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谦恭折己”只是表象,本质是“时势所迫”。

三国时代,孙吴奠基时间最早(190),称帝时间却最晚(229)。

注:魏蜀僭号分别在220、221年。

更值得注意者、是孙权使用“黄武”年号(222-229)的八年中,却始终未曾“冠以帝号”;直至黄龙元年(229)始称皇帝。且以“中原未平”而拒绝祭祀南北郊。

是冬,群臣以权未郊祀,奏议曰……权曰:“郊祀当于土中,今非其所,于何施此?”--《江表传》

换言之,孙权改元而不帝,称帝后又未履行皇帝之特权。

我想从孙权对称帝的“迁延观望”中,分析背后原因。

结合多方材料,大致可以归因于以下三点。

其一、相比魏、蜀政权的奠基者,富春孙氏出寒门。在江东士族林立的政治环境下,缺乏强力法统。

其二、孙坚、孙策父子曾效力于袁术。“从贼附逆”的政治污点,为孙权称帝制造了严重障碍。

其三、孙氏立国江东,初期仰仗孙坚旧部与徐州士人;后期逐渐转化为“专用扬士”。在孙吴政权的“江东化”完成之前,孙权不得不迁延等待。

本文共 4000 字,阅读需 8 分钟

瓜农天子

魏蜀吴三主中,孙氏出身最为寒微。

富春孙氏的“瓜农出身”、见诸多方材料。自陈寿的“孤微发迹”到南朝的“种瓜自给”,流传二百余年。这为其称帝之路,造成了严重阻碍。

安重荣有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此话无疑是破晓真谛。陈涉、汉高、明祖、李闯之徒,无不是“崛起布衣,雄霸当时”的枭人。

虽说“尘埃中未可识天子”,但三国汉季“自有国情”。彼时门阀当道,笃信天命;因此“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孙氏孤微发迹,固然可以附会成“斩蛇平天下”的“布衣将相”故事。但也需要参考同时代的其他僭越者。

魏国奠基人是曹操,太尉曹嵩之子,中常侍曹腾之孙。三世二千石、家资巨亿。且曹操以“清途”出仕(议郎),亦历位二千石(东郡太守、济南国相),在三国君主中、起点最高。

曹嵩时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故位至太尉。--华峤《后汉书》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久之,徵还为东郡太守。--《魏书一 武帝纪》

历史上谁因为睡懒觉被刘备战胜:马行无力皆因瘦(1)

曹嵩时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

蜀国奠基人是刘备,景帝玄孙、贵胄之后。刘备是个“出于宗室、而生于贫贱”的矛盾体。少年时落魄到织席贩履,但也借“宗族资助”而游学洛阳。

备固贫贱,但宗室身份是可以确定的。即使魏国人也并不否定其“远支宗亲”身份,只是称其为“临邑侯后裔”。

(刘)备本临邑侯枝属也。--《典略》

东汉末期虽然王纲崩毁,但宗室还是很有几分号召力。比如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扬州牧刘繇、以及兖州刺史刘岱,皆宗室疏亲。

相较之下,“种瓜自给”的富春孙氏,便显得尤为难堪。

孙氏种瓜自孙钟而始,且种瓜之前便已经“家贫如洗”。而孙钟一说为孙坚之父、一说为孙坚之祖父。虽未详孰是,但孙坚“发自孤微”是可以确定的。

孙坚之祖名钟,家在吴郡富春,独与母居,性至孝,遭岁荒,以种瓜为业。--《宋书 符瑞志上》

坚父名钟,因施瓜供异人而获吉地。--《异苑》

这也是孙坚、孙策发迹过程中,屡次被士族鄙视为“武夫”的现实来由。

(王)叡先与坚共击零、桂贼,以坚武官,言颇轻之。--《吴录》

彼时取士的前提条件是“经明行修”。即通晓儒教经典(最好是家传经学),同时“有德有名”(这与乡闾清议挂钩,往往被大族垄断)。富春孙氏,很明显不具备这种条件。

历史上谁因为睡懒觉被刘备战胜:马行无力皆因瘦(2)

