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看到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篇散文《花未眠》,文章不长,却写得意境开阔,韵味悠长。文中,作家表达了一个核心观点:“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而自然的美是无限的。”其中一句“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读后让人感觉简直美得惊心动魄。

试想下,凌晨四点,正是万籁俱寂、夜阑人静的时候,作家却夜不能寐,披衣下如床,悠闲的欣赏一束插在壁龛里的海棠花,此时的海棠花其叶甚茂,其枝甚柔,其花娇艳淡雅,令人心醉神迷。然而,此时的作家其实心事重重,当看到如少女掩面,绰约羞涩的海棠花时,不禁感慨世间轮回,世事变迁,哀叹自然美的无限而人感觉到的美有限,这才有了这句美得让人窒息的“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的句子来。

据说,在日本,选择插在壁龛里的花只选两种,一种是含苞待放的花蕾,一种是即将凋谢的残花,而正在盛开的花一般不用做插花。花蕾代表着未来,凋零的花儿代表过去,因为只有过去和未来才能引起更多的遐想。所谓“花儿最盛时,何必月正圆。”

凌晨四点的海棠,是一种哀伤的美。上网查下,海棠花的花语是温和、美丽、快乐,代表着游子思乡、离愁别绪,象征着苦恋,可以说,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和作家此刻的心境颇为相似,所以能引起作家的无限感慨。

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曾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花开花落,是一种自然现象。花开的时候,能不能扰动自己的内心,不是由花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自己的内心。看见美丽的花朵,是视若无物,目不斜视,还是怦然心动,忍不住仔细观赏,由衷的赞美,完全在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花朵。看与不看,花都在那里静静的开放,你是什么样的心情,那么看到的花就是什么样的姿态和心情,可以说,花的心情是随看花人的心情而改变的。这其实与“庄周梦蝶”和慧能大师的“风动幡动”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是说,川端康成的观察力很独特,文字也写得很精巧,往深里说,是他很存有很深的善念和孩童的天真,只有心存善念和天真,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无独有偶,苏轼写过一首《海棠》,意境和川端康成的这句话颇为相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春风轻拂着海棠,海棠泛出华美的光泽。迷茫的夜雾中弥漫着阵阵花香,朦胧的明月转过了回廊,照不到海棠花。夜很深了,因为担心海棠会像人一样而睡去,所以特地匆忙的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照耀着海棠。

写这首诗的时候,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四十七岁的诗人在黄州的日子是相对愉快的,方从囹圄中脱身,对于人生有着更多的感悟,失去尘世间的浮华,得到的却是心灵的净化。夜深人静,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

深夜开放的海棠花,有一种悲伤之美。这种悲伤,或许是海棠夜半时分静悄悄的开放却无人来赏,或许是美人赏花时却阴差阳错的错过花期。川端康成说过“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人们对美的感悟,或许在儿时就一定凝固。比如我们记忆里总是有一些残破的碎片,可能只是一个人的一句话,或者是一个表情,每次到了相似的情景里都会像电影回播那样,一遍一遍重复着,如果你走得出来,就可以坦然的当做是对过去的纪念,如果走不出来,只能想起一次痛一次。

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存在一种美丽,每一米阳光都照耀着一份骄傲,每一滴水都浇灌过一个梦想,每一个人都散发着他独特的味道。如果你爱上了一朵花,就陪它一同绽放,和它一起感受那份积蓄力量的沉默,一起感受绽开花苞的喜悦,一起感受零落成泥的安详。

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凌晨四点的正在开放的海棠,碰巧碰上了起来赏花的作家,这样的相遇,总是带着淡淡的忧伤。

凌晨一点看到海棠花未眠(发现海棠花未眠)(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