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我们在口头报电话号码时

把1都读成“幺”

110不读“一一零”,而是“幺幺零”

为啥把耙耙柑喊粑粑柑(为啥把34)(1)

这种风靡全国的数字代称

还有读成“拐”的7

读成“钩”的9

和读成“洞”的0

为啥把耙耙柑喊粑粑柑(为啥把34)(2)

赵本山有个小品

里面一句“洞拐洞拐洞洞拐”

逗笑全国电视观众

然而,这可不是土味搞笑读音

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含义!

为啥把耙耙柑喊粑粑柑(为啥把34)(3)

这种把读音和数字字型结合的读法

其实源自于革命战争年代

那时全国还没有推广普通话

军队里的士兵来自五湖四海

说起话来各种南腔北调

为啥把耙耙柑喊粑粑柑(为啥把34)(4)

其中“2”的发音最五花八门

南方尤其是江浙地区的人

会把“2”读成【ni】

为了避免发音混乱

通信兵就用普通话中的"两"

代替【èr】

南方人也容易前后鼻音不分

所以"0"就不能读做【líng】

要读成【洞】

为啥把耙耙柑喊粑粑柑(为啥把34)(5)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大家知道战场上噪音很大

一个炮弹打过来

耳朵嗡鸣会减弱对声音的感知

此时交流更要保证字字清晰

通信兵如果发出带韵母【i】的词语

为啥把耙耙柑喊粑粑柑(为啥把34)(6)

士兵可能听不清楚

一不小心可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当然难不倒聪明的中国人

因汉语里"幺"代表小的意思

所以把“1”读作【幺】

“7、0”则根据数字形状

读做【拐】【洞】

另外在很多方言里

“b”和“p”是不分的

而且“p”因为是爆破音

所以保证发声清晰

于是就把“8”读成了【怕】

为啥把耙耙柑喊粑粑柑(为啥把34)(7)

你可以感受一下

按照"幺两三四五六拐怕钩洞"来读

是不是更容易发大声

而且嘴型都是张开的

即使声音不够大,也可以看嘴型

为啥把耙耙柑喊粑粑柑(为啥把34)(8)

建国后随着我国信息产业发展

普通话在全国范围普及

这套特殊的读音完成了历史使命

但其中的发音还是遗留了下来

我们今天沿用起来

不仅是作为习惯性用语

其实更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与追思

*部分内容和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普中国以及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