孙氏孤微发迹、种瓜自给

孙氏在吴郡乡里、虽小有势力,却也无甚根基。遍览《吴书》,只能搜罗到孙静(孙坚幼弟)曾募部曲百人助战。

且孙坚旧部,普遍来自外州。如程普、韩当是幽州人、黄盖是荆州人等等。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也。--《吴书十 程普传》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吴书十 黄盖传》

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也。--《吴书十 韩当传》

甚至孙权称帝后,孙坚之庙未设在老家吴郡,而是设在荆州长沙,即孙坚昔日做太守的地方。且天子追七庙,孙权却只追了两庙(武烈庙和桓王庙,即坚与策)。

孙权不立七庙,以父坚尝为长沙太守,长沙临湘县立坚庙而已。于建邺立兄长沙桓王策庙於朱爵桥南。--《宋书 卷十六》

可知孙坚之父再往上,出身已经令孙权难堪,故索性隐而不表。

在汉末魏晋的大环境下,魏、蜀两国君主均源自旧日高门,独有孙氏发迹最短,出身最低,故称帝阻碍也便最大。

“从贼附逆”的政治污点

袁术是汉末首逆,故侍奉袁术的孙氏父子,名声也便可想而知。

孙坚、孙策父子两代侍奉袁术,人所共知。

彼时(190)孙坚以长沙太守上洛,连杀荆州刺史与南阳太守,聚众数万,几乎荡平荆州。却莫名其妙被袁术篡夺了胜利果实。

孙坚自南阳与袁术合兵之后,便成了术之爪牙,甚至公开接受袁术表奏的伪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替术征伐。直至一年后败死荆州为止(191)。

(坚)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吴书一 孙破虏传》

孙氏从贼者,远不止孙坚一人。坚妻弟吴景,从子孙贲、族子孙香皆仕宦袁术。吴景先后出任丹阳、广陵太守;孙贲继承孙坚的豫州刺史、孙香是袁术任免的汝南太守(袁术籍贯汝南汝阳人),可谓“满门附逆”。

历史上谁因为睡懒觉被刘备战胜:马行无力皆因瘦(3)

袁术僭号,天下共诛之

袁术在淮南,先后杀害扬州刺史陈温、庐江太守陆康;又袭击继任刺史刘繇。且陆康、刘繇的惨剧,皆孙策一手炮制。颇疑陈温之死,亦与孙氏有关。

术遣策攻康,谓曰:“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吴书一 孙讨逆传》

自汉末至刘宋的二百余年间,“孙氏附逆”的骂声不绝,且“言孙则必言术”,直呼孙坚父子是“袁术将”。

是岁,杨州刺史刘繇与袁术将孙策战于曲阿,繇军败绩。--《后汉书 献帝纪》

袁术遣孙策攻破繇,(繇)因奔豫章,病卒。--《后汉书 刘宠传》

考虑到建安二年(197)袁术僭号的悖逆之举,作为袁术部将的孙氏父子,彼时在江东士人眼中的形象,该是何等不堪,也就可以想见了。

孙策的遗言

有道是、形势比人强,识时务者为俊杰。

孙策死前为孙权留下的遗言,是分析江东问题最为有效的工具。

策临终说了三件事儿:

其一是深险之地未从;其二是天下英豪在州郡;其三是客籍侨姓人心不稳。

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吴书二 吴主传》

这三件事可谓字字珠玑,精辟至极。

(1)深险之地指代“山越”,即逃避徭役而亡入山中的扬州百姓。

(2)天下英豪指代“扬州士族”及“宗帅”,他们控制着土地和人口,与“深险之地”的山越互为犄角。

(3)客籍侨姓,即避难扬州的“中原士族”,这批人对孙策诛戮吴郡、会稽的大姓,心存畏惧,时刻准备逃归中原。

历史上谁因为睡懒觉被刘备战胜:马行无力皆因瘦(4)

