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盘
仪表盘的学名叫dashboard。这东西本来是马车上的一块木板,用来档风挡尘挡马匹的。
1901年第一台量产车Oldsmobile就配备了dashboard(虽然没有仪表),其名字也是因为这块板是弯曲型的而叫做curved dash(请记住这个第一台量产汽车,考点哦)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仪表板上的各种部件有什么历史故事。
手套箱
手套箱的正确表述应该是Glove compartment,如果你说glove box,人们应该最早想到的是这个。
手套箱这个词汇是由英国第一位女赛车手Dorothy Elizabeth Levitt发明的。可以看出来当时的驾驶员一般穿的都比较厚实。
当时她在书里是这样描述的:You will find room for these gloves in the little drawer under the seat of the car. This little drawer is the secret of the dainty motoriste.小抽屉大秘密,说的还挺文艺。
其实那时的车手挺惨的,大部分车都没有盖,开快了风吹的手冷,所以手套是必不可少的装备。有的驾驶员还要带眼睛和头套。
后来随着驾驶席和副驾驶席功能的分开,以及副驾驶席前面空空如也啥也没有,手套箱也就成为了一个保持设计对称的方式,同时增加了储物空间。
当然杯架是有可能被藏在任何地方的,这个跟手套箱没关系。
还有萨博的著名杯架,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吧。
兰博基尼也有杯架
再说一个比较隐藏的知识,大部分大众车的手套箱里都有一个旋钮可以开关直吹的冷气,用来冰镇可乐。
当然,这个功能聊胜于无,如果是夏天热的冷饮放进去还没吹凉可能就到地方了,冷的兴许还能保个温。大众车主可以打开手套箱找一下,有在侧面的,有在顶部的,如果没有,就是减配了。
点烟器
曾经有人问过,点烟器不点烟为什么叫点烟器?我认为这个问题很好,体现了2个问题,1,有可能你的点烟器被4s扣了没给你。2可能你所说的点烟器实际上是点烟器插座。
点烟器最早的名字叫做electrical cigar-lighter ,于1880年由德国人施耐德发明用来点雪茄。1920年美国人Morris专利了这项技术并把它用在了车上。1928年 Connecticut Automotive Specialty Company (Casco) 专利了一种和现代点烟器很像的按动式点烟器。
现代的自动脱开式点烟器是casco于1956年专利的,打那以后现代点烟器基本就没怎么变过。casco因为点烟器的专利进行过茫茫多的法律战争,现在应该算是消停一些了。
不过上面说的一堆,都是插头,真正意义上的点烟器插座,实际上各地有自己的标准,比如美国的要通过ul2089认证,插座标准符合sae j563,欧盟没有严格规定也不需要ce认证,但是din和iso提供了一个iso4156标准,这个插座长得跟点烟器插座差不多,只是短一点,很多厂家会制造通用的型号,各地会有各地的称呼比如bmw plug,hella plug,merit plug等。这个标准实际上是起源于二战德国军用车辆的。
至于很多人想知道为什么点烟器一直是点烟而不弄个usb。。。。因为60年代到甚至90年代或者2000年,点烟器基本都没东西可充电,毕竟手机都没有不是?另一方面点烟器配合烟灰缸是有提升汽车安全性的目的的,因为开着窗户点烟不如这种无明火的热源好点,而且打火机的液体容易在车内爆燃。但是现在虽然还没有明令禁止开车吸烟,也请大家为驾驶安全和自身健康着想少吸烟不吸烟。
导航
导航这个东西,现在已经像吃饭喝水一样被大众所知。我无从得知是路盲催生了导航还是导航促进了路盲的诞生,不过1930第一个带“导航”的车型长这样,估计路盲会选择自己认路。没错这玩意里面就是一纸卷,根据开车的速度变速卷动纸筒。说起来是不是跟现在开达喀尔的摩托车的路书差不多?
1966年别克测试了一个叫做DAIR (Driver Aid, Information & Routing)的系统,不过因为太贵而且没什么卵用就放弃了,这个系统可以说是安吉星的前身。1973年日本经济产业省,联合富士重工,资助了一个 CATC (Comprehensive Automobile Traffic Control)项目,并后续投资成立了 JSK (Associ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for Automobile Traffic and Driving) ,1981年catc的研究成果被两田 日产采用,一个基于航位推断法的惯性汽车导航法诞生了.
