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卖出,低位接回”,如中间商赚差价般,把心仪股票的持仓成本降下来,这就是股民喜闻乐见常操作的“做套”。

可惜的是,道理都说得通,操作起来就是瞎折腾。

如何分析套汇过程(小心做套不成反被套)(1)

01好看却无用

正如心甘情愿地做花瓶的靓女,“做套”看起来很美美哒,但实际上对投资却无用。

做套无疑是一个给股票降成本的极好的方法。但能靠着“差价”给股票降成本,就能靠着这个发家致富。

它们的本质都是“低吸高抛”。

只不过,做套降成本是先高抛后低吸,发家致富是先低吸后高抛。它们是在同一条道上相对而行。

既然如此,为什么从17世纪股市诞生以来,众所周知的股神只有巴菲特一个?是没人发现这个秘籍吗?

今人不必羡古人,古人未必比今人笨。当然有人发现这个秘籍,肯定也有人试着操作了,但股神却只有一个,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结果是最好的证明。

如何分析套汇过程(小心做套不成反被套)(2)

02赢的概率

股价波动是无序的。所以卖了后,短期内股价是涨是跌,谁也无法预知,两者的概率是一半一半。

如此操作与赌博无异。

实际上,是涨是跌连50%的概率都达不到,因为还有个可能性:股价保持不变。这样概率就下降到33.3%了。

但是当遇到外部条件刺激时,涨、跌、不变的概率就会发生变化。

比如遇到千股跌停的股灾时,股价下跌的可能性比较大;遇到公司重大利好时,股价上涨的可能性比较大……

可接下来就要面临另一个问题:怎么才能确定自己持有的股票会因外部事件而如期下跌或上涨呢?

股灾般的熊市中有逆势上涨的股票,牛市巅峰时同样有逆行下跌的股票。如此,又怎么能确定的了呢?

所以,答案依然是无法确定。

即使能确定的了,就一定能跑完做套全程吗?

如何分析套汇过程(小心做套不成反被套)(3)

03人性的考验

每年参加马拉松的跑民很多,可最开始想着跑完全程的人,又有多少真的跑完了呢?甚至有很多人连半程都跑不完。

我们如期“高抛”卖出,完成了做套的前半程,可什么时候再买回来呢?答案是股价下跌到一定幅度时。

但这个幅度又是多大呢?

如果没给自己定规矩,没设定好幅度,全凭感觉行事,觉得行了就接。想想看,这得有多不靠谱。

如果给自己定了下跌到多少就买回来的规矩,那接下来非常考验人性了。

比如下跌10%就买入,那当股价真的跌到这个地步时,你会不会想着“再下跌点儿”就接回来呢?

于是,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再下跌点儿”中,股价就涨回到10%的跌幅内了,甚至还会涨回自己当初的“高抛”成本价。

你能确定自己不会这样干吗?

即使不会这样想,在下跌到10%时就立马接回来了,果断地执行了自己的投资纪律,还是得面对痛苦的考验。

当股价继续下跌到15%甚至25%时,你心里会不会嘀咕“当初要缓缓再接就更好了”、“现在买回来,成本会降更多”……

这一嘀咕,不就又出问题了嘛……

想卖得更贵是贪婪,想买得更便宜亦是。

如何分析套汇过程(小心做套不成反被套)(4)

04做套的后半程

做套降成本,不仅非常考验贪婪的人性,还非常考验耐心和信心。

下跌的幅度设定多少合适呢?

定小了没意义,比如1%。那走完做套全程后,成本可能就只降了0.001元,还不值当点儿功夫钱。

定大了,比如10%。那成功做套后,持仓成本下降地就很多,这就很美美哒了。可真的就这么轻松吗?

一点儿也不轻松,因为随之要面对的问题是“心仪的股票什么时候才能跌到10%呢?”

先不说能不能出现下跌到10%的机会,就说能,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备受煎熬。

假如下跌的过程很短,比如夸擦一下子就跌了10%,那此时考虑的就不是做套“低吸”的问题了,而是还买不买回来的问题。

毕竟,很短的时间里,股价就下挫了10%,怎么看都得重新在审视一下自己心仪的股票吧?比如公司基本面是不是出问题了……

更煎熬的还在后头。

如果这个下跌的过程很漫长,那就需要非比寻常的信心,以及极大的耐心。

信心是因为要克服自己“万一下跌幅度到不了10%,最后反而上涨,继而卖飞了”的恐惧;耐心则是因为要“熬过这个漫长的等待过程”。

信心比黄金贵一万倍,耐心是一切成长的刚需。

想想这个过程,能不煎熬吗?

如何分析套汇过程(小心做套不成反被套)(5)

不过,这好歹还能达到做套降成本的目标,可如果卖了后跌不到想要的跌幅10%呢?

既然是心仪的股票,那指定无论什么价格最后都是要买回来的。

所以,很可能就是个“赔了夫人又折兵,又费马达又费油”的惨淡收场。

当刚刚下跌个1%,就掉头翻红涨了个5%。此时不就得打碎牙齿和血吞,咬牙用比卖出价更高的价格买回来。

即使很硬气,不买回来,那股价有可能从此一去不回头,再无见到“做套高抛的卖出价”了。

这不就与心仪的股票擦肩而过了吗?

当然,也有可能先下跌后上涨,然后再下跌,那不还是回到了原点,进入了上述这个循环?

“一卖就涨,一买就跌”就更惨了,让人又无奈又气愤。

这已经不能叫煎熬了,而是熬心。

做套“低吸”的后半程,不确定性太多,心理博弈与股价走势交加,走起来着实很艰难。

不仅亏银子,还熬心。可到这里就结束了吗?

如何分析套汇过程(小心做套不成反被套)(6)

05还没完的做套

在“T 0”的国外股市交易机制里,有着上面聊的那些糟心事儿。那在“T 1”的A股就更是如此了。

惊喜和意外,谁都不知道哪一个先到来。到了明天,谁又能知道股价是涨是跌呢?

这让做套的不确定性又上了一个数量级。

但还不止是交易机制的问题。

很可能成功地做套了很多次,最后却发现持仓成本不降反增。出现这种情况的答案只有一个:未考虑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会让做套的门槛再上一个台阶。

做套受益最大的不是投资者,反而是那些收手续费的机构,比如券商。无论成与不成,它们都坐等收钱。

如何分析套汇过程(小心做套不成反被套)(7)

结语

市场先生就是个实打实地疯子,它的报价只能利用,不可预测。

做套的本质就是在预测股价的短期走势,这与预测疯子的行为没两样。

做套就是瞎折腾。

#投资不懂就问##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