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谈犀牛角1(说谈犀牛角1)(1)

犀牛是现代陆生食草动物中最强大的动物之一。约6千万年前古新世,最早的犀牛就已出现,现在世界上有非洲黑犀牛、非洲白犀牛、印度犀牛、爪哇犀牛(有三个亚种,俗称“蘑菇头”的越南亚种2010年10月已绝种。另外二个亚种濒临灭绝)和苏门答腊犀牛(有三个亚种,都濒临灭绝)共5个种类。亚洲犀牛分类学上是指独角犀的印度犀牛和爪哇犀牛(爪哇雌犀无角)以及双角犀的苏门答腊犀牛三种(包括它的三个亚种)。印度犀牛是草原型犀牛,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犀牛。印度犀牛重量在3500公斤5000公斤左右,与非洲白犀牛相当,比非洲黑犀牛重。但印度犀牛角比非洲犀牛角小很多,长度多在30公分以下,重量大都不超过1000克。印度犀牛角在亚洲犀牛角中个最大,也被称为乌犀角、沙犀角或火犀角,市场流通量比苏门答腊犀角和爪哇犀角多。由于其大小适中,角型端正,所以自古以来一直都是雕刻犀角杯的主要材料。用非洲犀牛角假冒的亚洲犀角杯也都以印度犀牛角为原型。网上盛传,印度犀牛角外观具备“天沟”、“地岗”、“马牙边”、“刚毛”、“砂窝底”等特征,市场上很多冒牌货样样具备,让人啼笑皆非!其实具备“天沟”特征的印度犀牛角很少,均是年老的犀牛因长年的咀嚼习惯才可能形成,年轻的犀牛没有。而“刚毛”则更不是印度犀牛角特征,只有非洲犀牛角外节疤处才长有“刚毛”。俗称的“马牙边”是地岗上有不规则的马牙状坚硬突起物,它是犀牛角生长的原始痕迹,其原理跟大树根部褶皱的情形相似。苏门答腊犀和爪哇犀则是丛林型犀牛,体型只有草原犀牛(包括非洲白犀牛、黑犀牛)的一半大小。2007年,马来西亚用感应式摄像机首次拍到野生苏门答腊犀牛夜间觅食的照片,令困扰中医药界数千年的谜底终于解开(各地动物园饲养的苏门答腊犀不是已锯角保护防猎杀,就是因争斗自残断角。但是印尼动物园锯角太短的犀牛一般都活不过2年)。苏门答腊犀牛目前尚存三个亚种,从其前角外观花色可确定此说。苏门答腊犀牛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犀牛品种,恐龙时代的毛犀牛是它的近亲。苏门答腊犀是亚洲唯一的双角犀,它比其它亚洲犀多了一支质地异常坚韧细腻的前角(详见明代李时著《本草纲目》中关于“犀角、髦牛、蛇角”诸条,可惜李时珍把这只角与氂牛角混为一谈,以至后世对它误解最多。究其原因在于它比其它亚洲犀牛多了只鼻角,古人因资讯不明不识此角,以致误以为是另一种动物的角)。世界上唯一圈养保育成功的亚洲犀牛-苏门答腊犀牛,圈养地点在美国,当时保育成功的小犀牛安达拉斯于2001年被空运到印尼野放。2012年6月23日安达拉斯已为人父,儿子是在印尼犀牛保护区出生。母犀牛圈养保育成功,是因为它的角没被锯得太短,犀牛角是犀牛储存“能量”的地方,犀牛角内的“能量”尚足夠保护它对抗疾病和寄生虫。苏门答腊犀是世界上唯一会以高音唱歌的犀牛,它的头骨内也有鲸鱼、恐龙都有的高音腔。犀牛能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如潮湿雨季不生病、各种蚊虫寄生虫攻击后迅速活化皮肤快速复原、解百草毒性,靠的都是犀牛角中储存的“能量”的保护。在犀牛栖息地周遭居住的土著,数千年来视犀牛浑身上下都是宝。犀牛角是解百毒、治百病的珍贵药材,犀牛皮治各种皮肤病,干犀肉治胃病、麻风、肺结核、皮肤病,犀骨浸椰子油成犀油治各种皮肤病,犀角与犀牛鞭合用是最佳催情药,犀牛糞便晒干了当烟抽能治肺病。单从上面描述便能预测亚洲犀牛注定逃不过绝种的命运„„丛林型犀牛的食物种类至少有100种以上,其中还包括沉香。所以苏门答腊犀和爪哇犀的角才会被中医药界称为珍贵的“香犀角”,苏门答腊犀的前角更被称为亚洲香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