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由五位女士所组成的荷兰室内乐团VIJF!在荷兰拉芬斯泰因的卫戍(或驻军)教堂演奏的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威廉·埃尔加的《晨曲》(Chanson de Matin)。这五位女士分别演奏长笛、小提琴、双簧管、低音管和竖琴,她们对室内乐充满着激情,活跃在古典音乐届。

19世纪80年代,埃尔加曾多次进军伦敦,试图在音乐上有所建树,但都以失败告终。之后,他又回到了莫尔文,在那里写作,向一向乐于接受他的杰戈尔哀叹自己的命运。他抱怨日子不好过,于是送给杰戈尔一首名为《晚祷》(Evensong)的小提琴曲,建议必要时可以改为《Vespers》(晚祷)。最后,出版商更愿意将这篇文章命名为《午夜香颂》(Chanson de Nuit)。几年后,埃尔加再次写信给杰戈尔,声称最近重新发现了它的同伴。这两幅作品提供了简单的白天和黑夜的风格对比,《午夜香颂》(Chanson de Nuit)是两个中表现更加丰富的。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样,《晨曲》(Chanson de Matin)更简单、更清新。

仲夏夜之梦世界名曲(美好的一天从音乐开始-英国作曲家埃尔加的晨曲)(1)

爱德华·威廉·埃尔加爵士(Sir Edward William Elgar)

爱德华·威廉·埃尔加爵士(Sir Edward William Elgar,1857-1934)是英国作曲家,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迷之变奏曲》、《威风堂堂进行曲》、《小提琴与大提琴协奏曲》和《两支交响曲》。

埃尔加的父亲开了一家音像店,是一名教堂管风琴手,他教儿子弹钢琴、管风琴和小提琴。除此之外,埃尔加基本上是自学成为一名音乐家的。16岁时,这位作曲家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的音乐家,在他的余生中,他从未得到过一份固定的工作。1889年,他与卡洛琳·爱丽丝·罗伯茨(Caroline Alice Roberts)结婚,靠着在当地的表演、教学和作曲勉强度日。1899年,埃尔加创作了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谜之变奏曲》,使他一举成名。这部作品是对爱丽丝和许多朋友的神秘致敬,这些朋友在作曲家事业不稳定的早期曾支持过他。埃尔加最富成果的时期是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在这期间,他创作了一些最高贵、最富表现力的音乐,包括他的前四首《威风堂堂进行曲》,其中的第一首副标题为《希望与荣耀之地》,成为了大英帝国非官方的第二首国歌。奥古斯特·杰戈尔(迷之变奏曲中“宁录”的原型)在1909年去世时,埃尔加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这位作曲家的创作能力下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恐怖加深了他忧郁的人生观。1919年,埃尔加创作了大师级的大提琴协奏曲《E小调,作品85》。他那深切的悲伤和迫近的损失无疑与他忠实的爱丽斯的最后一场病有关,爱丽斯于1920年去世。20世纪30年代初,埃尔加开始创作第三交响曲,1934年去世时尚未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