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没有痛苦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净土)(1)

坐落在京都附近的宇治地区,那里风景如画,是著名的茶产地,9 世纪起就是有名的游览胜地。在和安年代很多达官贵族在此营造别墅。后来,阳成天皇的离宫也建在这里。平等院是当时掌握朝政大权的太监大臣藤原道长修建的别墅,全院规模宏大,占了今日宇治市一半以上的面积。

没有痛苦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净土)(2)

1052 年由其子藤原赖道继承下来改充为寺院,其主堂为“阿弥陀堂”,因该堂左右两侧各有附楼、中堂后有走廊,造型像一只展翅的飞鸟,且屋顶上栖有一对金色的凤凰鸟,江户时代以后就一只俗称作“凤凰堂”,流传至今。

没有痛苦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净土)(3)

11 世纪,日本随着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贵族社会达到全盛时期,地方的割据势力日益壮大并横霸一方,中国式的中央集权政体逐渐瓦解,天皇的权力渐趋衰落,政权都被大贵族把持在手里,终于导致了 1086年的白河天皇退位,日本开始了“院政”统治时期。在此社会背景下,王公大臣、名门贵族的生活更加奢侈豪贵、极尽奢华。他们大量兴建豪华富丽的府邸、别墅,追求奢靡享乐的生活。

没有痛苦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净土)(4)

这时,佛教不再是国教,古代的神道教重新恢复了影响,并且渗透到佛教里去,更加世俗化,僧侣们可以娶妻生子,饮酒吃肉,因此佛教更加普及了。在此基础上,11世纪在日本上流社会流行起一种净土教运动,就是宣扬在西方有一片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那里是黄金铺地,繁花似锦,众生皆有非凡智慧,永享安乐富贵,没有人间的苦恼和艰辛,人人健康、幸福。这反映了当时的王公贵族们担心现世冷暖虚幻,悲叹韶光易逝,忧虑荣华富贵不能永存的心理,多少应验了佛教所言的一些思想。

没有痛苦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净土)(5)

因此只要皈依净土,虔诚念经,就可以超脱现世的“秽土”,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教净土宗,成为王公贵族的信仰。他们在府邸和别墅里纷纷建造阿弥陀堂,或者如中国的习惯,舍宅为寺,召集和尚们敲响钟磬木鱼,诵读经文,潜心主祀阿弥陀佛,以祈求来世永恒的幸福。他们竭财尽力地选用贵重的材料,如金银珠宝来装饰阿弥陀堂,在墙壁和门扇上画着极乐世界的旖旎风光。

没有痛苦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净土)(6)

这些阿弥陀堂都极尽奢华,美轮美奂,花巧繁缛,洋溢着贵族趣味,代表了当时日本建筑和工艺的最高成就。顺应这种时代潮流,在建筑上兴起了一种新形制,就是临水而筑,一正两厢,用游廊相连,前面有个水池,称为“寝殿造”。寝殿造佛寺最重要的代表就是平等院凤凰堂。

没有痛苦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净土)(7)

平等院凤凰堂的设计构思呼应了平安贵族追求极乐净土的思想,力求在现实世界中仿造出极乐世界的净土,形式和色彩都力求辉煌欢快,充分体现出和平时代的文化,反映了那个时期日本佛教建筑世俗化的趋势。它集当时的造型艺术于一堂,处处体现出豪华、绚烂、优美、安定的氛围,华丽绝美的倒影映在澄澈的池水中,恍如天上人间。

没有痛苦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净土)(8)

正如哲学家卢梭讲的那样:邪恶进攻正直的心灵,从来不是那么大张旗鼓的,它总是想法子来偷袭,总是戴着某种诡辩的面具,还时常披着某种道德的外衣。因此在12世纪,封建贵族逐渐没落,他们所信仰的净土也随之消退,阿弥陀堂的建设也就此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