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下午,“大理文化与旅游公益讲座”第十一讲上,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张云霞作《火把节视域下的家与村落社会-以河涘江为例》学术报告。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1)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2)

火把节,在大理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圈里是一个传统的近乎“老生常谈”的课题。如何跟踪一个特定村落火把节习俗的传承、演变,用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的观点,进行田野调查,认识白族传统节庆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2021年大理旅游公益讲座年度收官,张云霞的报告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3)

上图为张云霞研究员讲座课件配图

张云霞的报告分五部分,对火把节历史源流,分布区域、民族、火把节民间故事传说、星回节与火把节的关系、火把节对白族村落社会的建构、火把节的价值意义等,作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介绍和分析。

张云霞老师介绍说,白族火把节起源较早,元初李京《云南志略-白人风俗》,就对白族火把节作了详细记载。白族民间还产生了《火烧松明楼》《贞烈义女阿南》《大黑天神》等众多的有关火把节的故事传说,并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内容丰富多彩的火把节活动。火把节是白族最盛大的民族节日之一。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4)

上图选自网络

火把节与星回节,历史上是两个不同的节日,星回节为岁末和年初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除夕和春节;而火把节是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是夏季祭祀火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的农耕节日。

张老师报告第四部分“火把节对白族村落社会的建构”,以大理河涘江村为例,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5)

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对白族火把节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备料、扎火把、祭火把、竖火把、跳火把、火把照田埂、节后的清洁卫生和祭祀活动等,作了全景式的展示,并介绍了相关的民俗活动。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6)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7)

让人深刻感受到火把节就是白族生产生活、民俗节庆、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8)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9)

(上五图为张云霞讲座课件配图)

全民参与的火把节活动,是传承弘扬白族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和谐村落社会的重要平台和方式。

张云霞跟踪大理洱海西岸喜洲河涘江村举办火把节的规制,对照大理其他村落通常由新婚家庭、生子家庭(现在生男生女都算)“出头举办”做法的差异,指出河涘江村“承头主办”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由于生育的新趋势,如今有的村落以新婚家庭或生子家庭举办也会出现“断链”的时候,而河涘江的还没出现“断链”情况。

张老师的精彩报告,引发了大家热烈的讨论。

进入互动交流,笔者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10)

举手发言:“我是个土生土长的老大理人,今年73岁。退休后跑遍大理周边的山山水水,对不同民族、村落的火把节很感兴趣。尤其是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我知青下乡的海东塔村火把节,前些年我曾多次前往拍摄记录写作过。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11)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12)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13)

觉得那充满浓厚民族乡土气息的传统节庆非常有意义。我在大理市历史文化研究所听过张锡禄教授关于火把节的讲座。试图对其中火把节与星回节问题有所解疑。今天张云霞把这问题专门提出来介绍讲清楚了。我认识到,火把节与星回节虽然都与火有关,火把节如今还在活生生地传承,星回节却留在了典籍里。但凡节庆日,都有特定的日期指定,比如春节、端午、中秋,火把节在云南,彝族、白族日期仅相差一天。而火把节与星回节一个在农历六月,一个在农历十二月,应该是两个不同的节日。

我想请教张云霞老师两个问题:一、张老师报告中讲到河涘江村80年代恢复火把节节庆,承办方曾由8家变为6家,退出那两家是什么原因?二、在河涘江村火把节,村民小组或村委会在其中的介入与作用是怎样的?”张云霞老师答: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14)

“第一,不是退出,而是变成每年由6家人轮流承头来举办当年火把节,1980年代前是4家人轮流承头举办,中间曾一度停办, 1980年代恢复以后,没有承办火把节的人数相对增多,所以就变成8家人一起轮流举办,缓解了积攒起来没有办理的户数。后来又变成6家人一起轮流举办,近10年来都是6家人一起出头承办。我想这与人口出生率也有关系,以后举办的户数可能会恢复4户。河涘江举办火把节与我们通常的由新婚家庭、生育家庭“出头举办”有差异,但这种方式相对的稳定性更强一些。由于生育新趋势,有的村落以新婚家庭或生子家庭举办也会出现“断链”的时候,而河涘江还没出现“断链”情况,这也是我做火把节研究将河涘江村作为主要案例的原因。第二个问题:首先,三天里都有祭祀仪式,通常是按开坛——祈请——安坛的程序,大理地区举办节日多数还是采用“办三天大会”的形式,这些仪式基本由村里的莲池会经母来办理(有的地方可能会有专门的神职人员来代替),所以这个层面的祭祀仪式基本没有村民小组或村委会的介入。第二,在是否举办或举办规模(比如请客)、竖火把的安全、村落防火等方面,村委会或村小组会有介入。此外,我还以周城村和我出生的小村落火把节作为该课题的补充。现在的周城村举办火把节,村民小组和村民委员会介入的程度就更深了,有的直接由村民小组长为主办人,村委会给补助等,有的自然村因为其他原因,几家人相约独立举办火把节的情况也有。”

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南诏史学会理事杨学文发言: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15)

