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烟花三月
前几天,在广州工作的表姐陪女儿回老家过暑假,我带着女儿去探望她们。
表姐的女儿优优马上要升初三了,出落得亭亭玉立,懂事有礼,活脱脱一位小淑女的模样。
看着自家这位走路都带风的女子,我向表姐投去无比羡慕的目光,迫不及待地向她讨教育女秘方。
意外的是,表姐并没有面露喜色,而是趁着两个孩子去里屋玩时,艰难地开口:
“今天是你们来,她跟我说话多了,平时一个月跟我说的话都超不过10句。
真想念她小时候粘着我的样子,现在她大了,心也离我远了,想抓都抓不到。
都怪我当初送她去住校时没有跟她商量,更没想过她的感受。”
说到动情处,表姐红了眼圈。
其实,女孩生来和妈妈有一种很强的依恋感,如果随着女孩长大,母女关系由亲密变得疏离,多半是养育出现问题。
特别是在女孩的童年期、少年期、青春期这三个关键期,
养育出现偏差,会对母女关系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0—6岁
无条件的爱和陪伴,是女孩童年幸福的底色
还记得两年前,因为报考北大考古专业,而引发4亿人讨论的留守儿童钟芳蓉吗?
在她8个月大的时候,妈妈跟随爸爸外出打工,她只能留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她对妈妈的印象很淡,感觉妈妈就像一个摸不着的影子。
每到过年,妈妈会带着大包小包回到家乡看她,包里全是给她带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
她也盼望着妈妈回家,可真正看到妈妈时,却始终不能将“妈妈”喊出口。
她说:“因为很久不叫,只有一年见一次,感觉有点不熟。”
她懂得妈妈不得不离开的苦衷,也理解妈妈外出工作的不易,
可是正常母女之间那份亲密的举止,不曾出现在她身上。
因此,遇到困难,她第一个想到的人从来不是妈妈,而是同学。
如果有的事不便和同学讲,她就写到日记里。
她与妈妈的疏离感是真实存在的,也是挥之不去的。
妈妈对女儿幼时陪伴的缺失,铺就了女孩孤独、单调的童年底色。
作家池莉曾在《来吧,孩子》一书中写道:
“我发现从古至今,孩子都是一样的,家长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现在太多的父母只愿在孩子身上花钱,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和心思。”
此话比较尖锐,也一针见血。
在女孩童年的情感需求上,没有人可以取代妈妈。
但有些妈妈可以为了女儿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女儿付出时间和心思。
妈妈在女孩童年时期多一些陪伴和关爱,才能让她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从而获得安全感,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
因此,妈妈最好要亲自抚养女儿,如果不可避免要经常与女儿分离,也一定要想办法尽量减轻和降低女儿的失落感。
例如,经常和女儿打电话或视频聊天,多多沟通彼此的近况和想法,并定期看望她,让女儿实实在在感受到妈妈在时刻关注和爱着她。
7—12岁
理解和支持,是稳固少年期母女关系的润滑剂
文章开头提到的,优优对表姐的态度由亲密转为冷淡,不是没有来由的。
原来,在优优上五年级时,随着职级的上升,表姐的工作越来越忙,经常加班到凌晨。表姐夫的工作本来就是一年有10个月在外出差。
看着优优的学习成绩有些下滑,表姐忧心忡忡,便和表姐夫商量选一所好的私立学校,让女儿上初中时去住校。
优优反抗剧烈,表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都没有效果。
表姐怒火中烧,丢下一句:“这个学校,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没得商量。”
开学报道的那一天,优优被表姐推着出了门,塞进车里。
一路上优优一句话也没有,只是默默流泪,最后,万般不情愿地走进新学校。
看着女儿落寞的背影,表姐安慰自己,孩子现在不理解不要紧,都是为了她好,长大了她会感谢我的。
表姐隔三岔五向班主任老师了解优优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好在一切正常。
每逢节假日,表姐都变着花样做一些优优喜欢吃的饭菜,给她买礼物,小心翼翼地问着她在学校的事。
而优优却不再像以前那样和表姐无话不谈,不时做出亲昵状了,更多的时候,她以学习为由待在自己的房间里。
心理学家认为,反抗心理是少年期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特征,它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强加的力量和父母的控制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
女孩的性情看似柔软温顺,其实少年期她们的反抗精神一点儿不比男孩弱,尤其面临父母的不公对待。
此时的妈妈如果一味地将女儿置于“孩子”的地位,而予以保护、支配和控制,忽视女儿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会引发女儿有声或无声的反抗,使母女间的矛盾变得尖锐、不可协调。
因此,面对少年期的女孩,妈妈在做决定时需要和女孩商量,并且理解和支持女孩的一些行为和做法。
13—18岁
尊重和放手,是解锁青春期母女关系的密钥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
“母爱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关心母亲和孩子的距离。”
青春期的女孩,身体发育逐渐成熟,思维和认知水平也逐渐提高,迫切地想从妈妈无微不至的庇佑下走出。
如果妈妈没有意识到这种分离的必然性,随心所欲地干涉女儿的学习和生活,母女之间的大战便不可避免。
主持人王芳曾经采访过一对母女,妈妈控诉14岁的女儿早恋、有网瘾、和父母顶嘴,甚至动手打她,是个不折不扣的问题孩子。
女孩只顾把玩手中的头绳,回答王芳的问题只用摇头、点头,面无表情。
王芳试探着和她互动了半个小时,才打破了她的戒备心。
原来,女孩妈妈一直想出人头地,可是人生的不顺让她没有实现,她就一股脑把愿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
女儿有一丁点儿让她不满意,她就非打即骂。
一次,女孩因为和同学聊天,到家比平时晚了半个小时。妈妈疯了一样拿拖鞋抽她,直到把她打得嘴巴、鼻子都流出血。
女孩愤愤不平地说:“我现在就是报复她,她折磨我14年,我就报复她4年,然后我18岁了,我们两不相欠。”
听了女儿的话,妈妈十分震惊。
原来,所有对女儿没有尊重的严格要求、担惊受怕,都不是真正的爱,是真实的伤害,是她自己亲手把女儿越推越远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经典的图示。
从一升一降两条曲线能明显看出,
一个孩子与父母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与同龄伙伴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上升。
因此,妈妈在教育女儿的路上,要给女儿更多的尊重和放手,让母女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妈妈要想和女儿的关系亲密如初,不妨在女儿的童年期给予无条件的爱和陪伴,在少年期多些理解和支持,在青春期不吝尊重和放手。
愿所有的母女,都是亲密的朋友。
—— End ——
作者:烟花三月,喜爱花草和文字,愿带孩子看遍山高水长、云卷云舒。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