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女离魂作者 迷青琐倩女离魂(1)

像倩女这样的姑娘在作者郑德辉生活的时代应当是很普通的吧,一个小家碧玉,长到十几岁,见到一个听说与自己有姻缘的男人,便一心一意的认定了他——作者写得理直气壮顺理成章,可见,这样的爱情在当时一定是普遍存在的,不需要任何理由。

普遍的故事往下发展,男人的出路只能是去应举,也许是姑娘家提出的条件,也许是男人自己的意愿。这一去山高水长,留下姑娘在家里望穿秋水。运气好的姑娘,书生得中,遵守诺言回来娶了自己;运气不好的,情人得了官却也负了心,做了别人家的新婿。在家乡一直眼巴巴熬着盼着的女孩儿被生生抛闪,受到不小的打击,也许会因此丧命,总之,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在这个惯常发生的故事里,一开始勇于表达出自己感情的女孩子为种种原因所束,到了后来却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她没有任何权利参与自己命运的决定,能做的事情只是等待,等着一个或喜或悲的结局降临到自己头上。《倩女离魂》的故事也许就是这些姑娘们在烛下枯坐、倚窗远望的时候的幻想,或者强烈的渴望。

没有杜丽娘神奇的梦中姻缘,也不像王瑞兰在乱离中的患难之交,张倩女就是生活在作者周围普通姑娘中的一个。家底殷实,从小到大养在闺中没经过什么风浪,被娇养得甚至有点小任性,人生中最大的一件事大约就是爱上了王生,小小的心里有了牵肠挂肚的事。然而这时母亲没来头的让她拜情郎做“哥哥”,她当然不干。明里不敢说,背地里狠狠地埋怨着在“阳台路上”“高高筑起一座云雨墙”的娘,一口气索性赌上了:“你不拘箝我可倒不想,你越把我越间阻,越思量。”可是“思量”的结果,也只能是与王生“偷传锦字”、“暗寄香囊”,崔莺莺那样私定终身的事情,她是不敢做出来的。她的爱情时间太短了,她对王生的了解,仅限于他的偷寄来的诗——虽然在倩女心目中这些诗的作者的才华人品敢比骆宾王李太白,但是她仍有顾虑,她拿不准,她的小情郎如果去应举,是否会一去不回。

苦苦的相思还没有个头绪,倩女也还没来得及得到个保证,王生就要远行进京了。相聚的时间本来就不多,相会的机会也没有几次,相距的路程又太长太长,这一去,将来的事情谁也不知道,她难免要忧心重重。在折柳亭,姑娘抓住送别这最后机会向情人倾诉,“心间事,对伊道,似长亭折柳赠柔条。哥哥,你休有上梢没下梢”。母亲在场,姑娘说不出别的,只能借折柳亭之名,借柳枝条之喻,委婉而深沉地叮嘱着王生:一定要回来,一定要回来——多么惨痛,除了这几句痛彻肺腑的叮嘱之外,她没有办法给自己的爱情增加更多的保证。想到人去院空的凄凉,想到天各一方的离别,想到自己吉凶难料的前景,姑娘伤感而无助,发出了“一点真情魂缥缈,他去后,不离了前后周遭”的感慨,也许每一个与倩女一样遭遇的姑娘都会这么想,可是事实是,感慨之后仍要随父母回家,从此饱尝相思之苦。

倩女离魂作者 迷青琐倩女离魂(2)

幸而有这出《倩女离魂》,作者郑光祖创造出了一个“离魂”的情节,让姑娘们的幻想在舞台上变成了现实。现实中的人要遵守各种规矩戒律,可是幻想中的人不必,她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于是倩女的魂魄,就是幻想中的、或者说理想中的倩女,遵循着自己强烈的意愿,果然追随王生而去了。

这个倩女可比现实中的倩女勇敢得多,也可爱得多了。当她风尘仆仆追上王生之后,面对王生的诘问,她直白地回答:“你抛闪咱;比及见咱,我不瘦杀,多应害杀”,似毫不掩饰自己的相思之情。那么倘若老夫人知道了怎么办?姑娘思量了一下,马上坚定了:“她若是赶上咱,待怎么?常言道:做着不怕!”——不管她,我豁出去了!相比之下,王生表现的就不那么出色了,他以一番“有玷风化”的言论劈头盖脸地泼向了倩女。而倩女的魂魄,这个理想中的人物,并不怕这些,她坚定的告诉王生:“我本真情,非为相唬,已主定心猿意马。”我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我决心已定。她甚至直言不讳地把自己的担心讲了出来:“赶你不为别,我只防你一件”。这与折柳亭送别时欲说还休的含蓄,或者说理想中的人的自由与现实中的人的拘束之间,有着多么大的差别。大胆的询问终于得到了王生肯定的保证,这时王生又反问一句,如果我不中呢?问到了姑娘的心里,不管是理想的倩女还是现实的倩女,她们的心是一样的:我只要爱你,就不管你是官是民是贫是富,“我情愿举案齐眉傍书榻,任粗粝淡薄生涯,遮莫戴荆钗,穿布麻”。倩女的真诚终于感动了王生,两个人得以相伴成双。

倩女的魂魄,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人的状态。在与王生衣锦还乡的途中,看到途中的春色,魂魄高兴的唱:“一攒攒绿杨红杏,一双双紫燕黄莺,一对蜂、一对蝶,各相比并。想天公知他是怎生,不肯教恶了人情。”这是作者借魂魄之口表达自己的看法,男女情爱,本是天然人情,飞鸟蜂蝶尚且如此,何况人哉?魂魄勇敢坦率,最终获得了幸福,可是现实中被礼教束缚的人呢,可就没那么好运了。

倩女离魂作者 迷青琐倩女离魂(3)

留在家里的倩女肉身,也就是现实中的倩女,熬不住相思早已病倒了。可怜的姑娘,日日数着王生的归期,在院中竹子上刻遍了痕迹。丫鬟劝他占卜一卦,她托词卜卦不灵。是不灵还是不敢?她不能坚信王生不变心,又不敢相信王生会变心,卜一卦是喜还罢,若是凶,那简直就成了催命符——事实正是这样,当她误会王生又娶了新夫人时,哀痛几乎要她立时死过去。自己害尽相思,吃尽了苦头,却换得这么一个下场,千悔万恨汇成一句“这是我弃死忘生落来的”,包含了多少血泪和怨恨。

到这里我们又要庆幸了,幸好魂魄及时赶到,与肉身合为一体,使险些成为悲剧的结局峰回路转。因为理想的努力,现实中的人终于得到了幸福。

杂剧中的倩女终于得到了想要的幸福,看戏的姑娘们曲终人散后不免要伤神: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能像张倩女那样呢?——幸好幸好,依靠魂魄为自己争取幸福的时代已经远远地离开我们了。

在其中的到了慰藉

是祝肇年先生

但是他现在已经是她生活的全部,

姑娘对她的情人爱得一心一意,彻头彻尾,甚至对于他是否真的值得也不予过多的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