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截至2018年底,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其中,就灵丘县来说,人口超20万,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角,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3′~114°33′,北纬39°31′~39°38′。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正式设立设立灵丘县,因有赵武灵王墓而得名,也即灵丘这一县名和赵武灵王有关,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

山西人口多的几个县(山西省一个县人口20万)(1)

首先,灵丘县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在地理位置上,灵丘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角,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3′~114°33′,北纬39°31′~39°38′。东与河北涞源、蔚县接壤,西与繁峙、浑源毗邻,南与河北阜平交界,北与广灵相连。全县南北长84公里,东西宽66公里,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灵丘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早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属晋国的疆域。到了战国时期,魏赵韩三家分晋,今山西省灵丘县一带成为赵国的疆域。彼时,赵武灵王设立云中郡、雁门郡、代郡,该地区属代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大同市灵丘县一带仍属代郡这一建制。

山西人口多的几个县(山西省一个县人口20万)(2)

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也即西汉初期,正式设立灵丘县,因有赵武灵王墓而得名,属并州代郡。由此,就灵丘县这一建制,始于西汉初期,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东汉初期,县废。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灵丘县改属冀州。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也即东汉末年,灵丘县属新兴郡(治今忻州)。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灵丘县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西晋时期,灵丘县属幽州代郡。公元386年,设立灵丘郡(治灵丘),属司州(治平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年)改司州为恒州,灵丘郡属恒州(治平城)。北周时期,设立蔚州(治灵丘),北灵丘郡属之。在北周时期,灵丘郡辖灵丘、大昌、广昌(今河北省涞源县)。也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该地区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

山西人口多的几个县(山西省一个县人口20万)(3)

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大昌县并入灵丘县,灵丘郡废,属蔚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废治灵丘的蔚州及灵丘郡,灵丘县属雁门郡。唐武德六年(623年),也即唐朝初期,再次设立灵丘县及蔚州(仍治灵丘),寄治阳曲县,唐太宗贞观五年(651年),还治灵丘县,属河东道蔚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蔚州移治安边县(今河北蔚县)。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灵丘县改属兴唐郡(治今河北蔚县),后复属蔚州。五代十国时期,灵丘属后晋、后唐之蔚州(治今蔚县)。北宋建立后,灵丘县仍属蔚州这一建制。元朝这一历史阶段,灵丘县属上都路蔚州。

山西人口多的几个县(山西省一个县人口20万)(4)

最后,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灵丘县属大同府蔚州。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蔚州改属直隶宣化府,灵丘由历属蔚州改归山西省大同府。1912年,灵丘县直属山西省。1914年,属山西省雁门道。1928年,灵丘县直属于山西省。1978年,灵丘县属雁北地区。1993年7月至今,灵丘县属山西省大同市。截至2018年底,灵丘县总面积达273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24.5万人,也即为山西省人口较少的一个县。对于西汉时期建县的灵丘县,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