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选择大雾漫天借箭为什么(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1)

在流传至今的众多有关奇门遁甲的著述中,有三部书都标明为“诸葛武侯原著,刘伯温校订”,这就是《奇门遁甲统宗大全》、《奇门秘笈全书》和《诸葛武侯奇门丁甲大全》。

学者们多数认为,这三部书都是后人伪造、托名诸葛亮的。不仅如此,一位研究奇门遁甲的学者甚至提出:诸葛亮根本不懂奇门遁甲,不然,他怎么会在《隆中对》中建议刘备把根据地建在西蜀这块按中国地理方位属于坤宫死门的地方呢?中国历代统治者统天下,几乎都是从西北开门创业,并始终抓住开、休、生三吉门而逐步取得成功的。

这一论点,笔者不敢苟同。

诸葛亮选择大雾漫天借箭为什么(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2)

第一,《诸葛亮集》中《上先帝书》一文曾载:“臣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巴,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洛城之分,主予将帅多凶少吉。”这证明诸葛亮懂得太乙术。一般懂太乙术的人,也懂奇门遁甲。如前文所述“天乙在前,太乙在后。”而流传下来的八阵图,如前所述,正说明诸葛亮懂得奇门遁甲。

第二,为刘备选择西蜀这块根据地,不足以说明诸葛亮不懂奇门遁甲,因为奇门遁甲只是一种预测的工具,它的应用必须结合实际。诸葛亮出山之时,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势力最大,江东已为孙权占据,也有相当实力,只有刘备最弱,尚无立足之地,而此时荆州刘表和益州刘璋是其薄弱环节,刘备只有选择薄弱环节,先觅立足之地才是上策。况且,按照奇门遁甲中五宫寄坤二官的办法,在当时这种客观形势下,为刘备占领中原统一天下着想,也只有先寄于坤二宫,如此,一者符合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兵法策略;二者西蜀离西北开门最近第一步先占领西蜀作为根据地第二步就可以就近夺取西北开门之地,从而进军中原了观诸葛亮在酉蜀立稳脚跟之后,六出祁山,以及他死后姜维九伐中原都是在力图实现这一战略决策,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使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理想没有实现罢了。但毕竞实现了他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第阶段计划。

诸葛亮选择大雾漫天借箭为什么(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3)

第三,奇门遁甲只是一种预测方法,一种思维模式,运用得恰当,可以帮助决策,取得一定效果,但决不是“万能法宝”,更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因而一个人掌握了奇门遁甲并不能保证他一定取得胜利这是我们对任何学术、任何技能应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第四,解剖《三国演义》一书中所载诸葛亮借东风一事,可证明诸葛亮是精通奇门遁甲预测术的。

诸葛亮选择大雾漫天借箭为什么(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4)

《三国演义》写赤壁大战中,庞统献连环计,使曹操把战船连在起,周瑜欲用火攻。

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晚上,月明星稀,曹操在战船上横肆赋诗,踌躇满志。升帐谓众谋士曰:“若非天命助吾,安得凤雏妙计。铁索连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程昱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日:“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三国演义》第48回)

可见曹操对天时地利是做了充分考虑的。

周瑜利用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起初认为用火攻不存在问题但当他站在江南岸山顶上观看曹营水寨时,忽然狂风大作江中波涛拍岸,一阵风过,刮起旗角于周瑜脸上拂过,使他猛然醒悟,此季节只有西风、北风没有东风、南风,怎么能用火攻呢?于是突然往后一倒,口吐鲜血,不省人事。从此卧病在床,发起愁来。

诸葛亮选择大雾漫天借箭为什么(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5)

诸葛亮前去探望,屏退左右,密书十六个字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写毕,递与周瑜日:“此都督病源也。”瑜见了大惊,暗思,孔明真神人也,早已知我心事,只索以实情告之。乃笑曰:“先生已知我病源将用何药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赐教。”孔明曰:“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将此句删去了,这是不应该的)都督若要东南风时,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日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何如?瑜曰:“休道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风,大事可成矣!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瑜闻言大喜矍然而起。便传令差五百精壮军士,往南屏筑坛拨一百二十人执旗守坛,听候使令。

