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俗称婆婆丁、黄花地丁等,为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全株可入药,其茎叶还可生食、凉拌、炒食等。随着人们对蒲公英保健功效的逐步认识,蒲公英的利用开始向中成药、饮料、茶叶等多元化发展,需求量逐年扩大,而蒲公英的野生资源却在逐年减少,所以人工种植蒲公英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选地、整地、施底肥
选择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高、排灌良好的沙壤土地块,采取冬耕春耙的措施,通过冻融交替来改善土壤结构和减少土壤中越冬虫卵的数量。开春后结合耙耢,每亩底施农家肥3000~3500公斤和氮、磷、钾含量均为15%的复合肥50公斤,隔年再底施12%的过磷酸钙50 公斤。耙耢时要求耙细、耙平,无大坷垃。做成畦宽1.0~1.2 米,长度依地块而定(一般不超过10米),畦垄高20厘米左右,畦底部宽不低于8厘米。
二、种子采收及处理
蒲公英种子一般在5—6月成熟。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植株作采种株,当开花后15天左右、花盘外壳呈黄绿色、种子由乳白色变成黄褐色时即可采收。蒲公英种子较小,大叶型蒲公英种子千粒重2克左右,小叶型的仅为0.8~1.2克。一般于上午8—9时露水未干前将整个花盘摘下,放在室内后熟1天,待花盘全部散开,再阴干2天左右,搓掉种子先端的茸片,将种子风干后备用。
三、播种
蒲公英春、夏、秋季均可播种,鲁西南地区以春播为主,一般在2—5月播种,多采用条播的方式。其方法是:按行距20~22厘米在畦内开深4~5厘米的浅沟,先在沟内亩撒施木质素菌肥100~120 公斤,然后将种子均匀地撒播在沟内,再覆盖一层厚0.5厘米的细土,然后压实。每亩用种量1.2公斤左右。如果土壤墒情差,可在播种前3~5天浇水补墒。
四、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蒲公英出苗10天左右,结合除草进行间苗,去除疙瘩苗及弱苗,间除多余的苗,使株距保持在4厘米左右;过25~30天定苗,定苗株距为8~10厘米。
2.水肥管理。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春旱年份要浇小水补墒,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滴灌方式。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出苗。出苗后适当控制浇水,以中耕划锄为主,培育壮苗。多雨季节,雨后要及时排水。为保证蒲公英的商品品质,一般整个生长期不追施速效化肥。如植株出现缺肥现象,可结合浇水冲施豆饼浸出液或生物发酵菌液。植株封垄后,可用150倍生物发酵菌液喷施。
3.病虫害防治。(1)根腐病的防治: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带离种植地块深埋或销毁,以减少传染源,并用生石灰撒在病穴内杀菌消毒;发病前,选晴天下午结合浇水每亩冲施2亿孢子/克的木霉菌水分散粒剂1.5~2.0 公斤;发病后,可用80%福美双水分散粒剂300~400倍液喷洒植株的根茎部,每隔3天喷1次,连喷3次,也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2)叶枯病的防治:清洁田园,及时清除枯枝败叶;生长旺季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与生物发酵菌液100~150倍液交替喷施,以提高植株的综合抗性;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喷洒防治。(3)蚜虫的防治:田间张挂黄色黏虫板,张挂高度与蒲公英的高度相当,一般每10 平方米挂1张;发生初期可用1.3%苦参碱水剂200~300倍液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交替喷洒防治。(4)短额负蝗的防治:清除田间地头的杂草,减少其藏匿场所;在早晨或傍晚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与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交替喷洒。
五、采收及储藏
以中药种植为目的,一般收获时间为翌年5—6月。采挖全株后,去掉泥土,晒干,放在通风干燥处保存。储藏期间注意防潮、防虫蛀。如作蔬菜种植,则不收全株,当叶片长到30厘米以上时,即可收获上部叶片,1年可收4~5茬。如采用小拱棚种植,可提前或延后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