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哲保身[míng zhé bǎo shēn]

明哲保身,汉语成语,拼音是míng zhé bǎo shēn,原义是指明于事理的人善于自保,有褒义。现在则指为了保住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庸俗作风,有贬义。出自 《诗·大雅·烝民》。[1]

中文名

明哲保身

拼音

míng zhé bǎo shēn [2]

外文名

To be worldly wise and play safe.

出处

《诗·大雅·烝民》

成语出处

《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成语典故

西周国王周宣王在位期间,朝廷有两位大臣,一位叫尹吉甫,一位叫仲山甫,他们辅佐周宣王,立下汗马功劳。尹吉甫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他曾领兵打退过西北方评优族的进攻,还曾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阳东)一带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贡赋。仲山甫(一作父),因被封在樊(今湖北省襄樊市)地,以也称樊仲、樊穆仲。仲山甫很有见识,敢于直谏,受到大家的敬重。

当时,鲁国诸侯鲁武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姬括,小儿子叫姬戏。周宣王竟然武断地立戏为鲁国太子。这种废长立幼的做法,违背当时的规矩,很容易酿成内部的动乱。仲山极力谏阻,周宣王不听,坚持立戏为太子,后来戏继位为懿公,鲁国人果然不服,不久就杀了鲁懿公。

周宣王为了防御西北各部族的进攻,命令仲山甫到齐地去筑城。这时,尹吉甫写了一首诗送给仲山甫,诗中赞美一仲山甫的品德和才能,当然也对周宣王任贤使能,使周朝得以中兴作了一番歌颂。这首诗就是《诗经·大雅》里的《烝民》,它一共有八章,其中第四章有两句写道:“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它是赞美仲山甫优秀的品德和才能的。

第一章:“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诗的大意是:老天生下众生灵,万事万物有法则。芸芸众生有常情,大家都爱好品德。上天看到我周朝,真心诚意在祈祷。为了保佑这天子,特意生下仲山甫。

第四章:“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它的意思是说:天子之命很严肃,山甫奉命就启程。国家社会好和坏,山甫眼里看得清。聪明智慧懂事理,高风亮节万年长。昼夜操劳不懈怠,竭诚辅佐我周王。

全诗结尾四句写道:“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这是说:吉甫作歌赠好友,您的方法像和风。山甫临别潮涌,安慰征人情意。

尹吉甫 - 尹吉甫墓

位于南皮县城西北5公里黄家洼村西南处,俗称将军坟。封土高1.9米,东西长5米,南北宽2.5米。曾有西周晚期青铜器“分伯吉父”盘出土,盘上有铭文133字,记述了尹吉甫征北严犹和征收南淮夷贡赋情况。清乾隆皇帝甫巡,曾命官员到坟前祭奠,并刻石立碑(现碑已毁)。今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什么哲保身的成语(成语明哲保身的出处)(1)

尹吉甫增城筑台、抵御猃狁之事在平遥一带世代流传。明嘉靖十三年(1534)《重修周卿士尹吉甫庙记》载:“人美公《六月》之作,所谓‘侵镐及方,至于泾阳。北伐猃狁,至于太原’。既不恃胜贪杀,也不乘败穷追,仁义之师也。是其文炳葩经,而道统攸寓;武戡夷丑,而治统以垂万邦为宪之名,岂决溢哉?其庙貌祀仪,宜与天壤同悠久也。”至今,位于东城墙上面的尹吉甫点将台和东城墙内侧的尹公庙及城墙外侧的尹公墓尚保存完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