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蹦出一则消息,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由胡歌和赵丽颖合作的历史电视剧《苏东坡》,正在筹拍中。

林语堂对苏东坡最精辟的评价: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1)

之前也曾有不少关于苏东坡的影视剧,其中2012年陆毅和林心如主演的电视剧《苏东坡》最受好评。

因此我也充满了对胡歌的期待:他将会如何再次演绎出不一样的苏东坡?

这部电视剧目前还没有具体消息,大家可以先读一读有关“苏东坡”的传记。若论哪本写的最好?我一定首推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

这本《苏东坡传》的最神奇之处在于:它的原著竟是用英文写的。

有着“国学大师”美誉的林语堂,毕业于哈佛大学文学系,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

他还曾获得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担任英文系主任,在外交部担任秘书,有超强的英文功底。

林语堂致力于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导向全世界,除了《苏东坡传》,其他诸如《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也都是用英文写的。

其中《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最得意、最偏爱的作品。全书26万字,豆瓣评分8.4分,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

林语堂对苏东坡最精辟的评价: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2)

01 一生走在被贬路上的苏东坡

闻名千年的“唐宋八大家”之中,苏家父子占了三席,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父亲苏洵因为天性寡言、性格古怪,很难与人相处,在政治抱负上可算是抑郁终身,是典型的“有文名而无功名”。

两个儿子要胜过父亲一筹。1057年,父子三人进京赶考,苏氏兄弟都以优等得中,这时苏轼21岁,苏辙19岁。

弟弟苏澈气质恬静而机敏,性情稳健而实际,虽不如哥哥那么才气焕发,但在官场上更得意。

有着浩然之气的苏轼,却卷入了无尽的宦海沉浮,坎坷的际遇也造就了一个不一样的苏东坡。

青年苏轼在贵人欧阳修的提携下,正要大展身手时,却连续遭遇母亲和父亲的病故,两度回乡守孝各3年,错失了最好的政坛时机。

苏轼34岁重新回归时,正值新任宰相王安石在推行变法。包括欧阳修在内的许多师友,因反对新法,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王安石变法”的实施过程中,因官吏个人政绩考核、地区差异、腐败、制度缺陷等因素的影响,不仅没有“富民”,还让民众深受其害。

苏轼看到这种情况,便上书直言新法的弊病。愤怒的王安石,让御史在宋神宗面前弹劾苏轼,彻底被孤立的苏轼,被调离京城。

自此,苏轼便成为了政治风暴中的海燕。直到他去世,都没能再在一个地方安静度过3年以上的时光。

从杭州通判到密州知州,从徐州知州到湖州知州,三年一换,十几年来颠沛流离大半个中国。

可这还不算完,苏轼的一纸谢恩表,让自己陷入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乌台诗案”。

刚到湖州上任的苏轼,写谢恩表纯属例行公事,再正常不过。却被新党人员恶意揣测,大肆渲染为“对皇上不忠,包藏祸心”。

43岁的中年苏轼因此入狱103天,险遭杀身之祸。侥幸被释放后,被贬到黄州,成了一个低微的团练副使。

1085年,高太后临朝听政,并支持保守派司马光重新担任宰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年近50岁的苏轼终于被召还朝。

可是当苏轼看到旧党执政后,与新党不过是一丘之貉,于是再次向朝廷提出谏议,抨击他们严重的腐败现象。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他又一次请求外调,先后任杭州太守、颍州太守、扬州太守、定州太守。

1094年,宋哲宗亲政,新党再度得势,曾经为旧党的苏轼又被波及。他先是被贬到大陆最南端的惠州,可新党还嫌不够,又将他贬到海南岛。

直到1100年宋徽宗即位苏轼苏才遇赦北归。次年,65岁的苏东坡长途跋涉来到常州,将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在此逝世。

林语堂对苏东坡最精辟的评价: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3)

02 历尽万劫而不死的苏东坡

苏轼一直卷在政治旋涡之中,但是他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

脱离牢狱之灾、被贬黄州之后,苏轼内心确实深受打击,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情绪郁闷的他,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散心。

在这里,他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我们读到的或许是难以抑制的澎湃,而其中又有多少他壮志难酬的无奈啊。

苏轼在黄州其实过得很苦,他的俸禄很低,一家人吃饭都成了问题。他把月收入分成30吊,一吊150钱,一天不管多难,只用一吊。

当时的黄州知州很同情苏轼,就把黄州东门外的一处小山坡交给苏轼耕种。

苏轼对于垦植这片土地很高兴,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更因这块坡地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年植树种花的忠州“东坡”相似。

白居易是苏轼敬慕的人,于是他效法白居易,将这块地称为“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美景用于疗伤,垦荒彰显心志,他用一把锄头,一点点耕耘着心底的梦想。

在宋朝时,两广一带是真正的蛮荒之地,远没有今天的风光和繁华,只有罪大恶极的臣子才会被流放到那里。

几乎所有人来到这里都是心灰意冷,并心怀怨恨。可垂暮之年的苏轼被贬到这里,则有着不一样的心境。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美食慰藉心灵,诗歌蕴含向往,他站在无边大地,一笔笔记录着心中的希望。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虽然在每个地方任职时间都不长,却也一直用心做事,给当地建设供水系统,设立医院,疏浚盐道,修建西湖等诸多便民好事。

在后半生一贬再贬的经历中,他始终保持着勇敢的作为,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自己。

即便是触及生死的“乌台诗案”,不仅未曾丝毫削弱他的执着与倔强,更坚定了他的政治哲学和信仰,一如21岁那年。

苏轼历尽坎坷,万劫不死,这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信念啊。

林语堂对苏东坡最精辟的评价: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4)

03 几百年才出一个全能的苏东坡

命运困于党争,生活寄于风雨,点背的苏东坡在政治舞台上,甚至还不如弟弟混的风生水起。

可是论起综合造诣,他却是挡不住的全能型人物,甩其他人几条街。

苏东坡的诗、词、散文的成就,每一项都能独领风骚,自不必多言。他在书、画方面,也擅于开辟新界,堪称开山人物。

苏东坡的书法神味醇厚,1087年市面上就已经出版了苏氏兄弟九本字帖的临摹本。他还是中国南派画的始祖,自幼仰慕吴道子,在黄州那几年,将全部业余时光都用来作画。

另外,苏东坡还会酿酒,懂美食,热衷修心养生,纵横儒释道。

对于苏东坡的成就,连他的老对手王安石,也称苏东坡“不知更几百年才出如此人物!”。

一生蹉跎的苏东坡,常常问自己一个问题:

人如何才能获得心情的宁静?

在黄州那段日子,他开始寻求灵魂的奥秘,包括印度的瑜伽术,道家的养生术,佛学的心灵控制法,中国的医学传统等等。

这些集大成的研究,无限拓展着他对人生和命运的认知,撑起了他伟大而广阔的胸怀。

这也是苏东坡在绝境中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并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无尽源泉。

岁月失于道路,襟怀奉于苍生。他身在官场,却能忘却名利欲望,正如他在《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中写的这样: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当繁华散尽,能长久留下的,就是这份清雅欢适之乐,就是他纯粹不染的一片真心。

林语堂对苏东坡最精辟的评价: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5)

苏东坡已逝,无论谁再来演绎他波澜壮阔、万古不朽的一生,都是一种挑战。

名字还是那个名字,皮囊还是那个皮囊,但是苏东坡的思想,是最难展现的。

希望亲爱的胡歌和赵丽颖,能够走进那段历史,真正读懂苏东坡的灵魂世界。

【本文由阅历读书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