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在国外流亡。在此期间,一度又饿又累,非常潦倒,甚至几乎昏厥,无力支撑自己站起来。跟随公子的众多臣子也无计可施,这个时候有一个名叫介子推的臣子,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将其煮了汤给公子喝下,他才慢慢地恢复了体力,当公子发现是介子推割下自己肉的时候,痛哭流涕。

后来,重耳成为了晋国的国君,即有名的晋文公,他在上次陪他一起流亡的臣子的时候,却忘记了曾经为其割肉的臣子介子推,当时很多人都劝介子推找国君请赏赐,为他鸣不平,但是他不屑这些功劳,反而选择了带着自己的母亲归隐山林。

晋文公后来知道了这件事,非常羞愧,便带人亲自去请介子推,但是介子推生活的地方可谓是树木茂密,山高路险,想找到介子推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此时,有人给晋文公献计说,不妨放火烧山,介子推肯定会带着母亲逃出来的。但是,大火熊熊燃烧,并不见有人的身影从山上下来,大火熄灭后,人们才发现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已经坐在一棵柳树下,去世了。在树洞里人们发现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得知此事,悲痛万分,为了纪念介子推,便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并且在第二年,晋文公带领臣子登山拜祭的时候发现,那棵柳树死而复生,便有了“清明柳”的说话,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是哪一天(清明节的由来)(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