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汉字有关的基本知识(越原始越深刻)(1)

周王朝在国都镐京和东都洛邑之间,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大道,称为“周道”,又称为“王道”。《诗经·小雅·大东》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即是说周道平整得像打磨过一样,笔直得像射出去的箭一样。

周道是怎么回事呢?大家知道,武王灭商,然后西周早年的首都和它的政治中心在今天陕西关中的镐京,但是它征服的地方和它最主要管理的地方都在中原,在河南。因此,西周王室早年不得不把它相当一部分重要的行政力量和军事力量摆在河南,并建立第一座陪都,这就是洛邑。为了调动行政军事力量方便,于是周公旦在镐京和洛邑之间,修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大直道,这就是周道。老子就借用这个“周道”来表天地运行之道。

——摘自《王东岳论中西哲学》


(57)道

与汉字有关的基本知识(越原始越深刻)(2)

(褚遂良)

字形演变:

与汉字有关的基本知识(越原始越深刻)(3)


本义溯源:

与汉字有关的基本知识(越原始越深刻)(4)

金文“道”

以下对“道”的解释最让人信服,来自王东岳先生:

我这样讲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走在什么路上会看不见对面来人的脸?要知道中国古字每一个字是一个含义,“道”指人工修筑的笔直的大道,“路”指人自然踩出的弯弯曲曲的小路。比如你登山,远远都能听见对面来人说话的声音,可你看不见对面来人,这叫路。

还有一个字叫“径”。径是什么?斜路的意思。西周早年的井田制很复杂。一块地,面积都是相当之大,数千亩,乃至上万亩,几乎可以拿平方公里来说话。假定一个人要从这个点走到那个点,按理说他应该顺着田埂走,才不至于踩坏庄稼。可是没有人愿意这样走路,因为这样要走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于是大家宁可把庄稼踩坏,也会走斜插过去的路,这叫“径”。也就是放着正道不走,偏走斜路,叫径。老子的《道德经》中说一句话: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意思是说,明摆着宽畅的大路,人不走,人这个东西偏好走斜路。

  • 小篆“道”从辵从首。“辵chuò”其实就是由“彳”和“止”合成,两者都是行走之意,故辵也是“行走于路上”的意思;从辵从首两根会意,意思仍与金文一样:

与汉字有关的基本知识(越原始越深刻)(5)

小篆“道”

  • 隶化后,将“辵”写成“走之底”:

与汉字有关的基本知识(越原始越深刻)(6)

隶书“道”

之后的楷书承续了隶书字形,不再赘述。

由上所述,可知“”之本义:走在笔直的大路上,远远就能看见对面来人的脸,这样的大路就叫“道”。引申义为老子借用此字来表天地运行之“道”


衍生含义:

与汉字有关的基本知识(越原始越深刻)(7)


扩展了解:

老子论道

《道德经·二十五章》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

有一个东西混沌而成,先于天地而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独自生存而永不改变,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成为天地的本原。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地称它为“道”,再勉强地称它为“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

因此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于其中之一。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与汉字有关的基本知识(越原始越深刻)(8)


其他汉字解释:

成 、 圣 、 天 、 地 、 国 、 民 、 田 、 贤 、 新 、 自 、 正 、 信 、 智 、 真 ......

与汉字有关的基本知识(越原始越深刻)(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