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忠到了万圣节夜晚,孩子们“trick-or-treat”(不给糖就捣蛋)的时候,对于哪家要绕道走、哪家可以尽情闹也是有默契的,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美国是如何过年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美国是如何过年呢(美国过节有讲究)

美国是如何过年呢

◎张立忠

到了万圣节夜晚,孩子们“trick-or-treat”(不给糖就捣蛋)的时候,对于哪家要绕道走、哪家可以尽情闹也是有默契的

刚来美国的时候,我几乎每逢节日必张罗,入乡随俗嘛。等把所有节日都亲历了一遍之后,我发现:当地人却并不是什么节日都庆祝,他们对过什么节,以及怎么过,有非常明确的态度,特别是有宗教成分的节日。

比如,我原以为圣诞节是举国欢庆的节日,可是进入12月份,除了在教堂或者很熟悉对方宗教信仰的人们之间,通行的祝福语是“Happy Holiday”(节日快乐),而不是我们熟悉的“Merry Christmas”(圣诞快乐)。究其原因,不是所有的人都需庆祝“耶稣的降生”。在12月份,非裔美国人庆祝“宽扎节”(Kwanzaa),犹太美国人庆祝“光明节”(Hanukkah),其他宗教或者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庆祝新年的来临,一句“节日快乐”就包含了对所有节日的祝福。如果贸然问候一句“圣诞快乐”,而得到一句“节日快乐”的回复时,你可能会下意识怀疑,自己是不是冒犯了对方。

美国人对于节日态度的不同,在万圣节期间表现得最为明显。同大部分西方节日一样,万圣节起源于宗教活动,它最初是罗马天主教的一个节日,节日主题原本有两个:庆丰收和吓鬼魂。随着宗教变革,一些教派开始明确不主张万圣节。比如我的邻居珍妮特一家,他们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万圣节对他们来说并不是节日。还有一些比较温和的新教徒,他们抵制万圣节涉及鬼魂的内容,认为其“违反教义”,但是愿意保留节日丰收喜悦的部分,因此他们的万圣节装饰,一般是由象征着丰收的南瓜、麦粒等物件组成。当然,也有一些人家的房前屋后,南瓜、鬼魂、稻草人、黑蜘蛛齐上阵,这种人家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他们的态度是“保持传统的原汁原味”;另一种人家则选择忽略这个节日的宗教元素,而把它当成一个大人小孩儿尽情玩耍的日子。

到了万圣节夜晚,孩子们“trick-or-treat”(不给糖就捣蛋)的时候,对于哪家要绕道走、哪家可以尽情闹也是有默契的。有的人家,门前没有任何摆设,即使房间内亮着灯,但门灯不开。这样的人家,属于“不欢迎万圣节”的,孩子们要保持尊重和距离,绕道走。另一类人家,远远看见门廊的灯是亮的,走近门前一张精心布置的小桌子,上面放着各式糖果,这是“请自取、免打扰”的信号。孩子们自觉拿走一两颗自己喜欢的糖果,然后安静离开,不去按门铃打扰主人家。第三类,门前屋后各种“万圣节”装饰,房屋内外灯火通明。这类人家,孩子们尽可以放心按门铃“不给糖就捣蛋”,开门的主人多半也是万圣节装扮,捧着糖果热情地请孩子们拿。特别童心未泯的,还会在给糖(treat)的同时,恶作剧“吓唬”(trick)孩子们一下。

在美国过节,我的另一个感触是:小孩子们的节日参与度非常高。尤其是传统节日,都有专门为孩子们设计的游戏和活动。比如刚刚过去的复活节Egg Hunt(猎蛋)游戏,节前大人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准备彩蛋。为了制造惊喜,大人们会在一些“假蛋”里塞进一些小东西,比如蛋形巧克力、钱币或者纸币等,然后把这些彩蛋四散藏起。复活节当天,孩子们挎着小篮子房前屋后去“猎蛋”,每找到一颗,都会发出欢快的笑声。等把所有的彩蛋都找回来,大人孩子一起Egg-and-Spoon-Race(勺子托蛋赛跑),不论输赢,一起玩得不亦乐乎。

万圣节前,孩子们花很长时间选择、甚至自己动手制作万圣节服装。大人们则准备糖果,有人甚至会专门布置一个“鬼屋”,在万圣节当天给孩子们送上糖果、惊喜和惊吓。圣诞节前,孩子们装饰圣诞树、准备愿望清单,给圣诞老人写信。大人们把信寄到任何一个“圣诞老人”中心,孩子们就会收到圣诞老人的回信。他们打开圣诞老人来信的时候,兴奋劲儿不亚于打开圣诞礼物。甚至我原来以为和孩子们没有关系的情人节,孩子们也要精心准备爱的卡片和小礼物,而且一般是给班上所有小朋友都准备一份。情人节当天,孩子们也会收到其他小朋友的爱的卡片和礼物。因为Valentine’s Day的原意是“爱的节日”,而爱要从小培养。我们镇上有一个精品店,平时店里的顾客基本都是女性。有一年的母亲节前夕,我去店里买东西,看见店里好多大男人带着孩子们在挑选礼物。我先生说,他小时候,他爸爸带着他和哥哥给妈妈准备爱的卡片和礼物,现在他带着儿子给我准备。

在为这些节日做准备的时候,孩子们免不了问各种问题,大人回答的时候,顺带着讲讲不同节日的来历。节日当天,那些带有仪式感的游戏充满乐趣,还有收到礼物的惊喜,都让孩子们对节日的到来充满期待。在欢声笑语中,爱和传统,就这么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