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天津9月11日电 题:“爱国三问”:南开一代代年青人的世纪回答,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你还知道的爱国名言还有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你还知道的爱国名言还有什么(爱国三问南开一代代年青人的世纪回答)

你还知道的爱国名言还有什么

中新网天津9月11日电 题:“爱国三问”:南开一代代年青人的世纪回答

记者 张道正

“你是中国人吗?”“是!”“你爱中国吗?”“爱!”“你愿意中国好吗?”“愿意!愿祖国繁荣富强!”问答振聋发聩。这是南开大学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一幕,校长曹雪涛带领全体新生一起重温“爱国三问”。这样的场景,已是惯例。

86年前,1935年的南开大学始业式上,张伯苓校长面对全体南开师生发出了著名的“爱国三问”。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此后一代代南开人时时重温这质朴厚重的“三问”,用“世纪之答”发出新时代最强音。

建校之初,被南开人尊为“校父”的严修先生就曾勉励南开学子:“勿志为达官贵人,而志为爱国志士。”“七七事变”后,南开大学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遭日寇炸毁的第一所中国高等学府。废墟前,张伯苓对学生说:“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

“正是在同你们一般的年华,老校长张伯苓在目睹‘国帜三易’的民族屈辱后,立志‘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正是在同你们一般的年华,杰出校友周恩来因领导天津学生爱国请愿被捕,在狱中仍‘介绍马克思学说’‘研究社会问题方法’;正是在同你们一般的年华,834名西南联大学子毅然投身抗日疆场,携笔从戎,为民族存亡共赴国难、忘乎生死。”南开大学现任校长曹雪涛这样对2021级新生话当年。

90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正名是新中国第一批“海归”,南开大学第001号研究生毕业证书获得者,中国农药科学领域泰斗,躬身七尺讲台至今已逾60多载。

“我与南开结缘是在1953年,彼时22岁的我刚在美国获得化学学士学位,由于当时国际局势剧变,我国理工科留学生回国开始受阻。经过反复考虑,我还是下决心中断留学生涯,争取回国。”李正名回首往事,当年放弃优渥条件,踏上波折归途,仅因对祖国的爱。

当年国内科研条件艰苦,“一穷二白三没有”。李正名和团队下田间、蹲地头,始终将农药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一个又一个突破,成果填补了多项中国国内技术空白。

曹雪涛说,南开学校的创办,本就承载着一群不服输的中国人自立自强的初心与梦想,淑世为公、兴学强国,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周恩来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时曾说:“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面对时局之艰险、斗争之残酷,他始终信念弥坚,毕生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身在讲台七十载,手执诗词一生情,叶嘉莹先生虽历经家国苦难,仍忘情小我,以一阕诗词阐扬传统文化;跨越地球三极雪,解读黄土万卷书,刘东生院士将“黄土”作为志业,记录工作笔记300余本,以一生执念深耕地质科学。

曹雪涛指出,南开人的信仰就是“把小我融入大我”,不计为事之小,讲求成事之大;不计一时之小,欲求时代之大;不计毁誉之小,乃求志业之大。

新时代的南开人同样不乏各行各业的领军者和推动者,以物美集团张文中、字节跳动张一鸣、“天河一号”孟祥飞等为代表的南开毕业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卓越贡献。

“百年风骨,先辈业已铸就;青春正好,愿君不负光阴。”曹雪涛带领南开大学几千名2021级新生重温著名的“爱国三问”,勉励他们牢记这铿锵有力的回答,将小我融入大我,做心怀国之大者、勇担时代大任的“志士”。(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