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各位。直至现在都很难想象,一百年前有一群青年人,做了一件无比牛的事,创立了一个改变中国更改变世界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按照毛主席曾于李达的信中诙谐的说法“公司生意兴隆”,如此真是世界史上最牛的“创业团队”啊!

1921电影的精神 献礼电影1921最大的优点并非融入类型元素(1)

那么,值此中国共产党诞辰百年之际。如何用电影的方式弘扬主旋律,拍出再现和歌颂党的开天辟地之路,让当今的年轻人感同身受地学习和重温党史,并让大家有所感、有所思到有所为,是件不容易的事。但不容易就更有意义,于是这便是献礼电影《1921》正在做的。以下我就从三个方面与大家解析一二:

1921电影的精神 献礼电影1921最大的优点并非融入类型元素(2)

影片概览&背景

电影聚焦1921年前后,真实重现了中国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重要历史时刻:一群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将青春理想化作探寻救国救民真理信念的执着,在险阻迷茫中开天辟地、在风雨如磐中担起民族救亡图存的重任。聚集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这是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征程起点的电影。历史告诉我们,建党时期的中国正处在外有强敌,内有危机、军阀混战、民生凋敝的严重困局中。全社会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畏惧之中。电影正是将我们带到那个灰暗时代背景下,通过表现一群忧国忧民的青年,用他们的青春之火点燃中国希望之火,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何诞生,又为何能赢得最终胜利的原因。它也是一部拍给一百年后当今年轻人看的电影,用一个昂扬、热血的年轻人故事,诠释给我们什么样的青春最有意义。

1921电影的精神 献礼电影1921最大的优点并非融入类型元素(3)

本片早在2016便立项筹备,先后历时四年,经过精心的史料调研、艺术设计、剧本创作,选角搭景等前期准备,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开机。由“建字三部曲”的著名第五代导演黄建新担任导演并监制。由电影世家出身,善有艺术片表达的导演郑大圣联合执导。揽聚了数十位新生代和知名演员倾力打造。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用更贴近年轻人的方式,讲述建党波澜壮阔的历史,将那份厚重与青春气质相交融,做了创新式的政治意义表达。也成为了商业化主旋律献礼电影的一个标志。

1921电影的精神 献礼电影1921最大的优点并非融入类型元素(4)

黄建新(左)、郑大圣(右)

优点解析

作为回溯历史类型的电影,本片并没有采用“编年体”式的传统形式,也没有设计成展现十年、百年沧桑的宏大史诗向格局。而是在时间、空间和事件上做了聚焦,并采用偏“日常化”的方式叙事。时间上,正如它的片名一样,全片集中于1921这个特殊的年份,只在必要铺垫和逻辑延伸上做了点到即止的展开。空间上,则定于“党的诞生地”上海,通过故事告诉我们为何是这座被多国势力割据的城市促成了建党伟业。而事件上大量的笔墨均在刻画中共一大会议和一大代表。尤其对于像李达、毛泽东等在内的人物描写,贴近生活、贴近真实。这种较过去已有建党题材作品的创新尝试,让党史的呈现也更为鲜活且富有质感。另外在创新上,本片既融合了诸如谍战、动作等在内的类型片元素,又摄取了艺术片的气质,整体传达出的这种青春昂扬、敢想敢拼的精神,很好契合了当代年轻人的情感共鸣。

1921电影的精神 献礼电影1921最大的优点并非融入类型元素(5)

黄轩 饰 李达

1921电影的精神 献礼电影1921最大的优点并非融入类型元素(6)

王仁君 饰 毛泽东

对待历史题材,创作上认真严谨,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重中之重。所谓“大事不虚”,指历史大事件必须真实,不能虚构。这点上,主创团队特与相关党史专家、上海史专家、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资深研究员等专业人士,展开多次深入的交流,听取意见。旨在对史实的高度尊重。此处举两例:大的方面,剧组在车暾影视基地,对一大会址进行了1:1复原。而为最大化利用率,搭景更是将一大、二大、博文女校、新青年编辑部等一同囊括,重构起上世纪20年代老上海的石库门建筑群。

1921电影的精神 献礼电影1921最大的优点并非融入类型元素(7)

1921电影的精神 献礼电影1921最大的优点并非融入类型元素(8)

而小的方面,法租界黄包车的车牌有几个,上面的徽章应该是什么样式,甚至观众都不会在意,电影中一瞥而过的《上海俄文生活日报》,其版头版面都做了细致考究。这便是电影人的态度。

1921电影的精神 献礼电影1921最大的优点并非融入类型元素(9)

1921电影的精神 献礼电影1921最大的优点并非融入类型元素(10)

再有“小事不拘”,指的是在小处运用合理的戏剧手段,对故事进行艺术加工,让其贴近观众、吸引观众。比如片中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在街头躲避追捕的一段,比如李达不惜风险赶往印刷厂,坚决要把原本翻译的“百姓”改为“人民”的一段。尤其后者,恰恰起到点睛的作用。称赞!

