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梦》无疑是中国小说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些曲折哀婉的故事,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
古往今来,研究《红楼梦》的学者很多,许是如鲁迅先生所言:“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每个人眼中的《红楼梦》都不同,而伟大如毛主席,他也爱看《红楼梦》,也喜欢研究《红楼梦》。相比其他人,毛主席对于《红楼梦》的见解更加独特。
他曾说,《红楼梦》讲的其实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前人历经九死一生打来的江山,后辈却不珍惜,他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只晓得在大观园里享乐;他们泯灭了初心,最后自己消灭了自己,同时也背叛并消灭了前人的事业。
01 对《红楼梦》情有独钟毛主席对古典文化情有独钟,而令他最倾心的便是《红楼梦》了。
他一生反复阅读,不管什么时候,他都喜欢提到《红楼梦》,也喜欢向身旁的人推荐《红楼梦》。一直以来,他对这本中国古典名著的评价都很高。
毛主席常说:“中国有长城,有《红楼梦》,把它看成中华文化的代表。这是共识。”
除此之外,他还称《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相比起其他三本中国古典名著,毛主席接触《红楼梦》的时间要晚一点。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他初次读此书是在长沙求学的时候。
一开始,毛主席也只是把《红楼梦》当一本爱情小说来看,只是喜欢里面的故事,但随着自身的思想和革命形势的变化,他渐渐觉得,《红楼梦》不仅仅是一本爱情小说,而是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1916年,毛主席的几个同学报名参加上海的远东运动会全国预备会,在轮船即将启航的时候,毛主席匆匆赶来,拿着一本《红楼梦》送给了自己的同学,说希望他们可以读一读。
在长征途中,毛主席的许多书都丢了,唯独保留一本《红楼梦》,可见他对《红楼梦》的喜爱与珍惜。
后来,不管是在闲谈中还是在会议上,毛主席不止一次推荐身旁的人读《红楼梦》。
年轻时,毛主席和妻子贺子珍谈到《红楼梦》,贺子珍说她并不喜欢这本书,因为书里尽是一些谈情说爱,软绵绵的说法,毛主席便说她没有仔细去读这本书,评价有失公允,在他看来,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1945年,毛主席赴重庆跟蒋介石谈判时,他别的书不带,就带了《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几本书。
1952年,女儿李敏从苏联回国。李敏的中文不太好,毛主席便让她读《红楼梦》,并且亲自指导她读。在指导时,她要求女儿好好背诵里面的段落和诗词。
1954年,毛主席在杭州对摄影记者侯波说:“你要读一读《红楼梦》,这本书,你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
许世友是人民解放军的传奇战将,一生立下无数战功,忠勇过人。毛主席很看重他,但毛主席也清楚,许世友的缺点就在于读书少,这限制了他的视野。
1973年,在跟许世友谈话时,毛主席对他说:“你就只讲打仗,你这个人以后搞点文学吧,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绛是指周勃,周勃厚重少文,你这个人也是少文,你就当周勃嘛!你去读《红楼梦》吧。”
许世友对《红楼梦》是有一些抵触情绪的,他认为《红楼梦》里尽是谈情说爱、“吊膀子”的事,所以不愿意看。
毛主席说:“你还没有看,怎么知道是‘吊膀子’?你没有调查,就下断语,大概是听什么人说的吧,我说它是部政治小说。”
他引用书中的许多话,来说明这本书的价值。对于许世友说的“吊膀子”,毛主席跟许世友说,它那是把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写出来,真事不能讲,就是政治斗争,这些是掩盖它的。
听完毛主席的话,许世友便去找来《红楼梦》读,读完后,他果真觉得受益匪浅。
毛主席一生不仅多次阅读《红楼梦》,还读了很多相关的研究著述,并且保持青年时期读书的好习惯,从头到尾圈画批注。
毛主席的书架上总是摆着一本《红楼梦》,除此之外,他还注重《红楼梦》的版本价值。
在北京中南海书房,他收藏多个《红楼梦》版本,晚年还常将十多种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对照着阅读。
令他身边的人惊叹的是,他到了八十多岁高龄,还能清楚地说出《红楼梦》中的种种细节,哪一节、哪一章,全都能准确无误地对上。
尽管如此,他还总是说,自己读了十几遍《红楼梦》,还是有一些没读懂的地方。
伟人与普通人在读书上的不同,大抵如此吧。
02 以历史角度解读名著在一次谈话中,毛主席就对干部们说道:“《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它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
毛主席是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来看《红楼梦》的,因此,他并不赞同俞平伯的观点:《红楼梦》是“情场忏悔而作的”。
二十世纪是一段特殊的历史,所以,毛主席更多的是立足于这个大变局的背景下,来解读《红楼梦》的。
这虽是清人写的书,毛主席却能够深入而理性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现实,分析中国的社会变化,以此来指导中国的革命。
毛主席说过:“不读《红楼梦》,就不懂中国的封建社会。”
曹雪芹生活在清朝乾隆时代,也就是18世纪的上半期,当时,中国社会的资本主义已经萌芽,一些人开始反思绵延了几千年之久的封建社会,也开始不满封建社会的种种愚昧,曹雪芹便是这样的人。
于是,他创作了贾宝玉,透过贾宝玉的眼睛以及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来批判当时的封建社会。
同时,资本主义的萌芽自然而然地对中国的封建社会造成了影响,社会是在这样一种封建与资本的交替中演变的。
在毛主席看来,《红楼梦》中有三百多个人物,其中,统治阶级有三十多个人,其他人都是被压迫的,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是奴隶。
如晴雯、鸳鸯、秦可卿、尤二姐、尤三姐等,他们无一不是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其展现的是整个封建社会的图景。