孔明于是在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上到坛上开始作法祭风孔明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东南风。是日看看近夜天色晴明,微风不动。一直到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周瑜出帐看时,旗带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待东南风大起之后,诸葛亮早下坛到江边乘赵云前来接应的小船离开周瑜营寨,回刘备所在去了。(《三国演义)第49回)

诸葛亮选择大雾漫天借箭为什么(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6)

这里对诸葛亮利用奇门遁甲借东南风一事写得十分详尽,不仅有具体方法和细节,而且有具体的年、月、日、时,这样就为我们剖析诸葛亮是否懂奇门遁甲以及借东风到底只是小说家的虚构还是实有可能,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我不揣浅陋试着解析一下这个千古之谜。

查万年历,建安十三年为公元208年,年千支为戊子,冬月为甲子月,农历二十日为甲子日,二十一日为乙丑日,二十二日为丙寅日。

第一天甲子日无风第二天乙丑日,从丙子时末开始有风到丁丑时东南风大起我们不妨用时家奇门的方法测一下这个乙丑日丁丑时的天气状况。

按冬十一月二十一日乙丑,已在冬至节前后,无论用置闰法定局,或拆补法定局按符头甲子,子、午、卯、酉为上元,则属冬至上元,应用阳遁一局来测算。

丁丑时属甲戌旬,说明甲戌已在地盘二宫值班因而与地盘二宫对应的天盘天芮星为值符,人盘死门为值使。

到丁丑时,值符天芮星运转到七宫值使死门运转到五宫,寄宫,天辅星运转到九官,天英星到二宫。

诸葛亮选择大雾漫天借箭为什么(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7)

测天气,以天辅星为风,以天英星为火,二者旺相主风晴。此时天辅星落九宫,木生火,为我生之官,为旺相,主有东南风天英星落二宫,火生土,也为我生之官,为旺相,主晴天;离九宫又呈现出辛加乙的格局,这叫白虎猎狂,主有大风;八神盘上的白虎落震三宫,也主有东风。总之综合这几点,不难看出,此时会出现晴天,东南风大起的天气。

同时,甲子旬中戌亥空,西北方日干落空亡,为孤地。西北方乾位所在六官又出现丁加癸、雀投江的凶格,很不利曹操一方。

再者按阳时利客的原则,丁丑时为阳时先功者有利所以周瑜首先发起进攻,借助东南风,采取火攻终于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

诸葛亮选择大雾漫天借箭为什么(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8)

由此可见,诸葛亮筑七星坛施法术借东风只是个形式,实际上他运用奇门遁甲早已预测出十一月二十一日凌晨起必然要大刮东南风的天气状况。当然,也不排除,诸葛亮是将数理奇门与法术奇门综合运用,他确信法术奇门也是有效的。

由此,也会明白所谓草船借箭,也是诸葛亮事先预测出那夜江上必有大雾,所以才采取这一措施的。只是《三国演义》一书中没有写明具体时间,故而难以验证。但诸葛亮讲得明白。当他在鲁肃陪同下,用二十只船从曹营“借来”十余万枝箭时,鲁肃问道:“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雾?”孔明目:“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见《三国演义第46回)

这时,有的读者也许会提出《三国演义》只是历史小说,并非正史。考诸历史,究竟如何?

查陈寿所撰《三国志》中《魏书·武帝纪》《蜀书·先主传《蜀书·诸葛传》和《吴书·吴主传》、《吴书·周瑜传》等史料所记赤壁之战的大体时间和主要情节,均与《三国演义》一致,在《周瑜传》不仅有黄盖诈降的情节,而且说:“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明显说明有东南大风相助。只可惜没有具体月、日、时辰,也没有诸葛亮借东风的细节。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火烧战船的时间写得如此具体、详尽,而且与实际天气相符,这说明他一定是有根据的,并非凭空杜撰。

从以上几点看出诸葛亮应该是懂奇门遁甲的,并在军事行动中会加以运用。至于流传至今署名“诸葛武侯原著”的三部有关奇门遁甲的书是否确系他的原著倒不一定。我也认为,后人伪托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正史和诸葛亮文集中没有任何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