第一个商用导航系统是本田的Electro Gyro-Cator,内置一个氮气陀螺仪,6寸地图显示屏,选装价格要有车价的四分之一。可以看到这玩意竟然是换胶片的,是不是很神奇(好在日本地方不大)
同年丰田提供了一个罗盘式的惯性导航系统于Toyota Celica上,叫做NAVICOM。
后续的皇冠也配备了这一系统。83年的车,这内饰还挺帅的。
1985年etak这一成立了仅2年的公司推出了一个革命性的导航系统,这一系统配备了可移动式的地图,并且使用磁带这一便携介质存储。不过缺点就是没事老得换磁带,跑个洛杉矶地区都要4盘磁带。
1987年这一代皇冠终于取消了罗盘导航,navicom改进为cdrom介质的地图式导航。
1990年,得益于83年韩国客机误击时间里根总统开放gps给民用,第一台使用gps导航的汽车诞生了,马自达Eunos Cosmo第一次让你的车不需要手动标记初始位置,真正的太空范。
相比日本这么激进的导航研发,欧洲就比较落后,直到1994年宝马7系e38才成为了欧洲第一个装备了导航系统的车型。
而美国人就更迟钝了,1995年才有oldsmobiles提供了Guidestar导航。
后续丰田在导航系统上持续发力,差分gps,gps控制油门,gps控制转弯,gps控制刹车,语音控制gps等等神奇的操作,而2000年gps解禁精确码,车用gps才真正得以广泛开展。至于中国的gps导航,因为火星坐标系的缘故,一直不是很好用。当然跟车机更新慢也有关系,总之是个很复杂的技术问题。
不过好在国内还是推进了tmc的发展,比如大部分德系如果原装带导航一般都支持tmc或者tp(比如rns510车机)
国内基本省会城市都是有的,频点都在交通广播的频点居多,除了上海以dab-tmc为主其他的都是rds-tmc。至于效果嘛,估计用自带车机导航的人不太多,可能不如手机app舒服,不过在欧美的话用原机导航还是很方便实用的,尤其是宝马hud投上去,效果拔群。
速度表,里程表,转速表
这三个离得比较近,我放在一起说吧。
速度表这东西最早出现在1900年以后,因为专利很多,车用的速度表大家认为最早是 Otto Schultze 最先专利的比较多一些。
这玩意就是在输出轴上加一组齿轮,驱动一根钢缆旋转(跟自行车闸线差不多),然后连接到一个带一堆齿轮组的表上就行了。
为了应付换胎导致的速度不准,机械式速度表后期都采用塑料齿轮组,好换。
有了速度表参考,转速表也就好理解了,找个发动机上的随便什么轴取个转速就行了,大同小异。而里程表,无非就是速度表减速比再大点,价格累加就行。
再然后就是电子化浪潮,大部分车型都配备了电子轮速传感器,读取转速/轮速/时速/里程的方法也变成了各种电子传感器,包括ecu的点火信号等等方式。毕竟拉线的爱坏,电子的基本都是磁感式,比较皮实。有一些4s为了调车时不走里程,一般就会把这个abs轮速传感器拔掉,这样里程表就不走了,ecu信号那边的里程设置一个运输模式就会不计。
包括发动机的凸轮轴位置传感器,通过行车电脑读正时就是通过它。同样转速数据也从这里来。
目前世界上里程最长的车是一台320万英里(2018年)的沃尔沃p1800,这台车甚至260万公里都没换气门凸轮轴和气缸。
双闪按钮
这个东西我考证了很久,据我查到的资料这东西最早是1950年开始在汽车后市场有附加安装的产品单独出售,我在一本1950年的popular science杂志上找到了类似产品的介绍。
真正开始法规化使用在车上,据我查证应该是1965年的样子,参考这份sae的标准,关于双闪灯按钮的标准首发于65年。
然后这东西基本就没怎么变过,毕竟用的都是车上本来就有的灯光,符号也是iso给定好了的,能晚点花样的无非就是急刹车亮灯和碰撞后亮灯了。
