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作家民族文学年度奖(广西文学跨界飞跃)(1)

文学与影视可以相互成就。在近期的热门影视中,不管是《兰心大剧院》《第一炉香》《古董局中局》还是《赘婿》《小敏家》《对手》,背后都有文学作品坚实的支撑。原著为影视提供了一个个美妙动人的情节和篇章,影视也为原著在更大层面上引发关注与共鸣。这样的和谐共生中,人们再一次将目光投向广西文坛,从书页间的文字,到屏幕上的光影,在插上影视化的翅膀后,不少作品飞向了广阔天地。不少人仍在埋头书写,打算继续出发。

1 与“第五代导演”结缘

世纪之交,一批广西作家集体与大银幕结缘,在他们的背后,清晰可见中国“第五代导演”的身影。

上世纪80年代,陈凯歌、张艺谋等中国“第五代导演”在广西电影制片厂崭露头角。在“文学桂军”崛起时,这些成为中流砥柱的导演们早已经离开了广西,但缘分就此结下。张艺谋的电影《幸福时光》2000年上映时,编剧一栏写着广西作家鬼子的名字——《幸福时光》虽然取材自莫言的小说,但故事结构上几经改动,“广西文坛三剑客”之一的鬼子在剧本上投入的时间超过一年,前后写了好几版。

广西作家民族文学年度奖(广西文学跨界飞跃)(2)

广西作家李冯是电影《英雄》的编剧之一。(资料图)

《幸福时光》之后,张艺谋又与“广西文坛三剑客”中的李冯合作,拍摄了转型之作《英雄》。可以说,2002年上映的《英雄》是李冯为张艺谋量身定制的武侠小说:在一次聚会中,张艺谋与李冯谈起了“刺秦”的故事,张艺谋忽然决定用一个原创的故事来讲述自己的“刺秦”。李冯很快写出了提纲,并不断地与张艺谋讨论、补充,最后形成了剧本与小说。后来,两人趁热打铁,又以相同的模式推出了《十面埋伏》。

在合作过程中,广西作家群体和他们笔下的大千世界,更多地被人看见。

2 好故事“跃然纸上”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影视工作者们忽然发现,厚积薄发的广西文学中有源源不断的灵感与题材。

同为“广西文坛三剑客”的东西,这一时期有《耳光响亮》《后悔录》等多部作品先后搬上银幕,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改编的电影《天上的恋人》,获得第十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这个故事是广西的,电影的全部外景也是在广西完成,国内外观众借此领略到广西的乡村之美。

广西作家民族文学年度奖(广西文学跨界飞跃)(3)

东西的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被改编成电影《天上的恋人》。(资料图)

好的故事能激发导演的创作灵感。广西作家凡一平的小说《寻枪记》,原作只有两万多字,重在社会写实和人性批判。而在2002年版的电影《寻枪》中,一杆平平无奇的“枪”,强化成理想与信念的符号,导演陆川运用各种戏剧元素,把故事拍成了一出扑朔迷离的心理戏,打响了自己的成名之战。

凡一平另一部代表作《理发师》的改编过程则曲折得多。2002年底姜文、葛优和陈逸飞曾一同出席《理发师》开机仪式,在那之前凡一平已经进组,对原小说进行了7稿改编。后来的换角风波,以及陈逸飞在执导影片中猝然病故,这部陈坤与曾黎主演的电影直到2006年才最终面世。2013年,华谊兄弟又斥资2000万接棒将《理发师》翻拍成电视剧。

读者们发现,在成功的影视化过程中,即便原著的结构被改变、内容被调整,但精神内核与人文气质仍然可以一脉相承,更因具象的色彩和生动的表演而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让故事拥有了跃然纸上的神奇魔力。

3 网络文学成为新“富矿”

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天马行空的网络文学强势崛起,成为了影视化改编的又一块“富矿”。在这个潮起潮落的流量时代里,广西作家依然有新的呈现与惊喜。2013年,网络作家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被改编成电影《致青春》,上映第一天全国票房达4650万元,创下当时国产2D电影的最快卖座纪录。

近年来,辛夷坞的《原来你还在这里》《月不知心底事》先后被改编成网剧和电影,并由人气明星担纲,其他多部作品如《应许之日》也完成了影视化准备。

2020年,作家“我本纯洁”的作品被改编成玄幻动画《天荒战神》并登录腾讯视频,又一位广西网络作家成功“破圈”。

一代人赶上了好时候,辛夷坞自己就曾说,“比我写得好的大有人在,为什么我能出来呢,真的是卡在了那个时机上”。

这群创作者,共同构建了广西文学影视化改编的热闹景象,而今他们仍在继续出发。这个时代不会埋没真正的好故事,只是它需要多元的叙述方式,例如让文字与影像相互成就,从而抵达更远的地方。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