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创新、产业链 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壮大,锻造绿色发展新“支点”——

盛夏闽东,处处涌动着绿色经济发展的热潮。7月20日,记者走进寿宁县清源镇竹坪村的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只见成片的果树郁郁葱葱,农业技术人员对果树进行夏日养护。

“今年预计实现总产值1600万元;2024年将全面进入丰产期,预计年产值可达1亿元。”寿宁县清源镇党委书记王祖联告诉记者,眼前的猕猴桃基地早期是由农户零散种植,后得益于全县扶持发展特色种植业政策,基地种植规模迅速壮大。

去年以来,清源镇采取“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模式,建立由党支部领办的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流转利用撂荒地进行复垦种植,形成辐射带动效益。目前已种植猕猴桃近3000亩,建成作业道路、山地轨道车、冷藏库、停车场等部分配套设施,并设立网上交易平台、电商直播间、培训中心等。

宁德生态禀赋优越,山海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致力念好新时代“山海经”,充分发挥山区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生态工业、绿色金融、休闲旅游、生物医药等产业,着力打造全省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带、文旅康养休闲目的地,做强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引擎,构建起“沿海蓝色经济走廊”和“山区绿色经济走廊”的“两廊支撑”发展格局。那一抹亮眼的“绿色”,成为厚植在群山之间的显著优势。

绿色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脉络渐渐清晰,如何找准“支点”,在市场化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尤为重要。我市在“融合”篇章上下苦功夫,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创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壮大——指数级增长的优势,愈加显著!

在寿宁,茶产业是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第一民生产业,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6.18万亩,县内70%人口从事“寿宁高山茶”相关行业。近年来,随着技术创新的赋能,寿宁茶产业呈现出不一样的魅力。

“近年来,我们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攻克茶叶籽油不易压榨、出油率低、无法精炼等技术难关,加强茶叶籽饼粕和茶树枝叶再生利用科研成果转换,促进‘一棵茶树’产业链产品开发生产。”一棵茶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龚振赵介绍。目前,该公司已建成自动化茶多酚油压榨、精炼、灌装生产线及4条包装生产线,生产具有保健食用功能的“茶叶籽油”等产品10种,年产值约5000万元。

以点带面,创新的带动力渐成“燎原之火”。福建一棵茶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起“公司 基地 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每年向茶农收购茶叶籽500吨,带动茶农户均增收5000余元;收购的茶树枝、老茶叶等,每亩可增加茶农收入1200元以上。在该公司的带动下,每年茶叶休产期,总能见到茶农在茶园忙碌的身影。

思路开拓、眼界变宽,“融合”的步子也越迈越大,越迈越坚定!

田野里搭起直播间,土特产变成“网红货”,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曾经难以触及的“新名词”,如今成了地头田间的“乡土味”,为农产品走向千家万户铺设了一条“快车道”。走进周宁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大花蕙兰、高山百合等高山冷凉花卉琳琅满目,公共直播间、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云端人才驿站等开放式共享平台应有尽有。

“这里可免费为企业提供电商直播服务,帮助电商企业、个人、网红、困难群众等快速建立产品销售渠道。目前已有花卉、农特产品、医疗器械等14家电商企业入驻。”周宁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注入,周宁县不断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全面推动高山云雾茶、高山冷凉花卉、高山高优蔬菜、高山晚熟水果等生态产业发展,并探索推进产业间的互动发展,构建高质量融合发展新格局。

逐梦田野织锦绣,绿色走廊成通途。随着“融合”文章的做大做深,一批农业百亿强县、十亿强镇、亿元强村不断涌现。宁德,俨然已锻造出绿色经济的关键“支点”,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未来阔步前行!

宁德发展目标(厚植融合发展优势)(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