1921电影的精神 献礼电影1921最大的优点并非融入类型元素(11)

从技术角度看,本片的摄影优秀,剪辑可圈可点。尤其前者,大场景方面的表现尚且不谈,举两个特别突出的点:一是代表开会场景。由以上所讲搭景可知,这种景内拍摄是有别于便利性的棚拍。相信具备一定摄影知识的朋友都知道,像片中此类无法拆解的搭景建筑群,空间狭小,机位架设和场面调度都会受限。尤其会场不大的房间内,如何布光如何表现好多人对话,特别是艺术化呈现代表们意见分歧,激烈讨论的场面,看得出非常考究。二是一场众人夜晚在各自房间内谈天的群戏,场景是一个天井。当初我看这段时,被摄影一个近乎720度的一镜到底的调度效果惊讶到了。事后了解幕后才知道原来为了这场戏,摄影组特制了一个可以垂直升降的设备,以打破空间的局限。由此不得不感叹这才是电影人让技术服务于艺术的能力体现。

1921电影的精神 献礼电影1921最大的优点并非融入类型元素(12)

1921电影的精神 献礼电影1921最大的优点并非融入类型元素(13)

1921电影的精神 献礼电影1921最大的优点并非融入类型元素(14)

大部分主要角色的表演都很到位,尤其黄轩和倪妮,演员能有多少发挥,很大程度还依赖对手。比如全片一处高光表演,黄轩和共产国际代表会面以后在阳台上整理思绪,回想起当年烧日货的情形:当划火柴准备点燃的时候,竟然发现手中的火柴也是日本制造的。这样一段回忆情节,交代了李达复杂的心情。对话间两位演员潸然泪下,极具感染力。相似的例子还比如张颂文饰演的何叔衡,同是对一段回忆的独白,可以说带动了该场戏其他所有演员。

1921电影的精神 献礼电影1921最大的优点并非融入类型元素(15)

1921电影的精神 献礼电影1921最大的优点并非融入类型元素(16)

1921电影的精神 献礼电影1921最大的优点并非融入类型元素(17)

虽然本片是主旋律式的商业电影,但相较于黄建新此前的“建字三部曲”,《1921》除表现历史宏观层面的厚重外,还在人物心境上做了细致刻画。特别一些写意的叙事,让电影更添一丝文艺气质。可以说,这点值得推崇。举两个例子:一是片中有一场毛泽东从上海法租界奔跑至外滩的戏。此设计表层看是基于毛泽东本身爱好跑步,影片内借此展现了旧上海的风貌。但深一步是表达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在光影的平行蒙太奇下,透出少时的毛泽东对传统封建的对抗和奔离,又通过烟花这一元素,巧妙地与《建党伟业》中毛泽东和杨开慧在北京一同看烟花的情节形成联动,通过二人间对话的回忆,升华了如今他的行为。所以奔跑不止于跑,而是奔向希望,奔向美好未来的开始。

1921电影的精神 献礼电影1921最大的优点并非融入类型元素(18)

1921电影的精神 献礼电影1921最大的优点并非融入类型元素(19)

另一个例子是片中多次出现的小女孩,此设计必须得赞。李达和王会悟刚搬至新家第一次看到她,甜美纯真的形象让夫妇俩感到暖意。此处有一个细节,李达将王会悟搂住,王会悟也靠向他肩头的举动。充分预示着他们对美好平静生活的向往。但革命将将开始,更重要的使命需要肩负,短暂的欣赏美好坚定了其成就更大美好的信念。同样的处理出现在李达独自上露台抽烟一段,微笑后他示意小女孩早些睡觉,表达出一种对美好的守护之情。另外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电影最后出现在当代一群孩子参观一大会址的一段,小女孩同样出现,她望向天空,温暖的阳光照至脸庞。或许你有些诧异,怎么是同一个小演员?没错,这正是艺术化的表达,小女孩并不是特指具体的某个人,而是一个象征、一种隐喻。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是希望和我们为之奋斗的意义。

1921电影的精神 献礼电影1921最大的优点并非融入类型元素(20)

1921电影的精神 献礼电影1921最大的优点并非融入类型元素(21)

总结&评分

简单总结下,本片可发掘的优点不少,尤其着眼细处一些艺术上的表达令人惊喜。但叙事零散这样的核心问题成为“天花板”,决定了它可达到的高度。不过本片所传达的意义已远大于对其本身的要求。因此回到开头,如果这部影片哪怕只是能让你有所感,其实就已经够了。它仍然是七月暑期值得一看的电影。

最后,奉上“咖啡”评分,以供参考。电影:《1921》

1921电影的精神 献礼电影1921最大的优点并非融入类型元素(22)

1921电影的精神 献礼电影1921最大的优点并非融入类型元素(23)

导演:6 / 剧本:5.5 / 人物:6.8 / 视听:7.5 / 美术:6.5

综合得分:6.5 主观推荐度:68%

视频版详评见

OK,本期就聊到这里,原创不易,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精彩内容持续更新,我们下次再见~

© 原创 | 文章著作权:咖啡公园影视解评 正导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