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梓曾国藩(曾宪植曾国藩后人)(1)

宋庆龄和曾宪植(毛、朱后二人)

在开国大典的镜头中有这样一张见证历史的珍贵照片,照片中宋庆龄在万人瞩目之下紧随毛泽东、朱德之后,沿着台阶缓步登上天安门城楼。

而在整个开国大典中,宋庆龄身边始终有一个女子,全程搀扶着宋庆龄,寸步不离,可以看出两人之间的感情十分地亲近。

可以跟随在宋庆龄身边出现在开国大典上,这定不是寻常人可以做到的,但对于这个女人,却鲜有人知道她的身份。

她就是近代著名妇女运动领袖——曾宪植。

曾宪植作为近代奇女子,身上有着多重身份的重叠,她不仅是曾国藩的后人,也曾是邓颖超和宋庆龄的秘书,更是叶剑英元帅的第三任妻子。

曾宪植1910年1月23日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在中国近代妇女解放史上,双峰县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地方。

以蔡畅为代表的双峰女性,在近代妇女解放运动中写下了浓墨重彩、光辉灿烂的一页。同样是在双峰,除了满门忠烈的蔡氏家族之外,还有一个家族,极大地影响着中国近代的走势,那就是曾氏家族。

作为清代中兴名臣的曾国藩,无疑是曾氏家族的代表人物,而曾宪植就是曾国藩九弟曾国荃的第五代孙。

这位曾率湘军攻破天京的“九帅”本不是一介武夫,而是一位地道的文人。咸丰五年,他参加“三院会试”,考取了优贡生,后因时势变幻科举中断,不得不投笔从戎。

曾国藩和曾国荃一生毁誉参半,但曾氏家族耕读传家的思想,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曾国藩曾说:“吾不望代代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到了曾宪植这一代,曾氏家族可以说真正是一个“秀才世家”。

曾宪植的哥哥曾宪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后考入英国伦敦大学获理科硕士学位;弟弟曾宪柱毕业于华西大学;姐姐曾宪楷毕业于国立湖南大学,后考入燕京大学攻读硕士,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解放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大妹曾宪榛毕业于湖南大学;二妹曾宪矩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

可以说,曾氏家族到了曾宪植这一代,子女皆是英才,这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不同于家中的兄弟姐妹,曾宪植虽然同样聪颖好学,但是在其女孩儿的外表下,多了几分英气和叛逆,从小就不甘心做一个寻常女子。曾宪植6岁的时候进入长沙古稻田师范附小,13岁即考入徐特立任校长、开风气之先的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女子运动的摇篮,在学校中,曾宪植聪颖好学品学兼优,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十分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擅长各种才艺,甚至还是篮球队的主力。

那时候曾宪植经常会反串武生唱京剧,扮相十分英俊,被徐特立赞为“北戏南移”、“女唱男腔”,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

在徐特立的影响下,这时曾宪植已经萌生了革命思想,虽然年纪不大,但却有了干一番大事业的志气。1926年底黄埔军校武汉分校首招女生,徐特立鼓励曾宪植去报考,而曾宪植也觉得这是个极好的机会,于是毅然报名。

这次招生的选拔十分的严格,经过层层筛选之后,曾宪植在近20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被正式录取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员(与赵一曼、谢冰莹等同期),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批女兵中的一员,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黄埔军校的日子,是曾宪植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历。在这里,曾宪植完成了从一个爱国青年到革命战士的蜕变。

黄埔军校不同于在师范学院,曾宪植这一批女兵,肩负着非常多的责任,同时她们来到军校后,校长邓演达首先要求女兵们收起漂亮衣裙换上简洁的军装,同时要求她们爱国爱民,“要特别以文为本,作革命的先锋”。

曾宪植说:“我们在街上跑一趟,在我们前面和后面的都是男生队,等于宣传了女人在那一方面都可以和男子平等,无形中做了男女平等的有力宣传。”

在校期间,曾宪植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西征,她们抬担架、给伤员换药洗涮,不怕脏和累,表现得非常优秀。曾宪植虽然是出身名门的小姐,但是来到前线,却没有任何的娇气,而是处处干在前面,获得了所有人的称赞。

在曾宪植留下为数不多的回忆文字中有一篇《关于女生队点滴回忆》比较翔实记录了她的这段经历:

“1927年5月,女生队的大部分同学参加了攻打夏斗寅的战斗。到了7月,宁汉合流,军校办不下去了,女生队宣布提前毕业。有些女生留队,有的转入地下,我坚决不愿回家。刚好这时候第二方面军军医处要人,我就去了哪里。“

1927年夏天,曾宪植参加了广州起义,也正是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一生唯一的挚爱,叶剑英。

当时曾宪植在黄埔军校的名气非常大,一方面是她聪颖好学,能力突出,另一方面则是她超高的颜值,堪称“黄埔第一美女”,再加上热情活泼的性格,自然吸引了很多青年才俊的注意,这其中就包括叶剑英。

来到广州后曾宪植担任叶剑英所在军官教导团的准尉文书。

看着曾宪植到来,叶剑英十分的高兴,他走上前去,同曾宪植打了招呼:“你就是特立先生口中的投篮强手把。”这是叶剑英同曾宪植说的第一句话。

曾宪植看着眼前的这位英俊潇洒的少年军官,心里也是小鹿乱撞,满脸绯红,她知道叶剑英的名字,但是在这之前却没有过接触。

不过曾宪植外向的性格,使得她跟叶剑英之间很快就找到了共同话题。在起义过程中,两人的接触也变得多了起来,后来虽然广州起义失败了,但跟随叶剑英走南闯北的经历让曾宪植快速成长了起来,两人也渐渐日久生情。

当时的叶剑英青年才俊、意气风发、驰骋疆场,指挥千军万马,是无数妙龄女子青睐的对象。而曾宪植也是豆蔻年华,英姿飒爽,两人在一起郎才女貌非常的般配。

军人谈恋爱的方式很多时候并不浪漫,而是直截了当,随着两人对彼此了解的加深,叶剑英决定向曾宪植表白。他在曾宪植下课回宿舍的必经之路拦住了她说:“我喜欢你”。

一句话就把曾宪植惹得满脸绯红。

曾宪梓曾国藩(曾宪植曾国藩后人)(2)

曾宪植和叶剑英

对于叶剑英的表白,曾宪植心里很甜蜜,美女和英雄自古就是绝配,虽然这之前叶剑英有过两次婚姻,但这依然没有阻止两颗心走到一起。

1928年春,不满18岁的曾宪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是在这一年曾宪植与叶剑英结婚。

婚姻,本应是每个女性一生最温馨的港湾,是人生最后的归宿,但是在战争年代,婚姻对于女性来说,却并不总是美好的。

叶剑英和曾宪植新婚燕尔,本应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但就在两人结婚不久,党中央便向曾宪植发来指示,让她跟随叶剑英一起去苏联留学。

听到这个消息后,曾宪植非常高兴,能够继续学习是曾宪植一直的夙愿,又能跟丈夫一起,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曾宪植和叶剑英都是当时共产党干部中非常出色的青年才俊,送两人出去留学,无疑是对两人寄予了极大的厚望。

而就在两人收拾好包裹,即将出发的时候,在曾宪植与叶剑英的一次闲聊中,曾宪植得知留学名额超标了!

曾宪植一直是一个心地十分善良的人,处处都会为别人着想,现在两人虽然正是如胶似漆的时候,但是为了革命的发展,曾宪植没有拖组织的后腿,她认为比起自己来,丈夫可能更需要这一次学习的机会。

于是曾宪植主动让出了自己的名额,她对叶剑英说道:“要不,你先去吧!我把这个机会让给别人。”

叶剑英听到妻子的话后,有一点意外,但是马上理解了妻子,内心中对于曾宪植又多了几分敬佩。他给了曾宪植一个拥抱,将她搂在怀里,曾宪植在丈夫的怀抱中感到了一种从未体会过的温馨,她说道:“这样的学习机会很难得,我们夫妻占一个名额就好。”

一句话足见曾宪植高风亮节的气度。

曾宪梓曾国藩(曾宪植曾国藩后人)(3)

曾宪植(右)

就这样,叶剑英去了苏联,而曾宪植随即被派往上海,就读于华南大学。

1929年,正在上海读书的曾宪植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小心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在狱中遭受了非常残忍的折磨,但是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之下,曾宪植没有吐露一个字,后经党组织的努力营救,曾宪植得以逃出监狱。

