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成大事者决断为先(智囊明智部知微卷)(1)

鬼谷子成大事者决断为先(智囊明智部知微卷)(2)

译文

何心隐是明世宗嘉靖、穆宗隆庆年间的大侠,而以讲学知名。

他和御史耿定向交情很好,他在京师的时候都和耿定向在一起。正好翰林张居正来拜访耿定向,何心隐不想见张居正就要离开。张居正听说何心隐在耿家,请求见一面,何心隐借病推辞不见。

张居正坐了不久就离去了,没有见着何心隐。

耿定向问何心隐为什么不见张居正,何心隐说:“我很怕这个人。”

耿定向说:“为什么?”

何心隐说:“这个人将来会掌握天下的权柄。”

耿定向有些不相信。

何心隐又说:“严嵩想消灭道学而办不到,徐阶想扶持道学也不成;能兴灭道学的只有这个人。你记住:这个人一定会杀我!”

后来张居正当权,果然将何心隐以聚集门徒、扰乱朝政的罪名捕杀。

[冯评译文]

何心隐一见到张居正,便知道他一定能掌握政权,又知道他一定会杀自己,可算是聪明人。最后还是因为放荡不检点而自陷法网。为什么?

王世贞所写的《朝野异闻》记载,何心隐曾游学吴兴,几乎诱使当地的大族做出不轨之事情。另外,他的朋友吕光牛常到蛮族教当地酋长带兵的方法。那么何心隐的死绝不是冤枉的。

而李卓吾还是认为不能容纳何心隐是张居正的错,这哪里是公正的言论呢?

李临川先生《见闻杂记》说:陆树声赋闲在家很长一段时间,刚出来担任大宗伯,几个月后就称病归去。沈一贯当晚带着酒到报国寺去探访他,很惊讶陆树声并没有生病。就问他急着归乡的原因。陆树声说:“我初到京都时,承蒙张居正留我在府中吃饭,心意很诚恳。但是在吃饭时张居正让侍者拿着鬃刷刷他的双鬓,而且一再更换衣服。从这种举动看,一定不是正派的人。与他谈话,国政大事提都不提。所以我不久留。”

唉!陆树声先生可算是见机行事了。

原文

何心隐,嘉、隆间大侠也,而以讲学为名。

善御史耿定向,游京师与处。适翰林张居正来访,何望见便走匿。张闻何在耿所,请见之。何辞以疾。张少坐,不及深语而去。

耿问不见江陵之故,何曰:“此人吾畏之。”

耿曰:“何为也?”

何曰:“此人能操天下大柄。”

耿不谓然。何又曰:“分宜欲灭道学而不能,华亭欲兴道学而不能;能兴灭者,此子也。子识之,此人当杀我!”

后江陵当国,以其聚徒乱政,卒捕杀之。

[冯述评]

心隐一见江陵,便知其必能操柄,又知其当杀我,可谓智矣。

卒以放浪不检,自陷罟获,何哉?

王弇州《朝野异闻》载,心隐尝游吴兴,几诱其豪为不轨;又其友吕光多游蛮中,以兵法教其酋长。

然则心隐之死非枉也,而李卓吾犹以不能容心隐为江陵罪,岂正论乎?

李临川先生《见闻杂记》云,陆公树声在家日久,方出为大宗伯,不数月,引疾归。沈太史一贯当晚携弇报国寺访之,讶公略无病意,问其亟归之故。

公曰:“我初入都,承江陵留我阁中具饭,甚盛意也。第饭间,江陵从者持鬃抿刷双鬓者再,更换所穿衣服数四,此等举动,必非端人正士。且一言不及政事,吾是以不久留也。”噫!陆公可谓“见几而作”矣!

何心隐,“心学”传人,曾经参与扳倒严嵩。后被张居正通缉,被捕后被棒杀。

耿定向,“心学”传人,明代官吏,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以前有个故事讲到过他,还记得么?

张居正,明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江陵人,所以也被称为“张江陵”。张居正应该算是明朝最大的权臣了,虽然善终了,但是最后还是被清算了。

分宜,即严嵩,号分宜,他也是江西分宜人,所以这里称严嵩为分宜。严嵩是明朝知名的奸臣,《明史》将他列为明朝六大奸臣之一,看见其分量。

华亭,即徐阶,华亭人,所以这里称徐阶为华亭。徐阶是明朝知名的内阁首辅,干掉了大奸臣严嵩。我们以前也有个故事讲到过他,还记得么?

王弇(yan,三声,眼)州,即王世贞,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明朝文学家。《金瓶梅》的疑似作者候选人之一。

李卓吾,即李贽(zhi,四声,智),号卓吾,明朝官员,思想家,文学家。

陆树声,明朝官员。这个人很有意思,经常辞职,辞职以后就升官。

沈太史一贯,即沈一贯,明朝内阁首辅。

张居正有大才,这点没问题,但是他也有他自己的问题。

他死后被清算其实也不算冤枉。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zhinangzhin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