在日本还有サンキューハザード这一习惯,即别人给你让路后打双闪感谢。不过交通省似乎不鼓励也不建议这样做,但是做了也不管,反正大家都这么搞,甚至还有夜间关灯表示让行之类的做法,总之日本的通行礼仪还是好复杂的。这也导致了日本的双闪按钮消耗巨大,买车时看一看双闪钮是不是盘的油光发亮,就知道是不是老司机了。
油表
油表现在看起来稀松平常的一个东西,然而在汽车刚发名时是并不存在的。
早期汽车的油箱非常粗暴,就一个罐,俩眼,油量还有多少?没事自己拿根木棍沾一下就行,这个叫fuel dipstick。一般加油站也会有的。
直到20年代用棍沾油,手压泵加油还是一个挺普遍的事
当时的汽车后市场非常流行的一种改装是一个机械浮力式油箱盖,拧上之后可以在油箱盖上看到油位。缺点是开起车来可能会抖抖抖。1914年Studebaker牌的汽车首次将这种机械油位计装到了仪表盘上。
1925年,电子式的油表终于由Rickenbacker带到了仪表台上,要问为什么这时候才有,因为以前的车压根就没有电啊。
从那以后油表的原理基本就没怎么变过,都是滑动变阻器,大同小异
随着油箱结构设计越来越复杂,油表集成度也越来越高,现在一般都是集成式的。
说起油箱,在这里想问一下亲爱的斯柯达车友们,你们油箱盖上的雪铲是不是被减配了。233
让我们无奖竞猜一下,20款新明锐的门板雨伞会不会被减配呢?
最后说一下这个被科普烂了的小箭头,这个箭头是由福特的内饰设计师Jim Moylan于1986年设计的,首次安装在车上是89款escort,Jim Moylan非常open的没有专利这个设计,所以现在的车上基本都有这个箭头设计。感谢这位设计师的灵光一闪,拯救记不住油箱盖方向的人。可惜不看说明书,找不到油箱盖开关的人得不到拯救。
国标gb11552
有些人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空调旋钮,多媒体旋钮,用力按或者俄式修理法之后“沉”了下去。灯光,雨刮拨杆非常脆弱,用力过猛就断了。
实际上为了保护乘员安全,gb11552对汽车内突出物(当然还有汽车外突出物的国标,这里就先不说了)进行了非常非常非常详细的设计要求,其中包括在378牛力下可溃缩或脱落的要求。
拨杆也是一样,一般内部有打孔的牺牲结构,在碰撞时在脆弱点断裂以符合标准要求。
再翻翻这个标准,还有关于车窗防夹的要求,遥控器的要求等,纵置这是一个照抄欧盟标准的标准,要求非常严格,事实上也只有符合这样的要求你的汽车和汽车零件才能够通过3c认证,而目前汽车强制类3c认证涉及60余个标准,可以说非常全面的保护了乘客的安全,详细测试方法和要求可以看这里https://www.cqc.com.cn/www/chinese/rootfiles/2015/01/09/1260325225327502-1420751023911881.pdf
当然,早期的溃缩机构是通过pcb版上的凹槽进行的硬性溃缩,一些厂家比如德赛西威的专利提供了可恢复的溃缩机构,所以如果你的按钮缩了,可以先试试能不能扽出来。
一些仪表盘
看了前面一堆没什么营养的乱七八糟,最后我们来看点哏的吧,在我们还在纠结这破车没有收音机,没有空调的年代,全球车企已经开始了数字化仪表设计,产生了很多即使放在现在看仍然有点厉害的设计。这里就说一些老一点的车了,新车太花哨没啥意思。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psa阵营的设计。法国人在仪表盘设计上可以说是用力过猛,Citroen CX这台仪表盘我们之前也提过,实在是太炫酷了。
以至于现在还有粉丝将其作为屏保,经典永流传。你现在可能觉得没啥,但是这是1975年的设计。。。
80年的Citroen GSA更进一步,单幅方向盘得以保留,两边的控制按钮改为纵置式。
