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的大事记 华罗庚生平大事记(1)

华罗庚的一生: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

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  他进入金坛县立初中后,其数学才能被老师王维克发现,并尽心尽力予以培养。  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  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新婚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20岁时,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

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高度赞赏了他的才华,并让他去清华当助理员,管管图书馆和收发文件等。

华罗庚的大事记 华罗庚生平大事记(2)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

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  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  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

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1946年3月,他应邀访问苏联,回国后不顾反动当局的限制,在昆明为青年作“访苏三月记”的报告。

1946年9月,华罗庚应纽约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不久,妻子带着三个儿子来到美国与其团聚。

华罗庚的大事记 华罗庚生平大事记(3)

1949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优裕生活携全家返回祖国。  1950年3月,他到达北京,随后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等职。  50年代,他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下著述颇丰,还发现和培养了王元、陈景润等数学人才。  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  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  从1960年起,华罗庚开始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足迹遍及27个省市自治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  1978年3月,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并于翌年入党。  晚年的华罗庚不顾年老体衰,仍然奔波在建设第一线。

华罗庚的大事记 华罗庚生平大事记(4)

他还多次应邀赴欧美及香港地区讲学,先后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还于1984年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5年6月12日,他在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时,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74岁。  从“五四”运动开始,古老的华夏大地就响起了要求科学、民主的呼声。  但在反动统治下,政治的黑暗使一大批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无用武之地,他们不得不远涉重洋到国外去寻求发展。

华罗庚经过顽强自学终于成为数学名家时,也由于同样的原因心怀惆怅地到了海外。  华罗庚在美国当教授时,年薪高达两万美元(按当时购买力相当于现在币值的5倍),有小洋楼和汽车。  但他常说:“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他一直希望“回国和苦兄弟们在一起,把祖国建设好”。

当华罗庚闻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便毅然回到国内从头开始。

华罗庚的大事记 华罗庚生平大事记(5)

1980年,美国记者裴弗曼写的《华罗庚访问记》,记述了华老的回忆:“我留在美国是很舒服的。

事实上,无论对我的工作,对我的妻子和孩子,留在美国都很重要。

我应该回国还是留下呢?

最后,我选择了前者。中国是我的祖国,那里是我的家乡。

我是一个穷苦出身的人,中国的革命是为了劳苦大众的。我应该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做些紧要的事。”  一名美国教授后来评论他:“华罗庚若能留在美国,本来可以对数学做出更多的贡献。

但他回国对于中国数学也是十分重要的。很难想象,如果他不回国,中国数学会怎么样。”  更难能可贵的是,华罗庚受毛泽东的《实践论》启发,坚持到群众中去,第一次使数学从书本走向生产实践,在应用数学的推广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华罗庚的大事记 华罗庚生平大事记(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