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7.34)

天下熙熙地上攘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1)

荡荡,宽广貌;戚戚,忧惧貌。

君子心怀总是坦荡宽广,小人则总是忧惧不安。为何会有如此之差别呢?主要在于君子与小人心智上的不同。《集注》引程子的话说:

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

天下熙熙地上攘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2)

忧乐虽系于物,却源于心。心怀宽广的人,得失随缘,得到了,自然高兴;得不到,忧惧又有何用?忧惧之人,得到的担心失去,没得到的后悔自责失去机会,总是处于不安之中。如《荀子·子道篇》所言:

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 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生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天下熙熙地上攘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3)

君子有终生之乐,无一日之忧,这可能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人生状态。这一状态之所以可望不可即,无非是人生所牵挂之名利二字,一切都起因于名利之念,《反身录》有言:

千病万病,咸从此(名利之念)起,只不为名牵,不为利役,便俯仰无愧,便坦荡自得。小人不为名牵,便为利役,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便是长戚戚。

天下熙熙地上攘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4)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求名利,本是正常,往往也是这一追求激发着人前进的欲望。但若溺于疯狂之中而没有强大的内心,偏离正道,随名利起落沉浮,恐怕无论赚得多大的富贵,也难得享一日之乐。

君子,胸中坦荡无所悔恨,眼前充满希望

小人,心怀愧疚忐忑不安,明天隐含忧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