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嘉豪洛宁留白(洛阳洛宁韦嘉豪)(1)

每每读三国或者看影视剧三国演义,我都会为魏延喊屈道冤。就因为诸葛亮当初的一句,此人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就注定了魏延的身死命消灭三族的悲惨命运。

魏延的出场,是在孙刘联手火烧赤壁以后,使得曹操大伤元气,暂时无暇顾及时,刘备借荆州而夺周边四郡稳固荆州之际,关羽攻长沙,大战老将黄忠势均力敌,英雄相惜之下,长沙太守韩玄以为黄忠通敌关羽,要斩黄忠。魏延挺身而出,救黄忠而杀韩玄举城投降刘备。照实说,这一点魏延是做的有点过分了,虽说识时务者为俊杰。然而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为不忠,居其地而献其土是为不义。魏延的冒失行事,也就给自己扣上了不忠不义的帽子,这在封建王朝里是最要命的事!

好在魏延武艺高强,正是逐鹿天下乱世,能臣良将正是各霸主需要的人才,曹操虽奸,不一样重其能而不重其德的不拘一格收揽人才吗。于是,刘备在诸葛亮敲山震虎之后,也接纳并重用了魏延。而魏延也不负刘备所望,屡立战功,累升至门牙将军。

韦嘉豪洛宁留白(洛阳洛宁韦嘉豪)(2)

后来,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刘备大胜。在选择汉中太守时,刘备没有用张飞赵云,而大胆的重用了魏延,为消众疑,刘备问:曹操来犯汉中,该当如何?魏延答: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汉中王刘备大悦,乃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魏延也没有说大话,镇守汉中近十年,使曹操不敢有一兵一卒犯境,并且把汉中治理的人口大增,经济繁荣。后关羽败走麦城身亡,刘备大举起兵伐吴,张飞死于小人之手,黄忠阵亡,又被陆逊火烧连营,兵将损失殆尽。刘备白帝城托孤,因后主刘禅软弱无能,诸葛亮才接过了军政重担一肩挑。

韦嘉豪洛宁留白(洛阳洛宁韦嘉豪)(3)

为报先帝知遇之恩,五出岐山北伐中原,直至秋风五丈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诸葛亮的每次北伐都使用魏延为先锋大将,每次也都打得大魏有防御之能,而无还手之力。魏延也在北伐中原中屡立战功。魏延从北伐初期,镇北将军都亭侯,督前部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到其后,魏延因功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官职爵位甚至在五虎将赵云老将军之上。

韦嘉豪洛宁留白(洛阳洛宁韦嘉豪)(4)

后来诸葛亮去世,长史杨仪与魏延有仇,诬陷魏延造反,与将军马岱联手,趁其不备斩杀了魏延,上报朝廷灭其三族。至于魏延究竟造反没有?历史上也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我想魏延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居功自傲是有的,造反之心应该没有。毕竟诸葛亮去世之后,杨仪统领三军,更有继承诸葛亮衣钵的姜维率军断后,魏延造反是得不偿失。

所以,我经常习惯性的摸摸后脑勺,平平的光溜溜的没有凸起,也就没有了反骨。我不知道魏延的后脑勺到底有没有反骨,我只知道,魏延作为蜀汉后期不可缺的大将,被一个莫名其妙的反骨诬陷为造反而身死族灭是被冤枉的。

清朝乾隆年间编修的《南郑县志》中有一段记载:“延固宿将,有战功,虽未路猖獗,身死族诛,蒋琬原其本意,但欲除杀杨仪,不便背叛。当日追述前劳,必有以礼收葬之事。石马遗址,传之故老,未必无因。”

根据史书记载:延熙元年(238年),蒋琬曾“总帅诸军屯驻汉中”,延熙四年费祎来到汉中,与蒋琬商议事情。这两人都在汉中,会不会这时给魏延平反?

历史上没有记载,有没有给魏延平反,但是种种迹象表明,诸葛亮、魏延死后,杨仪本性毕露,被贬为平民,犹自诽谤,后朝廷要将其捉拿,其自杀身亡。蒋琬费祎等才看清了杨仪一直隐藏着的真面目,而蒋琬费祎等给魏延修墓,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魏延的冤案得到了平反。这应该可以告慰魏延的千年冤魂了。

韦嘉豪洛宁留白(洛阳洛宁韦嘉豪)(5)

作者简介:韦海民,笔名韦嘉豪,1979年6月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赵村镇西陈宋村。2004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现旅居河南省会郑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