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有为的帝王,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维护自身的统治,即使身为皇帝,也不得获得比别人更多的寿数,所以,那些叱咤风云的皇帝们在准备身后事时也很无奈:他们治国手段强硬,对各种复杂局面处理地游刃有余,无论什么样的臣子他们都能驾驭得体,然而若是年幼的皇帝即位,那些对自己五体投地的臣子们能够继续对新帝效忠吗?新帝的位子能不能坐稳,会不会成为权臣的傀儡?估计每一位安排托孤的皇帝都是带着这样的疑问含恨离世的。

顾命大臣,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历史上的那些有名的顾命大臣。

1、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八大顾命大臣详解(盘点历史上有名的顾命大臣)(1)

为了防止出现吕后专政的情况,汉武帝还赐死了钩弋夫人。刘弗陵年仅8岁登基,刘彻把小皇帝和天下托付给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以及桑弘羊这四个人。霍光是霍去病的 弟弟,从郎官擢升上去的,金日磾是匈奴降人,从养马的位置混上去,上官桀是从羽林郎与未央厩令混上去的,从皇家养马的混到九卿之一的太仆,桑弘羊是武帝盐 铁政策的主要制定者。武帝托孤之后,经过一系列政治动荡,最后霍光大权独揽。霍光废一帝,立一帝,手中权势不亚于后代的任何一位权臣。但江山毕竟没有易主,还是刘家天下。除了最后霍光死后霍光家族被族灭,这次托孤大致算是完美。

3、诸葛亮

历来争议最多,谈论最多的当时刘备的白帝城托孤。“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几句话是否出自刘备真心被后人争论了多少年。

八大顾命大臣详解(盘点历史上有名的顾命大臣)(2)

抛开这句话是否出自刘备真心,从刘备托孤的一系列措施来看,他并不是仅仅将政权托付给忠心的诸葛亮,而是让李严和诸葛亮共同辅政,这些措施保证了此后的蜀汉并未易主。托孤从来不是将幼主托付给重臣就完事,而是一系列保证政权交替的措施组合。刘备的这次托孤,从后来诸葛亮兢兢业业服务蜀汉,出师未捷病死汉中来看,是最感人、最深情、最能体现君臣情谊的一次托孤。

4、宇文护

西魏恭帝三年(556),与高欢相互争夺中原讨伐数年的的宇文泰去世,宇文泰与曹操类似,生前都大权独揽却没有登基做皇帝。

八大顾命大臣详解(盘点历史上有名的顾命大臣)(3)

宇文泰死时诸子幼小,于是托孤给当时已经在与东魏的交战中屡建战功的侄子宇文护。宇文护当上辅政大臣之后将宇文泰的长子扶上皇位。按理说托给自己的精明能干的侄子应该没问题了,不想却所托非人。宇文护弑杀了两位聪明的皇帝,幸好宇文泰的儿子一个比一个聪明睿智,第四子宇文邕韬光养晦12年,精心策划,最后铲除了弑杀了3位皇帝(还有一位是西魏恭帝)弑君权臣宇文护。北周武帝宇文 邕随后灭掉高欢后人的北齐,统一了中原,完成了父亲未完成的事业。

宇文泰的托孤非人,幸好他的儿子够隐忍 强势,这次托孤,堪称古代托孤中最惊险最逆转的一次。

5、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八大顾命大臣详解(盘点历史上有名的顾命大臣)(4)

隆庆六 年(1572),明穆宗病逝,其长子朱翊钧登基,是为万历皇帝明神宗。明穆宗在病榻前郑重托孤,指定朱翊钧的老师张居正取代高拱为首辅,辅佐新君,位极人臣。当时张居正的学生明神宗还只有几岁,年幼无知,一切军政大事即均由老师张居正主持裁决。直到万历十年(1582)六月二十日,内阁首辅、太师、太傅、 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病卒,他在宰相高位上一直干了整整10个春秋!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6、鳌拜

鳌拜(?—1669年),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

八大顾命大臣详解(盘点历史上有名的顾命大臣)(5)

顺治皇帝早逝时,康熙年仅8岁,顺治托孤给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索尼死的最早,鳌拜除掉苏克萨哈,打压遏必隆,得以大权独揽。此时的鳌拜已经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康熙决意铲除鳌拜集团。结果不言而喻,可想而知。

7、咸丰八大辅政大臣

咸丰是大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他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嫡子),生于北京圆明园,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立为储君。

八大顾命大臣详解(盘点历史上有名的顾命大臣)(6)

咸丰皇帝,被后人称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继承皇位之前收到后来的恭亲王奕的压力,即位后天下多事,内有太平天国动乱,外有英法联军侵略。在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咸丰“巡狩”承德,病死在避暑山庄。此时唯一的继承人,未来的同治皇帝才6岁。咸丰任命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大臣为顾命大臣,完成托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顾命八大臣”或“赞襄政务八大臣”。又给皇后和懿贵妃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希望他们相互牵制。随后慈 禧和恭亲王联手发动政变,慈禧大权独揽,开始了对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统治……

除了以上介绍的托孤大臣,比较著名的还有9岁即位的明英宗朱祁镇(就是土木堡的那位),被其父明宣宗托孤给张辅、杨士奇、杨荣、杨溥、胡濙5人;刘裕托孤幼主宋少帝刘义符于徐羨之、傅亮、檀道济、謝晦,唐太宗李世民托孤于长孙无忌;周世宗柴荣临死将年仅7岁的幼主柴宗训托孤给宰相范质和王溥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