而贾宝玉对这些被压迫致死的人是同情的,所以,“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
既然封建社会是一个吃人的社会,是不合时宜的,人民在这样一种社会中受尽了苦楚,那么,人们不做出一些斗争,不推翻它,就说不过去了。
这也是毛主席所说的:“看了这本书就懂得了什么是地主阶级,什么是封建社会,就会明白为什么要推翻它。”
既是以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讲,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就代表了一种封建势力,但这种落后的封建势力,是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衰亡的,四大家族的衰亡就是一个隐喻。
然而,在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中,似乎并没有完全延续曹雪芹“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观点,还是让贾家留下了一个日后兴许能功成名就、振兴家族的人,颇有点让这个旧式家族再度兴盛的意味,这也是让许多人诟病的地方。
当然,高鹗也没有指明,倘若贾家东山再起,是否仍会回归到当初不思进取、骄奢淫逸的状态。
留下这样一个结尾,兴许是他想给小说的世界留下一些光明,而不仅仅只是揭露社会的黑暗。
这种对光明的向往,也是毛主席之所以对《红楼梦》情有独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认为,四大家族之所以会迅速衰亡,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忘了初心,“不能冷静地反思自己并观察周边残酷的世界”,只晓得把自己关在大观园里享受奢侈的生活,所以,前人辛辛苦苦构筑的江山,在一瞬间便土崩瓦解了。
在现实的视角下,二十世纪那些愚昧的封建残余会在后人的斗争下消解,但是,我们在胜利中也绝不能被冲昏头脑,只安于前人打下的成果。
而是要时时刻刻审时度势,努力进取,保持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的能力,打开革命的新时代。
这是毛主席读书时不同于他人的一种独特视角,也是他要告诉后人的。
贾宝玉称得上是《红楼梦》中的灵魂人物,也是中国古典小说人物中一抹亮丽的色彩。
身为贵公子,他能够看见那些底层人所受的苦难,对女性也能抱有一定的尊重和同情。
他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这样一个独特的人物,也是让毛主席欣赏的,毛主席觉得,这样一个封建家庭中的叛逆人物,是极具进步意义的。
“贾宝玉要是生在今天,就不会去当和尚,而是参加革命了”,也就是说,在毛主席眼中,贾宝玉可以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革命家。
对于另一个人物林黛玉,毛主席则认为她很有头脑,“她有句话说得好,‘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但是她的小性儿也够人受的”。
1951年,毛主席在和一些教育工作者的谈话中,也指出了贾、林两人固有的缺点:“《红楼梦》中两个主角,我看都不太高明。贾宝玉是阔家公子,饮食起居都要丫头照料,自己不肯动手,林黛玉多愁善感,最爱哭泣,只能住在大观园的潇湘馆中,吐血、闹肺病。这样的人,怎么能革命呢?你们办学校,不要把我们青年培养成贾宝玉、林黛玉式的人。”
毛主席比较喜欢的,是王熙凤这个世俗眼光中的反派人物,他认为,凤姐这个人物写得很好,有血有肉,能杀人于无形,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毛主席对于这些人物,能基于现实作出一个客观的评价,这本身就足够独到。
03 《红楼梦》的魅力除了毛主席之外,无数名家对《红楼梦》也都有极高的评价。
周汝昌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王蒙说:“《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
《红楼梦》自身的独特魅力,是这本名著能够让众人青睐,并且得以流传千古的根本原因。
在鲁迅先生眼中,《红楼梦》的高明之处在于:“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前人的小说叙好人完全好,坏人完全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也就是说,曹雪芹笔下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好坏参半的,一众主角没有完全的好,也没有完全的坏,走进此书,就好像真的走进了人生百态。
一些作品会把人物刻画得完美无瑕,仿佛是天神的化身,这虽是寄托了某种美好的理想,但让人颇有一种不真实感。
毛主席的观点和鲁迅先生的类似,他认为,在绝大多数中国传统小说里,所刻画的女性人物都没有个性、没有灵魂。
《红楼梦》则不同,其中的女性充分呈现出社会性、独立性、思想性,显现出丰满而真实的性格。
的确,曹雪芹能有不多的笔墨就赋予笔下人物千姿百态的灵魂,也就相当于赋予了整部小说灵魂。
除了人物之外,《红楼梦》的魅力还在于它的艺术成就。不管是大事件还是生活细节,抑或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曹雪芹都将其刻画得逼真而极有味道。
“它像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浑然天成”。大概没有另一本小说,能让人一翻开书卷,就像走进了真正的大观园一般。
若谈《红楼梦》的思想内容,更是三言两语说不完的。它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揭示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我们可以把此书看作是封建阶级叛逆者与卫道者的斗争。
我们也可以将其看成一本以爱情悲剧为主题的小说,宝、黛两人的爱情悲剧,纵然有时代、社会的因素,但他们的爱情悲剧也有可能是一千年前、是现在、是一千年后的悲剧,莫不过是形式不同。
若像王国维一样,把《红楼梦》当成是一部描写人生之苦痛及其解脱之道的小说,也有许多可以探究的地方。
总而言之,《红楼梦》本身就是一部具有多义性、多面性的作品,过去也好、当下也好,不同时代的读者,眼中的《红楼梦》都是不同的。
但谁都不能否认,这部作者历经数十载、呕心沥血却未能完成的著作,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有极大的解读空间。
参考资料来源:- 光明网
- 《人民日报》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