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语上知识点易考点一线名师梳理

(知识点梳理与本课所编标准化试题内容同步)

人教版四年语文上册观潮讲解(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知识点易考点一线名师梳理)(1)

1.观潮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我会读。

一类字

二类字

易错音:闷雷(mēn mèn) 闷热(mēn mèn) 风号浪吼(háo hào)

薄雾(báo bó) 颤动(zhàn chàn) 人声鼎沸(dǐn dǐng)

大堤(dī tí) 屹立(qì yì) 浩浩荡荡(gào hào)

昂首(áng yǎng) 顿时(dèng dùn) 山崩地裂(bēng bèng)

霎时(sà shà) 震动(zhèn zhèng) 横贯(héng hèng)

沸腾(fèi fú) 逐渐(zú zhú) 涨潮(zhǎng zhàng)

笼罩(lónɡ lǒnɡ) 踮着脚 (diǎn diàn)飞奔而来(bēn bèn)

答案:mèn mēn háo bó chàn dǐng dī yì hào áng dùn bēng héng shà zhèn fèi zhú zhǎng lǒnɡ diǎn bēn

多音字:笼:lónɡ(鸡笼 、蒸笼) lǒnɡ(笼罩 、笼络)

隆:lōnɡ(轰隆、黑咕隆咚) lónɡ(隆隆 、兴隆)

观:ɡuān(观看 、奇观) ɡuàn(道观 、白云观)

闷mēn(闷热、闷声闷气) mèn(闷雷、闷闷不乐)

巧记:这种闷(mēn)热的天气只能待在家里,小明显得有些闷(mèn)闷不乐。

薄bó(薄雾、单薄) báo(薄片、薄饼) bò(薄荷)

巧记:他家底儿薄(báo),缺吃少穿,身体显得很单薄(bó)。

号háo(号叫、风号浪吼) hào(口号、号令)

巧记:冲锋号(hào) 刚吹响,战士们就怒号(háo)着冲向敌军。

2.我会写。

生字组词:潮cháo(潮水、观潮、 潮湿) 据jù(依据、据说、据为己有)

堤dī(河堤、大堤、千里之堤) 阔kuò(广阔、宽阔、高谈阔论)

盼pàn(期盼、盼望、左顾右盼) 滚gǔn(翻滚、滚动、滚瓜烂熟)

顿dùn(顿悟、顿时、茅塞顿开) 逐zhú(追逐、逐渐、随波逐流)

渐jiàn(渐渐、渐变、循序渐进) 堵dǔ(堵住 一堵墙 添堵)

犹yóu(犹豫、犹如、虽死犹生) 崩bēng(崩盘、山崩地裂)

震zhèn(地震、震动、震耳欲聋) 霎shà(霎时 霎那 一霎时 )

余yú(剩余、余波、茶余饭后)

易错字: “堤、提”形近字,易混淆:大堤、提防、提水、提示

听写词语:奇观 农历 据说 宽阔 人山人海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如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霎时 余波 依旧

3.我能理解.

观潮: 观,看。

天下奇观: 观,景象或样子。

横贯:贯,穿、通过。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漫天卷地:漫,满,遍布,充满 。布满天空,席卷大地。形容水势很大。

人声鼎沸:鼎,古代三足两耳的锅。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风号浪吼:号叫,号叫。狂风号叫,波浪怒吼。形容风浪大,声音响。

霎时:形容时间极短。

余波:指事件结束以后留下的影响。课文中指潮头过去以后留下的水浪。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本文形容雾很大。

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闷雷:声音低沉的雷。

涌来:急速地流过来。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裂缝。文中形容浪潮声音巨大。

4.我能归纳词语

★描写海潮的成语: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惊涛骇浪、浩浩荡荡★含近义词:山崩地裂 风平浪静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惊天动地

★词语积累:天下奇观 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水天相接 白浪翻滚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近义词:顿时——立刻 奔腾——奔驰 依旧——依然

屹立——矗立 犹如——如同 宽阔——宽广

★反义词:宽阔——狭窄 平静——喧闹

人声鼎沸——鸦雀无声 风号浪吼——风平浪静

5.特殊句型。

拟人: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比喻: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比喻: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夸张: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6.课文结构梳理。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的介绍钱塘江大潮。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第四段(第5自然段):写潮退后的景象。

人教版四年语文上册观潮讲解(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知识点易考点一线名师梳理)(2)

7.课文重点梳理。

①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 天下奇观 ”。

②本文记叙的是一次钱塘江观潮的盛况。作者生动描绘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③课文本文作者按 时间 顺序描写景物。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观察描写钱塘江大潮。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潮来前”的景象:江面上很平静,观潮人的心情急切。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潮来时”的景象:潮的声大,潮头有数丈之高,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横贯江面。

“潮头过后”的景象:潮头汹涌,漫天卷地,余成犹在,恢复平静, 水位上涨。

文中描写潮来时的情景,紧紧抓住声音和样子(形态)这两个方面。

作者按由 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

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近:抓住潮的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白浪翻滚”、“水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8.课文重点句子理解。

①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这句话是拟人句,写出了钱塘江的宽阔、雄伟与安静。

②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人山人海”写出了观潮人的数量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衬托出了大潮的壮观。“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了人们急切的心情。

③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人声鼎沸”“踮着脚”生动地写出了观潮人迎接大潮的惊喜之情,从侧面衬托了江潮的奇特、壮观。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比喻句,把潮来时的声音比作闷雷滚动的声音,暗示钱塘江潮的气势宏大。

⑤“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是比喻句,把“浪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潮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

9.课后习题。

◇读《浪淘沙》,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八月涛声吼地来”对应文中: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对应文中: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须臾却入海门去”,对应文中:霎时间。潮头奔腾西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对应文中: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1. 课文背诵、默写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1、拓展延伸。

◇描写潮水的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刘禹锡 《浪淘沙其七》)

有关钱塘潮的古诗:《浪淘沙》[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有关钱塘湖的古诗:《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