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前线客户端

周恩来顾全大局(周恩来顾全大局)(1)

周恩来对党、国家和人民无限忠诚,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能够为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顾全大局、忍辱负重。

1930年9月,周恩来与瞿秋白主持召开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纠正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攻打大城市给革命事业造成重大损失),但是,被共产国际派回来的王明在六届四中全会指责为犯了"调和主义"错误。1943年延安整风,周恩来受到过火批评,说他执行了王明路线。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国务院总理,主张经济工作要扎实,反对冒进,却被批评为犯了反冒进的错误,因此,他曾要求辞职,未准,仍然顾全大局,继续呕心沥血为党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受到不少委屈和不公正待遇。林彪、"四人帮"两个集团先后整了许多老干部和艺术家、教授,周总理千方百计地保护这些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陈云、邓小平就说过,周总理保护了许多老干部包括我们这些人。

1973年底,中央政治局委员江青,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攻击、污蔑周总理犯了"右倾投降主义"严重错误(搞外交工作),她的同伙也起哄围攻,有的人敢怒不敢言。一向很少发火、动怒的周总理,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尽管身患癌症已经扩散,身体已经很疲惫、虚弱,还是拍案而起:我周恩来一辈子犯过不少错误,可是右倾投降主义的帽子扣不到我的头上。我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他大义凛然、鞠躬尽瘁、忠诚为党的革命精神感动了在座的不少人。一直到1976年1月,周总理临终之前,他的老战友叶剑英元帅嘱咐有关人,一定要备好纸笔,把周总理说的话都记下来,可是,他没有说一个字,只是在弥留之际,拉着战友、爱妻邓颖超的手,含着泪,低声哼唱国际歌:"……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周恩来年轻时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时,《同学录》对他的评语是:君性温和诚实,最富于感情,挚于友谊,凡朋友乃公益事,无不尽力。在延安整风中,中央和有关干部每人要写自我总结、检讨,他认为:我的本质,还忠厚、诚实、耐心和热情。毛泽东多次高度赞扬周总理具有崇高品质:恩来的最大优点之一,就是同党内外都有广泛的联系,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周总理"顾全大局,相忍为党"的崇高品格光耀千秋!

作者:杨春长,少将、原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副部长、博士生导师编辑:谭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