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结束了泣不成声(我的青春结束了)(1)

“我的青春结束了”,这是一句互联网流行语,诸位基本也接触过。举例说明,比如某天我结束更新,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那么就是“我的青春结束了”。这里的“青春”已经失去本来的含义,更多绑定生活,基于现实基础。但这句话不仅只是能玩梗,还有一定的意识参考价值。

青春结束到底意味着什么?青春就是经历,本质基于唯物的主观。可以刺激个体某些仪式感和思维模式的日常变量,通常独立却衍生动态依附在当事人思维体系下,从而启动的态度和反应。如果比较悲观或者阶段性心理脆弱,说明失去了一部分生活,整个人都不好了。但归根结底,所谓“青春”被终结,只是人变老的记忆痕迹而已。

我的青春结束了泣不成声(我的青春结束了)(2)

青春跟年纪或者人物事无关,他是一种状态,没有固定概念。就算百岁老人,如果激活使命,同样是在致青春。但倘若未成年人却老气横生地假装世故,太过早熟,或者被大背景压制个性,变成工具人的话,就没有青春了。保留对动态平衡的坚持,青春只会转型,而非消失。

结束青春,具体是结束具体的青春,该怎样面对呢?正常心,因为生活还在继续,不再能产生激情或者积极回馈的载体,是没有价值的,也无需刻意强行调动变量。比如小时太爱的诸多买不起的玩具,在有基本经济来支持时,变得索然无味。甚至不久前确定的“信仰”,都可能因为客观因素导致全部崩塌,从而跟思维达成新的协议。

青春也不一定都在代言过去美好记忆,还能是过程以及未来。青春的功能在于从平庸的给个性中提取最有价值的内涵,并以未必真实的体验加持意识,造成不完美的假象。或者说,我的理解出现失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青春,只是一些仅供参考的历史信息而已。好像上下五千年的主要目的从来不是输出骄傲,而是丰富知识和纠正错误。

我的青春结束了泣不成声(我的青春结束了)(3)

另外,青春和青春是有区别的。青春是建立在价值基础上导出的文化消费,没有的话等于普通记忆不会引发任何共鸣。即:一个人只有出名或者说被关注时,其匹配的青春才有存在的意义。孤芳自赏尽管被命名青春,但除非能推导出哪怕仅限于自己小范围使用的好处,否则会让自身陷入意识负面的恶性循环中,对现实和未来产生严重怀疑,从而失去动力。

人按规律来都会比以前变得优秀一点,所以掺杂青春的坏传统应该被抛弃,过渡程度不统一,主要看是否存在新存在感比如梦想能占据如此份额,于是大脑会顺利激活相关模式。这个过程不容易,经常被打击得要崩溃,精力都被消耗在上面,时间有限。生活越久,对人生的觉悟越精湛,很多概念都会被压缩整理起来,最终只承载为一样东西。比如:世俗任务,或者“活着”。

活着至上,青春或者梦想,以及世俗任务等等,都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所以有时候人和人之间的同龄代沟就是这样出现的,一方基于自身经验高谈阔论世俗任务,另一方则以信仰绑定生活本质讲道理,注定会起思维冲突。我的青春在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