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大农村群众来说,“鸡公车”(独轮车)是一种熟悉的交通运输工具,因为只有一个轮子且使用灵活方便,“鸡公车”深受广大村民青睐,至今在不少农村的田间地头还能看到其身影。去年11月,本报曾报道两父子研究发明新型“鸡公车”一事,其热爱钻研的精神被广大读者和网友所赞扬传颂。

在2016年10月举行的内江首届“创业内江创美甜城”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由内江市轩荣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提供的参赛项目——多功能电动独轮车获得创业实体类项目三等奖。发明人曾伟还是一名只有29岁的小伙子,他发明的电动独轮车不仅能运输,还兼具抽水和喷雾功能,配置豪华堪比豪车,如今已在农村地区使用。

1月1日,记者来到资中,了解这一创业项目背后的精彩故事……

女生发明小电动车(内江小伙发明电动)(1)

抽水展示

精心研制

远销香港及台湾:

相传热销600台

“卖得怎么样?市场反响如何?”记者问。

“还行吧,从研制成功到现在差不多一年,也没专门去推销过,卖了差不多600台。”曾伟介绍说,由于是自己创业,公司也刚注册成立不久,很多工作都还没正式铺开,也没有专门搞过营销宣传,或许以后有更大的市场。

2015年9月,独轮车刚刚研发出来时,曾伟做了一批送到农机用具市场去挂靠销售,一个月只卖出了三台,效果很不理想。不过让商家都称奇的是,用户对这种独轮车的反馈评价相当好,在口口相传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指明要买这种带自动刹车的多功能独轮车,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资中县种植血橙的果农。

又到血橙丰收时节,资中县高楼镇藿麻村村民尹志昌天天推着这种独轮车上山摘果,装满箩筐后又推到村道上的集中转运地。他说:“以前只能靠箩筐挑,一次挑一百多斤还把人累得腰酸背痛,这个独轮车好,一次可以装好几百斤,还不费力气,手扶着就行。”

省力、省油、低噪音、无排放还使用成本低,在汽车市场内,新能源电动汽车因为具有很多优点而被厂家和消费者追崇。而曾伟发明的电动独轮车似乎也在赶这个潮流。“不加油、不费力,不排放,几乎没噪音,只需要给电瓶充电就可以用。”曾伟说,充满电瓶可以正常使用一整天,而充一次的电费不到5毛钱,相比燃油动力的独轮车来说,使用成本非常低。

由于兼具各种优点,曾伟发明的独轮车逐渐畅销。2016年12月,他将产品信息放在阿里巴巴网站后,甚至收到了远在香港、台湾地区的果园的订单,一下子卖出去十几辆。

女生发明小电动车(内江小伙发明电动)(2)

运输功能

回乡创业不服输:

历时大半年发明新型独轮车

去年10月,在我市首届“创业内江创美甜城”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这个独轮车项目获得了实体类创业三等奖。获奖的背后,则是曾伟对机械制造的艰辛创业史。

曾伟回忆说,小时候他就对电子、机械产品表现出了狂热的喜爱。曾伟的邻居是一名修理电视机的师傅,他放学后就守着他修理电视机,学习各种知识,而家里的电视机、收音机等电器也被他拆散了练手。

有一次,曾伟的父亲发现墙上的广播不响之后,搭梯子将其取下来,发现竟然只剩下一个空壳。而里面的零件则被曾伟拿来组合发明出了一个小型抽水机。尽管后来曾伟被揍了一顿,但是他依然保持着对电子机械的热爱,并在初中毕业后到一中专学校就读了机械制造专业。

毕业后,曾伟独自一人到重庆找工作。最艰难时,睡过桥洞。历经挫折后,他终于在一机械加工厂当上了学徒。凭借对机械制造的热爱和不服输的精神,他在岗位上时常加班到半夜,有空就去书店借阅专业书籍,向老师傅学习电脑制图,逐渐从一名学徒成长为工程师再到技术部部长,负责产品的设计研发工作。由于表现出色,厂里还奖励了他一台小轿车。

2015年,就在家人为这个小伙子前途大好而高兴时,曾伟却在质疑和不解的声音中,把小车退回给厂里,辞职回家准备创业。他说:“我自小在农村长大,还是希望能回家做一番自己热爱的事业。”

东拼西凑借了18万元之后,曾伟和妻子租下了水南镇城郊的一个窝棚,走上创业之路。为了省钱,他一度在面包车里睡了差不多一个月,之后才慢慢添置机械设备和床。

没有工资、没有技术团队,创业阶段的曾伟只能靠自己。“除了前进,没有退路了,我一定要成功。”他说,那段时间,他天天早上6点起床画图,一直要忙到后半夜才睡觉。仅一张设计图他就反复修改,画了两个月才完稿。

试制之后,曾伟对第一件产品并不满意。反复研究,反复易稿后,2015年9月,曾伟终于研制出了自己满意的产品,并成功申报了三项发明专利。

如今,曾伟注册创立了“内江市轩荣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并对该产品进行批量化生产,初期吸纳就业人员10余名。公司计划2019年完成销售额三千万元左右,届时将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

“我希望自己的发明创造能成为广大村民奔小康的好帮手。”曾伟说,在合适的机会,他会捐赠一些独轮车给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希望能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内江日报记者 李仁胜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