这个仪表盘也被作为了设计经典范例,中间小车模型配合报警指示灯显得非常高科技,不过我很好奇为什么法国人对于故障报警这么执着,做这么大,可能是爱坏吧。
插入一个概念车,Citroen Karin这车我个人意见标志着psa的审美开始跑偏,应该算是法系车偏执的起点。
没错这车驾驶员放中间,仪表盘是个小电视。外形长得像金字塔。。。。然后,乘客一左一右坐驾驶员两边
意大利人在仪表设计上也有惊为天人的脑洞,比如Fiat Multipla这个方向盘仪表盘直接砍了。
当然,这车长得也是骨骼精奇,10大最丑汽车里排得上号估计没人反对吧?前排3人后排3人的诡异坐法也是很神奇,真是丑车配丑盘,丑出天际丑出风格。
这台80年代的Fiat Uno Turbo的仪表终于看起来稍微顺眼一点了,不过把所有的功能又都塞到方向盘底下是要做啥。
后续版本又更新了电子化的仪表,还是换汤不换药,菲亚特的说法是受太空飞船启发,你要是超跑也就得了,一高尔夫大小的车搞这么花哨干啥。
看到这个盘子大家应该不会陌生,来自Maserati 的孤品展车Boomerang,由大师Giorgetto Giugiaro设计。如果你不知道Giorgetto Giugiaro,那么肯定见过他的作品,比如初代高尔夫,初代帕萨特,莲花esprit,还有dmc delorean。
现代复原的这个仪表显得更好看一点(没考证这图是哪来的,有知道的麻烦说一下),顺便一提这车的量产版叫bora。没错玛莎拉蒂也出过bora。
丰田的cressida是介于corena和solora之间的几代车型,配备了非常时髦的数字显示仪表,你很难想象在80年代拥有这样的仪表是多么潮的事,更何况这还是在一辆b级量产车上,这应该是日本电子产品在泡沫前的鼎盛表现了吧。
车型末期换装了横条式的仪表,这造型设计我觉得拿到现在也不算土,而且按钮分布也很合理,看起来就很舒服。
同样是80年代的Toyota Soarer,这台仪表看起来跟上面的差不多,但是不同的是这是一台crt,上面的显示内容是可以切换的,有多种不同的显示界面。
不过soarer版本实在太多,配置也不尽相同,各种各样的配置都是有的。
比如也有mev放置在左下,整个中间是个vfd的,要知道80年代的车就有这样的设计,几乎和现代车无异了。
还有最nb的版本,uzz31系列的crt甚至可以直接在停车时放电视节目。。。
斯巴鲁的xt内饰也很不简单,其实斯巴鲁在电子方面是很geek的,比如eyesight系统最初就是两台巨大的电视摄像机放在车顶上进行的测试,这个内饰风格似乎也有点受雪铁龙影响的样子。你没看错方向盘没坏,左边就是没有横杠。
这个仪表还有一点3d效果,但是左右两边的竖条并不是车道保持,毕竟80年代连雷达都不是很常见。
下面来到跑车组,Lamborghini Reventón,2007年发布的这组航天式仪表,大家看看就得了,反正买不起。
Vector W8这车可能没那么出名,这仪表倒是很出名,作者可能直接把飞机的平显搬了过来,话说我开个车用这么多按钮看这么多数据合适么
我想大部分车主看着眼晕应该会改成这种简单的界面。
有人要问了,为啥没提美国车内饰,70-90年代美国车被日本车吊着打,没什么太出彩的设计,不过在这里要提名一下KITT,我文化不高,除了帅不知道怎么描述。
日本著名相声演员AL也钦点认可了trans am的优秀设计。
又有人要问了,为啥没有中国车。诚然现在大屏,巨大屏,超大屏,旋转屏,带鱼屏算是国产车引领内饰设计的风尚。然而还有一项产品是中国汽车厂商首次引进到汽车上的。
没错,卡拉ok(图中厂家请打钱),事实上最早是2004年的吉利美人豹首次搭载这个功能,不过因为年代太久远我找不到图,目前新车也有带这个功能的哦。我反正是想不明白干啥用,可能是我唱歌太难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