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万里丹山路”,其开也烂漫,其落也缤纷。4月下旬开始,眉山市仁寿县禾加镇化石村五龙山又迎来了最佳桐花观赏期。

行走在五龙山中,满山遍野的桐花竞相绽放,一簇拥着一簇,一朵紧挨一朵,一阵清风拂过,桐花离开枝头,飘落在古朴的石板路上,在斑驳的光影下显得沉静、素雅。游客闻香而至,欢声笑语为偏僻的小山村增添了无限生机。

眉山市仁寿县兴盛镇(眉山仁寿桐花盛开)(1)

近年来,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化石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为乡村振兴带来源源不绝的“内在动力”,村容村貌、产业发展、群众生活等多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因地制宜 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五龙山上除去桐花,另一奇景便是奇石。桐花点缀在奇异的山石之间,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风景。山上有一个由几块大石搭成的天然观景台,在台上可以看到低处的桐花,是看花拍花的绝佳地。

“我每年都要从成都下来拍桐花,每次都有不同的体验。”游客刘明说,用相机记录美景,是他热爱生活的方式。

刘明还特别喜欢拍摄位于五龙山的邓家坳古村落,在光影的变化里,寻找一份乡村里的闲适与宁静。

从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到游客纷至沓来的网红“打卡地”,化石村党委书记林繁深有感触。

“以前我们村,山高坡陡,道路难行,不利于发展种养殖业,群众大多比较贫穷。”林繁说,转折点出现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之时,当年,镇党委政府会同化石村两委与驻村干部一道,逐户走访、逐片勘察,一次次踩点调研、一次次集思广益后,决定走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既然发展旅游,肯定要有“看点”,而“看点”又从何而来?依托着五龙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化石村一花一草,一石一路,一树一屋,一步一景,皆可成趣

眉山市仁寿县兴盛镇(眉山仁寿桐花盛开)(2)

花成趣。国家二类保护植物禾雀花攀援力强,枝蔓牵缠,吊挂成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待到4月,600亩桐花盛开,飘落成漫天飞雪,行走其间,如踏雪而动,别有一番意趣。

路成趣。林间小道蜿蜿蜒蜒,沿途遍布珍稀的常绿乔木、观花灌木和药用植物多达数百种。

石成趣。许许多多黄浆石坐落在山顶和半山腰,形状怪异,最大的重达上千吨,有的平整像晾晒场,有的锋利像锯齿,形成蟹王拜天、蛙往守林、千年之吻等多处石景观。

屋成趣。“邓家坳”以“传统古村落”为招牌,坚硬厚实的土坯墙,历经百年风雨巍然屹立,不少爱好者前往拍照的时候,还能看到纯手工挂面的制作过程,回味一抹悠长的乡愁。

洞成趣。成群的溶洞遍布其中,洞中的石笋、石钟乳姿态各异,保存完好,其中兰家洞、黄菇洞、穿山洞广为人知,颇具游览价值。

…… ……

眉山市仁寿县兴盛镇(眉山仁寿桐花盛开)(3)

持续发力 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的五龙山与去年相比,看点更多了。”禾加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对景区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打造,对骑游道、游步道进行了维护,步道两边种上了花草,百亩竹海、采摘果园初具规模。五龙山旅游环线也全线贯通,游客可以一条道游完整个五龙山景区,看桐花、赏奇石、听神台妙音,还能无缝衔接观看双堡牌坊和甘泉寺等禾加景点。

“五一节期间,天气好的时候,每天都有上千人来化石村观光旅游、休闲徒步。”林繁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条件下,游客有序观赏,对五龙山的风景赞不绝口。

通过多年发展,不仅五龙山越来越“火”,化石村的村民腰包也越来越“鼓”。

“我2016年开办了一家农家乐,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村民林家毅的农家乐每天最多能接待500余人,不仅实现了增收致富,还为周围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

除了开办农家乐,不少村民依托卖土特产,也增加了部分家庭收入。

眉山市仁寿县兴盛镇(眉山仁寿桐花盛开)(4)

化石村6组村民唐淑华,将自家种植的蔬菜,手工制作成咸菜,每年在景区售卖,收入就能达到2万元左右。

“村民的土鸡、土鸭、蛋等土特产,几乎都是被游客买光的。”林繁介绍,他加入了100多个徒步群,经常在里面发布五龙山的最新情况,还会帮群众“带货”,每次都是供不应求。

林繁还说,着眼“乡愁”,化石村将不断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对现有挂面、花生、生态畜禽等特色产品进行提档升级,擦亮土特产的“家乡招牌”,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产业支柱。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