鉴于当时上海的革命形势十分严峻,为了避免再次落入敌人手中,曾宪植决定只身前往日本留学。

但就在曾宪植刚刚到达日本,日本政府开始清查在日中国革命党人,曾宪植不幸再次被捕。

人在异国的曾宪植本以为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他已经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但是没想到却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当日本人得知曾宪植是曾国藩的后人时,居然直接将她释放了。原来在日本人的眼中,对于曾国藩是十分敬仰的,因而对他的后人自然也网开一面。

1931年,曾宪植由日本回国,此时叶剑英也是刚刚从苏联回国,阔别三年的夫妻二人终于见了面。

人皆言:小别胜新婚,这分离三年之久,对于少男少女,实在是一种折磨。

再次相聚的两人本想再不分开,组织上也理解二人的难处,因此派遣他们夫妻二人一起前往中共苏区,执行一轮新的任务。

但是这一次,竟又出了意外。

在那个时候,中央苏区处在国民党势力的重重包围之中,想要去到中央苏区,需要突破国民党的多道封锁线,这最难的事情就是如何乔装改扮。

从事地下工作,对于乔装改扮本应该是很擅长的事情,但对于曾宪植来说,这却很不容易。

曾宪植出身名门,家族几代人的沉淀,使得她自身的贵族气质在人群中非常的出众,再加上外形靓丽,当年号称“黄埔第一美女”,很难不引人注意。

这些年从事地下工作,曾宪植也大多数乔装成富家小姐,但是要去苏区,富家小姐的身份显然是不成的。

“乔装打扮会吗?越丑越容易蒙混过关。”叶剑英笑着调侃妻子。

叶剑英的笑,却让曾宪植伤透了脑筋。为了不再与丈夫分道扬镳,她尝试了很多款不同的妆容,可最终组织上还是认为“不妥”,“太好看了,太惹人注目,是过不了国民党封锁线的!”

万般无奈之下,夫妻只好再次分手,曾宪植去了香港,而叶剑英去了中央苏区。

但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分手竟然整整七年之久。

这期间,曾宪植在香港从事地下工作,而叶剑英来到苏区后迅速成为军事骨干,随后跟随红军参加了长征。

夫妻两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做着自己的工作,虽然彼此心念着对方,但是却没办法见面。为了排解这种相思,两人只能将自己的精力全部的投入到工作之中。

这七年的时间,对于曾宪植和叶剑英来说,都是一种煎熬,自从两人结婚以来,在一起团聚的日子实在是少之又少。

曾宪梓曾国藩(曾宪植曾国藩后人)(4)

曾宪植和儿子叶选宁

直到1938年初,西安事变后,曾宪植奉调武汉新华日报工作,叶剑英则以八路军驻南京代表身份进入国民党统治区,这时夫妻两人才又得到了一次宝贵的见面机会。

久别重逢,两人压抑已久的思念之情瞬间喷涌而出,再难抑制自己的眼泪,抱头痛哭起来。两人明明是有一肚子的话想说,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

夫妻二人相对于七年前分开的时候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成长,长久的分离,改变了彼此的生活,但是却没有影响他们的情感,夫妻二人诉说衷肠,依旧甜蜜如初。

只是命运这东西实在太捉弄人,这两人就好像被某种魔咒困扰一样,相聚没多久,又要分开了。

曾宪植按照组织安排回到香港继续工作,而叶剑英则带领八路军参加抗日战争。

可是这一次上天也眷顾了曾宪植,当她回到香港后,发现怀上了与叶剑英的孩子,这让曾宪植非常的高兴。

对于长期处于分离状态的两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曾宪植独在异乡,总算也有了几分寄托。

1938年10月,她在香港生下了孩子,取名叶选宁。

自从孩子出生后,曾宪植每天的心情都不一样了,初为人母的她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牵挂,看着怀中的婴儿,曾宪植感觉似乎丈夫就在身边一样。

儿子的到来,可以说是曾宪植生活中最大的慰藉。此时的曾宪植,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好好的养育儿子,争取早日和叶剑英团聚。

曾宪梓曾国藩(曾宪植曾国藩后人)(5)

叶选宁和曾宪植

1941年,曾宪植接到中央之命赴延安,接到命令后曾宪植的内心十分激动。这三年来,她一直想找机会告诉叶剑英这个好消息,可现实所迫,日军的不断侵袭,斗争环境越来越恶劣,她与叶剑英也彻底断了联系。