“我老家剑川东岭水古村小时候过火把节的一些情景。与张老师所讲把节有所不同,:一是承头不是结婚办喜事同一生肖的人,也不局限家数,而是当年喜得贵子的人家,有几家就由几家承头;结婚办喜事的人家晚上可以在村里大火把下面赏糖敬酒;二是大火把杆要有全村的男人到山上砍又直又高的松树,靠承头几家是拿不回来的,承头的几家只负责火把节前到每家第户捐柴、捐米、捐钱,以及火把节那天聚餐所用的桌椅板凳和伙食等相关事宜的组织工作,竖火把也是全村成年男丁出来一起出力。我们一邻村叫代家登,当时只有18户人家,所以我们村里的成年男人还要跑到代家登帮助竖火把,至今还有“代家登村竖火把,水古楼人去帮忙”的民谚。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16)

火把用柴块扎成,平年扎12节,润年扎13节,上有升斗,上斗写“六畜兴旺”,下斗写“五谷丰登”;家中若有亲人新故,前三年火把节这天还要在新坟前烧火把祭奠逝者;在水古楼村火把节具体的规仪或习俗中,大火把点火后,村里的小孩们拿着麦杆点燃的火把,腰挎装了松脂粉的挎包,一手对着火把的火焰,先在大火把上撒三把,然后就相互追逐互相“打火把”,成人和老年人也参加进去,认为小孩在自己身上洒松脂粉(头以下部位)打火把后,就能驱魔避邪、消灾祈福,红红火火好运连连。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17)

另外,在剑川的白语方言中,有一个词发音叫“星回”,指的是男女双方的感情好得不能再好。我记得民国时期剑川有个著名诗人和学者赵式铭写过两首火把节的长诗,诗中有与男欢女爱搭上边的内容。说这事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考的线索和方向:火把节的起源和社会功能到底与爱情有没有关系。火把节是不是出于对火的崇拜,各个地方的习俗各有不同,我认为这不是最本质的东西。我完全赞同张老师所持的火把节的社会功能主要是同家、同族、同村、同一社会组织的身份认同。不同民族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靠的就是这。这样的身份认同不论历史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是难能可贵和不可缺少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火把节是滇西各民族应该加以继承和弘扬的传统文化。”

大理州南诏史研究会、大理州白族学会会员杨光映先生发言,在介绍他们村火把节的情况中讲到他个人曾在火把节出资请村里老人吃饭,后来有人把这说成是“吃公家”我也就没有继续这样做了。”

大理州徐霞客研究会会长杨庆春会长发言: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18)

“感谢张老师用心用情对白族火把节的调查和记录!祝贺张老师取得图文并茂、系统形象的丰硕成果!张老师的讲授带着露珠、沾着泥土、冒着热气,对于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很有益处。前几年,我也想将我们村一年一度的火把节缘起、流程、习俗加以记录,但一直没有实施。处处留心皆学问,张老师带着我们又过了一个热闹欢乐的白族火把节,使我们获益匪浅。张老师的观察视角和研究方法,对我们做好田野调查有很多的启示和帮助。”

讲座由大理州南诏史研究会会长李公先生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19)

主持 ,会后主持人对张云霞老师讲座作归纳小结。与会者对张云霞研究员精彩的报告致以热烈的掌声。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20)

(上图左起熊春林、赵克选、张爱珍)

大理大学民族文化院研究生王麒(下图穿黄衣者)以个人手机直播了讲座上半部分,有43人上线。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21)

大理州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张爱珍,大理州商务局二级调研员熊春林、大理龙尾古城保护协会原会长罗纲,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院研究院副院长赵克选、严春华主任,杨建伟、赵树兴、刘纯洁副研究员以及杨海青、李丽珠、雷廷加 ,大理州徐霞客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罗辉,大理州南诏史研究会理事、漾濞县委党校退休教师杨纯柱,大理市博物馆吴艳副馆长,大理市志办副编审洪仁邦,原大理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杨士斌,大理州导游分会钱秀珍会长等共49人与会。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22)

(上图右二为杨纯柱)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23)

(上图右一为大理市志办公室洪仁邦)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24)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25)

本次讲座赠阅了大理州南诏史研究会编辑的《品味大理》第一期,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江阴市徐霞客镇人民政府编辑的《徐学研究》总第58期。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26)

请与会者品尝了大理净春茶业有限公司(大理苍山茶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的苍山雪绿茶。

大理“净心净溪”徒步群群友心普(下图)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27)

照片由心普提供

(北京人来大理两年半)会后走近张云霞老师询问前往河涘江参加火把节的有关事宜,笔者事后联系上她。她发来:“我是2019年来自北京的新大理人,这一年在村里务农。今天的讲座让我对火把节从乡土社会和文化层面有了深入的了解。前两年在我现在生活的村子参加过火把节,但是对其文化内涵了解不多,网上关于火把节的介绍又很有限,现场仪式也比较敷衍。听了讲座感到河涘江村的火把节无论从文化内涵,外在形式以及对村民社会的影响都是深远的。所以会后,我跑到张老师面前,了解一下三天的火把节中,哪一天最为隆重,能够最大程度地观察到各种祭祀活动;村民能不能接纳外人的参与。另外,2016年至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形式简化也不禁令人担忧它的未来。

今天看到从前是每家出一个男人去村上一同竖立大火把,很有感觉!后来村干部让用吊车感觉像是失去了什么。”

链接:

大理文化与旅游公益讲座由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大理州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院主办;大理州旅游行业协会、大理州文化艺术研究所协办;大理州南诏史研究会、大理州徐霞客研究会、大理州图书馆、大理州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承办。讲座自今年始已经举办了十一期。

2021年12月29日胡云龙于洱海之滨苍露园

大理喜洲古镇火把节在哪里(张云霞跟踪白族村落)(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