线组件与旋梭的配合是否完全合拍。

机修工通常采取移花接木的方式,把一些旧机里的挑线组件拆下来保存好,遇到特殊情况时再嫁接到有问题的设备上。

这个方式虽然可以解决故障,但是过程过于繁琐,而且也不可能一直有足够的旧机供拆用。

3

换个方式,既然问题是面料的拉伸所引起的断线,那么维修思路就可以从送布方面考虑

如果把送布时间调慢,拉伸面料时缝线的断线现象会更加严重。

送布时间滞后于挑线杆的放线与收线,即当送布尚未结束时,挑线已完成,导致单位针距面线的用线量小于正常值。因此,线紧率明显缩小。

这时,只需把送布时间调快,上述缝线的断线现象就会消失,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若此时机器还出现浮线现象,就要考虑挑线杆与旋梭的配合了。

挑线杆的送线收线与旋梭的勾线脱线配合时机完美的话,底面线张力不用很大,线迹也会正常。

因此建议使用优质旋梭或者通过微调挑线杆的运动时间及上下极限位置来满足成缝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