但这一次终于可以去延安,曾宪植内心充满了期待。

终于经过一番辗转之后,曾宪植终于来到了延安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大门口。

“孩子还从没见过他的父亲。”想着即将见到的丈夫,曾宪植的心情非常激动,她努力让自己平复好心情。

而就在曾宪植刚准备走进大门的时候,一段对话扑面而来“叶参谋长的女儿还真可爱!”一句话,如同晴天霹雳,让曾宪植抬起的脚轻轻放了下来。

一经打听,曾宪植才知道原来此时的叶剑英已经另娶她人,而且生下了一名可爱的女儿牛妞。听到这个消息后,曾宪植一时间心如死灰,曾宪植看着院子里面人来人往,没有进去,深呼了一口气,潇洒地转身离开。

她没有悲伤,没有抱怨,她知道,在这个为革命牺牲的年代,自己的一切都将属于国家。

随后,曾宪植和叶剑英结束了彼此的婚姻,曾宪植独自带着儿子叶选宁生活。

对于这对曾经的金童玉女,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和遗憾。

但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没有理由去分辨谁对还是谁错,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很难用现在正常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事。

两人在当初相识之时,彼此也是心有所属,但是婚后十余载,相聚之日实属寥寥,这样的境况放在当下社会都很难维系下去,更不要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虽然叶剑英和曾宪植没有了婚姻关系,但是在工作上依然是彼此可以信任和依赖的战友。

曾宪植也很快将自己的心情调整好,她明白自己的一生是为了自己而存在,并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随后曾宪植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她先是进入马列学院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在中央敌工部工作。

很快,曾宪植出色的工作能力让她迅速适应了新的角色,1946年,曾宪植跟随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担任邓颖超同志秘书。

1949年初,中共中央为筹备即将在北平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成立了由蔡畅任主任的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曾宪植任筹备委员会副秘书长。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如期召开,正式成立中华妇女联合会,曾宪植当选副秘书长。

在后来的风暴中,曾宪植由于自己的出身,没有能够幸免遇难,遭到了非常不公平的待遇。但是多年的革命生涯,造就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对于一切指责,曾宪植都坚决抵制,纵然身患重病,也没有向命运低头。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最危难的时刻,曾宪植始终秉承自己做人的原则,仗义执言,尽可能地保护战友。

1978年9月,曾宪植被恢复名誉,并在第四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从此一直工作在妇联的岗位上。

虽然曾宪植身居高位,但是却没有任何的架子,她知道新中国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她去完成,生活十分的节俭。在曾宪植居住了几十年的宿舍中,只有一张小矮桌,四张小板凳,一个蜂窝煤炉,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她的房间内只有两张照片摆在明处:一张是她17岁在黄埔军校当女兵时的英姿;一张是她27岁时在香港怀抱唯一爱子叶选宁的合影。

此后的十几年的时间里,曾宪植始终为新中国的妇女工作而奔走,不曾有停歇。但是多年的工作使得曾宪植的身体情况也开始每况愈下。

曾宪梓曾国藩(曾宪植曾国藩后人)(6)

晚年的曾宪植

1989年10月11日,曾宪植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消息传出后,举国震动,国家领导人纷纷表达了沉重的哀悼。

对于这位近代的奇女子,有人撰写了一副挽联,对她给予很高的评价,其联曰:

为党想,为人想,把荣誉推出去,将责任揽过来,斥骂赞许不顾,志比泰山若沧海;

不计得,不计失,是真理拼命干,有意见当面提,上下亲疏弗论,情同白玉贯长虹。

回首曾宪植老人的一生,求学时,她追求个性解放,敢为天下之先;年少投身革命,不惧生死考验;解放后又致力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甘愿呕心沥血。她在革命中辗转流离,在感情上饱经风霜,虽受尽苦难,却坚强无比。

在众多中共元老夫人中,曾宪植可谓是出身最高的,也是容貌最出众者,同时还有一副侠肝义胆,任何时候都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单纯从家庭门第、坎坷经历和个人品行来说,曾宪植确实是近代众多女性人物中最富有传奇色彩,同时也最具备人品和道德感召力的一个。她虽然有着多种多样的身份,但是通过自己一生的拼搏和努力,曾宪植摆脱了元帅夫人、曾氏之后等光环,她的一生真正的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让后人记住了她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