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科普大赛#在玉米种植中有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就是从主茎基部长出的丫子,是去掉好,还是留下好的问题。争论者多为有一定农技知识者,或者所谓专家及部分有“学问”的种植户。两方提出的观点,猛然一听感到都有道理,但仔细分析或做试验后证明,有一方是站不住脚的,那就是保留丫子不去除的说法,显然有些不正确。既然是这样,玉米丫子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不能留呢?

玉米为什么第一片要长小芽(玉米为啥长丫子)(1)

一、形成原因

玉米丫子是大家的俗称,其实就是玉米的分蘖,玉米也像小麦一样,可以生出2~4个分蘖,而不同的是,小麦一粒种子可以分出几个甚至十几个分蘖,至少可以成穗3~6个。玉米分蘖不能成穗,叫无效蘖。不是所有玉米植株都是长丫子,只是部分植株,长丫子的原因是什么呢?

1、品种特性

玉米属禾本科作物,分蘖是它的天性,因其分蘖不能成穗。所以在种子长期驯化和选育中,将分蘖特性逐步优化掉,大部分品种已经不再有这一特性,而有些品种仍保留着分蘖特性。在选择良种时,尽量选择不分蘖的品种,避免给田间管理带来不必要麻烦。

2、温、湿度

苗期温度低、土壤缺水,植株生长受阻,就像蹲苗一样,地下部根系没有停止生长,地上部茎叶生长缓慢,因营养过剩导致产生丫子,去消耗掉根系吸收多余的养分。

3、肥水充足

土壤肥力水平高,底肥施得多,水分充足,营养充足,而激发分蘖因子,促使产生多个蘖,并且生长旺盛。凡是有分蘖的玉米植株,从外现看显得十分旺盛,道理就在于此,旱薄地一般就不会产Y子。

4、虫害或种植过稀

发生虫害,咬食了生长点,限制了植株长高,营养过剩促使植株产生分蘖。再者种植过稀,植株根系的养分向上输送充足,促使了分蘖的产生。

玉米为什么第一片要长小芽(玉米为啥长丫子)(2)

二、掰丫的好处

1、避免养分过多消耗:刚才分析长丫的原因时已说过,有充足养分才能产生丫子,反过来说,丫子的生长肯定需要较多养分,还与主茎争养分。那种通过丫子上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养分倒流,供主茎结穗使用的说法是沒理论依据的。所以植株周围长着几个丫子,会与主茎争夺肥水,肯定会过度消耗土壤中的养分,给主茎健壮生长带来一定影响。

2、改善田间通透性,促进主茎健壮生长:我们知道每株发2个以上丫子,在与主茎争夺养分的同时,增加了田间郁闭,通风透光性差,影响了主茎叶片的生长。如及时去除,可改善田间通透性,提高主茎叶片的光合作用,促进主茎健壮生长。

3、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玉米丫子多数比较主茎鲜嫩,是病虫侵害的对象。另外,过多的丫子会产生田间郁闭,也是病虫孳生的温床。及时去掉丫子带出田外,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4、利于主茎株抗旱:丫子丛生,在生长中,叶片可蒸发掉土壤中的大量水分,造成土壤缺水,主茎株失水,影响正常生长。及时去除丫子,也起到抗旱保水作用。那种丫子多,叶片遮挡可减少水分蒸发,有抗旱保墒作用的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

玉米为什么第一片要长小芽(玉米为啥长丫子)(3)

三、何时掰丫

玉米掰除丫子,以早、小为好,结合中耕随时发现随去除。一般在2~3叶期较好,易去除不伤主茎基部。去除晚了,起过4片叶以上,掰去时可能会伤到主茎,所以提倡见丫即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