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养成计划#2001年6月29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开工典礼。

青藏铁路修建完毕是哪一年(历史上的今天6月29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开工典礼)(1)

图为格尔木站的开工现场

2001年6月29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开工典礼,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和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同时举行。朱镕基总理和吴邦国副总理分别在格尔木和拉萨参加剪彩仪式。

青藏铁路,简称青藏线,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北起青海省西宁市,南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其中西宁至格尔木约846公里已于1984年建成。现在青藏铁路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118千米。从格尔木市火车站引出,过南山口后,上青藏高原腹地,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镇,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西藏自治区,再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线路走向与青藏公路基本并行。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试运营。该铁路的建成,成为我国继京沪、京广、京九、焦柳等铁路之后的又一条南北走向的干线。

青藏铁路修建完毕是哪一年(历史上的今天6月29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开工典礼)(2)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和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其中海拔4000米的地段有965千米,而最高点唐古拉山口为5027米。线路途经长达约600千米的全年冻土地区,经过九度地震烈度区216千米。沿线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地壳运动活跃。在这样的区域修建铁路,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科研性,建设任务艰巨。

青藏铁路的修建,结束了西藏自治区不通铁路的历史,进一步改善青藏高原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西藏资源开发和经济快速发展。对加强内地与西藏的联系,开发西藏的旅游资源,促进藏族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造福沿线人民,将发挥重要作用。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并在2013年9月入选“全球百年工程”,成为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青藏铁路建成后,将在青藏高原上开辟一条经济、快速、大能力、全天候的运输大通道,并且将永远结束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唯一没有铁路线通达省区的历史,从此全国铁路网的布局也将更加完整、合理。

青藏铁路的建成,将使中国西北地区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通过经济、便捷的通道运上青藏高原,将使西藏自治区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这对于调整青海、西藏的能源结构,保护高原生态环境,促进青藏两省区民族经济的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短东西部的经济差距,以及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巩固国防等方面,都具有及其深远的意义。

技术难题

青藏铁路建设,创造了西藏铁路运输史上的多项纪录。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千米,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青藏铁路也是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全线总里程达1142千米;青藏铁路还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车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车站;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全长1686米的昆仑山隧道,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海拔4704米的安多铺架基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铺架基地;全长11.7千米的清水河特大桥,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青藏铁路冻土地段时速达到100千米,非冻土地段达到120千米,是世界高原冻土铁路的最高时速。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生命禁区”,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千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高寒缺氧的环境和脆弱的生态。

千里冻土

青藏铁路修建完毕是哪一年(历史上的今天6月29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开工典礼)(3)

西藏自治区的安多县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分界点,由此往北上溯550公里,是青藏高原的连续多年冻土地带。青藏铁路穿过冻土区有 550 公里,真正的较深的冻土地段近 400 公里。青藏铁路要穿越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不连续多年冻土区82公里。在这一地区施工,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全球变暖带来的气温升高,会使冻土消融,二是人类工程活动会改变冻土相对稳定的水热环境,使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水分减小,导致植被死亡等,将涉及更大面积的冻土消融。为了攻克冻土难题,中国科学家采取了以桥代路、片石通风路基、通风管路基(主动降温)、碎石和片石护坡、热棒、保温板、综合防排水体系等措施,解决的千年冻土所带来的的难题。

高原反应

青藏铁路修建完毕是哪一年(历史上的今天6月29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开工典礼)(4)

青藏铁路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占全线85%左右,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大部分地区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60%。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紫外线强,自然疫源多,被称为人类生存极限的“禁区”。为了战胜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保障铁路建设者的生命健康。铁道部、卫生部在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第一次联合下文,对医疗卫生保障专门作出详细规定,并投入近2亿元,在全线建立医疗卫生保障点。建立健全了三级医疗保障机构。铁路沿线共设立医疗机构115个,配备医务人员600多名,职工生病在半小时内即可得到有效治疗。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安排职工到低海拔地区轮休。青藏铁路在关注建设者的生命健康方面也创造出了许多新纪录。青藏铁路开工以来,累计接诊病人45.3万多人次,治疗脑水肿427例,肺水肿841例,无一例死亡,创造了高原医学史上的奇迹。

生态环保

一列火车停靠在格尔木甘隆无人火车站(3张) 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地处世界“第三极”,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对此,青藏铁路从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维护,始终秉持“环保先行”理念,如为保障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铁路全线建立了33个野生动物专用通道;为保护湿地,在高寒地带建成世界上首个人造湿地;为保护沿线景观,实现地面和列车的“污物零排放”;为改善沿线生态环境,打造出一条千里“绿色长廊”。这些独具特色的环保设计和建设运营理念,也使青藏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