策卒,孙权继其位

换言之,孙策死时,扬州可谓危机四伏。从庐江太守李术叛乱,以及宗室孙暠(孙权堂兄)“公开夺位”等丑事、便可看出彼时情况之险恶。

策亡之后,(李)术不肯事权,而多纳其亡叛。权移书求索,术报曰:“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权大怒。--《江表传》

策薨,权统事。定武中郎将(孙)暠,策之从兄也,屯乌程,整帅吏士,欲取会稽。--韦曜《吴书》

说得再直白一些,孙权继位之初,山越宗帅不服;扬州士族不服;外州士族也不服。甚至连同姓亲戚都不服。

更可畏者,是孙坚旧部在孙策死后、对孙权也不服。为此周瑜不得不主动行“君臣之礼”,以增权之“威重”。

是时(孙)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吴书九 周瑜传》

情况败坏到这种地步,也不难理解,为何孙权在夷陵大败刘备之后(222),依然迁延观望,改元而未敢称帝。事实上,孙权直到曹丕死后三年(229),才壮着胆子即皇帝位。

小结

在汉末群雄中,孙氏立国时间最早、而称帝最晚、甚至连“改元而未称帝”的前奏期,也是三家当中最晚的。

孙氏的“建元名号”非常有趣。

吴王时代建元“黄武”,称帝后建元“黄龙”。

黄者,取“五行始终”当中的“土德”。这与巨鹿张角之“黄天当立”、“中黄太乙”等谶纬是相通的,皆取“土德”之义。

(角)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一时俱起。--《后汉书 灵帝纪》

贼乃移书太祖曰:“昔在济南,毁坏神坛,其道乃与中黄太乙同。--王沈《魏书》

理由显见。东汉尚“火德”,火生土,故继汉而立者,当为“土德”。曹魏代汉,建元“黄初”,亦取土德隐喻。

事讫,降坛,视燎成礼而反。改延康为黄初,大赦。--《魏书二 文帝纪》

可笑者,是孙权的“吴王”封号,非受之于汉,而受之于魏。

曹丕是汉之篡贼,孙权受魏之封号,无疑是“受位非所”。故所谓的“黄武”、“黄龙”等年号,名为尊汉,实亦篡汉,是一辱而再辱。

孙权的年号,清楚反映出其“做贼心虚”。且建元不称帝、称帝不郊祀,皆直指其“缺乏自信”的心理源头。

历史上谁因为睡懒觉被刘备战胜:马行无力皆因瘦(5)

郊祀当于土中,今非其所,于何施此

如全文所述,孙氏心病在三处。

其一是出身寒微、其二是从贼污点、其三是江东人心不附。

在魏、蜀两国国君的衬托之下,瓜农发迹的孙氏,显得尤其寒碜,乃至孙权不肯为祖父立庙。

袁术篡逆、天下闻名;孙坚父子并作爪牙,时人讥之。

孙策新死,宗室叛乱,庐江独立,甚至连孙坚旧部也对孙权“不以为礼”,竟逼得周瑜“躬自表率”,人心始定。

在如此恶劣的舆论环境下,孙权自然是慎之又慎。

可笑之处,是在东吴政权的“本土化”工程完成之后,孙权便彻底放飞自我;乃至废嫡立庶(二宫之难)、崇信巫妖(术士张表)。最终魔怔到“天下一统、于是定矣”的地步。

今(公孙渊)因天命,远遣二使,款诚显露,章表殷勤,朕之得此,何喜如之!……普天一统,于是定矣。--《吴书二 吴主传》

大概是压抑太久,一朝得志,便张牙舞爪起来。

前恭后倨,乃至于此。

昔日尉缭子有言:秦王蜂目豺声,寡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秦王之事,再现江东。看孙权称帝始末,大概就是所谓的“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吧!


我是胖咪,头条号历史原创作者。漫谈历史趣闻,专注三国史。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

Thanks for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