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记者雷衎 通讯员胡喜珍 于海涛)水质是如何监测的?10月28日下午,15名武汉市第八十一中学的学生,走进了汉口水文站、长江江岸水源地二七路站,近距离了解水质监测全过程,切身体会到保护水源的重要性。

学习水质检测课程(中学生走进自动监测站)(1)

学生参观汉口水文站文化廊。记者雷衎 摄

“我们现在身处在汉口水文站内,这是一个百年老站,它一直守护着长江。”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江岸分局讲解员向学生们介绍,站点如今也“变身”成为现代综合站——不仅有水文监测功能,更融入了水质检测的功能。

跟着讲解员的步伐,大家来到不远处的长江江岸水源地二七路站。“为什么这个水质监测站点会建在一艘船上?”一位同学提出疑问。

讲解员解释道,这里位于堤角水厂上游2公里左右,为了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多年前,武汉就计划在附近建设一个水质监测站,能做到水质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可是由于靠近江边,防汛要求高,选址非常困难。工作人员经过多次考察,都没有找到一个好位置。最终,工作人员将目光从岸边转移到江面上,发现了一艘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汉口站的趸船,上面安装着水文监测仪器。

经过商议,生态环境局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决定共建、共享这个监测站。站点于去年11月投入使用。

学习水质检测课程(中学生走进自动监测站)(2)

学生参观长江江岸水源地二七路站。 记者雷衎 摄

走进站点内,水质检测设备正在运行。设备每小时检测pH、溶解氧、电导率等7项指标,每4小时检测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4项指标。

“监测站就像‘天眼’,可以实时了解水质状况。当监测结果出现问题,系统可以自动发出警报。工作人员可以立即采取行动,以防污染扩大。”她介绍,站点为大家喝上“放心水”,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学习水质检测课程(中学生走进自动监测站)(3)

学生参观长江江岸水源地二七路站。 记者雷衎 摄

结束本次参观,七年级一班的夏子涵感受很深。她说,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她了解到,我们平时喝的水就取自长江,也更深刻了解了“母亲河”这个词的含义。“我们要爱护长江,珍惜长江里面的每一滴水。”

她的同班同学杜欣玥说,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环境能给各种水生动物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希望大家都能保护河流、湖泊,未来我就能在家门口看江豚嬉戏啦。”

【编辑:唐青青】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