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古称糜,其制作简单、能滋补、易消化、养肠胃,且因五谷肉菜皆可入粥,味道全、营养丰富,为养生保健的良剂。喝粥养生历史悠久,《周书》就曾提到,自黄帝时起,人们开始“烹谷为粥”。
《黄帝内经》也曾记载:“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喝粥一般建议喝热粥,可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感冒。粥食除了具有补益的作用外,还可助长药力。
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常用一味食疗“药”——粳米。张仲景会让患者服药后再喝热粥,使其微微汗出以促进药力发挥。否则,药物的散寒解表的效果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将大打折扣。他强调以“糜粥调养”,这对患者预后疗效和体虚的保养有积极作用。
张仲景解释说:“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其目的也是助药力,利用热粥的温热之性以散寒养胃、温补培元。由此可以看出,热粥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药效。
选对原料,营养翻倍
粥食的原料众多,且功效多样,选择不同的煮粥原料,可以实现不同食疗效果。
如选用大米熬粥,其对五脏的保养作用较为均衡,适合绝大部分人群食用,而糯米作为大米的一种,含有较多黏质,补气作用更好。
如选用小米熬粥,则可健脾养胃、助眠,对老人、病人、产妇来说,小米粥是理想的滋补品。
粥食种类丰富,还可搭配红薯、玉米、燕麦、绿豆、红豆、肉、蔬菜等,既可丰富口感,又增加了食物的营养价值,同时合理搭配食材也能增强保健养生的效果。
喝粥顺应四季
人的饮食起居和精神调养都要与四季的气候变化相适应,中医称为“天人相应”。我们想通过喝粥来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当然也必须顺应四季的气候特点。
一般说来,春夏温热,秋冬寒凉,长夏多湿,秋季多燥,则可选用不同的食材达到清热、温补、祛湿、润燥的功效。且中医学中讲究适时养生,如春天养肝,夏天养心,长夏养脾,秋天养肺,冬天养肾。
春天喝粥应以养肝、护肝为主,可选芹菜粥、菠菜粥、荠菜粥等,夏天暑热重,可用绿豆粥、山楂冰糖粥等,长夏湿气重,宜选苡仁粥等,秋天宜“养收”,可选用莲藕粥、胡萝卜粥、芝麻蜂蜜粥等,冬天宜藏,最宜食用羊肉粥。
喝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喝粥也不能完全根据季节来选择,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除了季节,还应考虑地理环境,尤其强调因人而异,注重体质的不同,所以喝粥还必须重视个人体质的差异。
每个人的体质有强有弱,体强的人绝不能盲目食用滋补粥,体弱的人也不可盲目进食大补粥。
体弱的人若平素喜温怕冷,不敢吃瓜果生冷,且大便稀软,容易受冻感冒或受寒腹泻,就宜选用温补粥。
若平素喜凉怕热,口干舌燥,不敢吃辛辣之品,大便干燥,容易出现头痛、牙龈出血等,就宜选用甘凉滋润粥。
喝粥也要讲究喝对粥,选用适合自己的粥更能起到好的保健养生作用。建议喝热粥,特别是为了助发汗、促病愈时。
粥虽好,但只建议每日一餐,不要过多,以免出现饱腹感过强或营养价值单一。糖尿病病人尽量少喝粥,以防血糖升得太快。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也尽量少喝粥,以免加重食物反流。
葛来安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一科(肝胆科)负责人
江西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作者: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主任中医师 葛来安
编辑:熊恕
审校:谢涛
核发:万洪新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