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地,承载着闪亮的红色印记,传承着光荣的红色基因。

在上海,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最有生气、最有闯劲,同时也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他们立足岗位,砥砺奋进,为上海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更见证着时代的发展。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青年报·青春上海推出“我眼中的新时代”系列报道,通过10位上海普通青年的口述,回看当年事,见证新变化,聆听他们不负伟大时代、勇于筑梦追梦的精彩故事。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他们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奋斗者,用自己的行动,创造新时代的新奇迹。

每天都要倒的垃圾是否有效分类,看似小事,实则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2019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已有三年多,成效显著。而从踏上工作岗位开始,90后女孩叶秋余就一直在和垃圾分类这件不小的“小事”打交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这座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我工作至今感受到的最大的成就感。”

和垃圾分类这件事打了6年交道

我叫叶秋余,是浙江宁波人,现在在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工作,从事的是生活垃圾分类推进相关工作。

2011年,我来上海读大学,念的是环境相关专业。即使是读这个专业的大学生,当时的我对国内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也都停留在起步萌芽阶段。在我们的专业学习中,看到更多的还是国外的先进经验,对国内的垃圾分类、实体性的感知还有待加强。

没想到2016年我来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管理处工作,接触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垃圾分类,更没想到的是,这项工作一做就是6年。那个时候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正处于以激励引领为主的推进阶段,但已经开始有了创新试点、示范样板,这在全国都是处于前列的。

2018年以后,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按下了加速键。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高票审议通过并于当年7月1日正式实施,垃圾分类顶层设计更加完善、法治保障更加坚实。这个条例的制定,我也是一个参与者,当时通过实施后,我非常兴奋。

更让人高兴的是到2022年的今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市民的理念有了巨大的转变。绿色低碳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垃圾分类在上海也成为常态,也让我们这座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我工作至今感受到的最大的成就感。

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儿(我眼中的新时代)(1)

这是一个转折飞跃的时代、彰显自信的时代,也是令人放飞梦想、令人豪情迸发的时代。

市民的暖心支持让人更有干劲

这些年里,我一直在跟垃圾分类打交道,这其中当然也遇到过一些困难。

条例施行最初的那段时间,确实有很多需要沟通的工作。刚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对于习惯了随时倒垃圾、垃圾桶就在楼下的上海市民来说,的确一下子变得麻烦了许多,很多市民群众不理解,也会产生情绪。

我还记得,2019年上半年,我们整个条线,从居委物业、到街道和市区两级环卫条线,都收到了大量市民关于“撤桶并点”的投诉。那段时间我们做得最多的事,就是不断重复地去做解释,很多时候还要去现场沟通协调,有时也会遇到个别情绪激动的居民。

遇到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需要循循善诱、孜孜不倦地去取得居民理解,更重要的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对于居民关心的投放点位设置、开放时段需求等,要和居委、物业一起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居民需求和政策要求间找到平衡点。这些实事做到位了,慢慢的矛盾就没有了。

到目前为止,上海垃圾分类工作获得了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尤其是很多可爱的志愿者的加入,是无数基层志愿者特别执着、坚守岗位的鲜活缩影。

倒垃圾是每家每户都少不了的事,所以垃圾分类工作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每一位市民的理解和配合,能取得现在的工作成效,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功劳来自于上海市民的自发行动。在社区共治、社会宣传、教育推动等各方面也都有很多暖心的小故事,这其中,青少年是最积极、最具创意的群体。

大家都知道我们鼓励湿垃圾破袋投放,但传统的垃圾袋在这一过程中容易弄脏手和衣裤,这也是一开始很多人不习惯分类的原因之一。有一名闵行的中学生,我还记得他叫施源,自己创新发明了一款“白菜拉拉袋”,不仅很有创意,而且不断改进后还量产售卖了。

也正是因为在上海有这些环保理念的“传播者”、垃圾分类的“践行者”,让我们对垃圾分类工作充满干劲和信心。

愿和这座城市一样永葆青春激情

我觉得上海是一座底蕴深厚,又充满青春活力、走在创新发展前沿的城市,从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这些年下来,上海垃圾分类工作真正从理念、意识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同时也推动了生活垃圾行业的迅猛发展,不仅全程分类体系历经一轮整体性迭代升级,智能垃圾房、湿垃圾高值化利用、湿垃圾车型升级等相关技术、研究等也遍地开花,为我所从事的这一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在这其中,我既是建设者,也是一名生活在上海的普通市民。作为建设者,我对上海垃圾分类取得的成效感到骄傲和自豪,也很感谢和敬佩上海市民的配合和支持。而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我会对上海的高质量发展更充满期待和信心。

上海一直在践行世博会上那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承诺,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有时和跟我一样扎根上海的同学聊天,说到上海的发展变化,意外地觉得她不仅仅越来越“高大上”,也愈来愈有“烟火气”。寻常巷陌间,“落叶不扫”的浪漫,垃圾分类的严谨,都是她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声声低语,也让我们更为这座城市的复杂魅力所折服。

国家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新征程,这是一个转折飞跃的时代、彰显自信的时代,也是令人放飞梦想、令人豪情迸发的时代。我们作为青年,生逢其时,更应与时代同向而行,主动投入时代浪潮,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我希望自己和这座城市一样,永远保持年轻的激情和活力。

讲述人:叶秋余 整理报道:记者 刘晶晶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马鈜 常鑫 徐易飞/图、视频 张晨曦/剪辑

编辑:梁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