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壮而有力的四肢,像山一样的背脊,圆润清亮的眼睛,这是中国人最熟悉不过的动物——牛。不管是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还是岭南地区,中国大地上每一处,都有牛的身影。在广西,牛文化源远流长,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

南宁牛吃什么好(广西牛文化里有乾坤)(1)

197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办公室突然响起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电话由自治区文化局打来,说南宁武鸣勉岭附近的村民在挖化粪池时意外发现了一个体型庞大的青铜器,怀疑是文物,请博物馆专家赶紧去看看。收到消息,自治区博物馆的蒋廷瑜随即奔赴武鸣。

南宁牛吃什么好(广西牛文化里有乾坤)(2)

这件青铜器高40厘米,腹部宽19.4厘米。器壁厚实,总重10公斤,通体以云雷纹为地,饰三重花纹。盖面和腹部是浮雕式的兽面纹,目、眉、耳突起,目似圆球,眉如卧蚕,眉尖突出器外。提梁两端钮处做成牛头形,角似镰刀,双眼圆睁,栩栩如生。

南宁牛吃什么好(广西牛文化里有乾坤)(3)

由于类似的青铜器在广西还是首次发现,为了弄清它的身世之谜,自治区博物馆特意请来了中山大学青铜专家商承祚进行现场鉴定,同时也将文物照片发给北京多名文物专家掌眼,最终判定这件宝贝正是商代晚期王族使用的高级礼器——卣。

南宁牛吃什么好(广西牛文化里有乾坤)(4)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原馆长 蒋廷瑜 :作为青铜器来讲它应该是在广西发现年代最早的,也是最精美的青铜器。可能是因为打仗,民族之间有斗争,或者打到那里去以后缴获礼器带回广西来,也可能是中央王朝,商代王朝他赠送给南方少数民族,给他们带回来,都有可能。

也有专家认为,商周时期,以武鸣为中心的骆越方国已掌握了高度发达的青铜冶铸技术,完全有能力铸造出如此精致的青铜器;此外,卣盖内阴刻的一个形同人形的“天”(也有说为“子”)字标志,与古骆越始祖神的标志性符号极其相似,进而推测这件提梁铜卣是壮族祖先水牛部落的礼器。

南宁牛吃什么好(广西牛文化里有乾坤)(5)

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人类主要靠狩猎获取食物,疯狂凶猛、野性十足的野牛曾是人类的主要狩猎对象之一。在广西的甑皮岩遗址、顶蛳山遗址中,都发现过大量野牛骨骸。虽然成功捕获过野牛,但人类也因此付出过生命的代价。

南宁牛吃什么好(广西牛文化里有乾坤)(6)

专家推测,广西许多古人类墓葬遗址中那些被肢解再下葬的骨骸或许就是针对在捕杀野牛、野猪等野兽或其他非正常死亡者而实行的特殊葬式。在野牛面前,人类如此渺小,它惊人的力量被想象成超自然的存在,并受到崇拜。

南宁牛吃什么好(广西牛文化里有乾坤)(7)

史前时期,壮族先民曾流行过牛图腾崇拜,并出现过以牛为图腾的部落。壮族中的“韦”和“莫”两大姓氏,就源自奉“水牛”为图腾的水牛部落和奉“黄牛”为图腾的黄牛部落。

南宁牛吃什么好(广西牛文化里有乾坤)(8)

历史的长河奔流向前,关于牛的图腾崇拜也渐渐衍生出神话传说。其中,莫一大王的传说就在广西西北地区流行。宋朝周去非在《岭外代答·竝边》中记载:“南丹者,所谓莫大王也。”说的就是壮族有普遍敬奉“牛神”—— 莫一大王的习俗。

南宁牛吃什么好(广西牛文化里有乾坤)(9)

相传莫一的父亲因反抗皇帝而被杀,斩首后被丢到一个幽深的山洞中。莫一跳进深洞寻找父亲的尸首,却在洞底发现了一头神牛。

神牛说自己就是莫一的父亲,“莫一”这个名字也因为是牛的后代而得名。神牛让莫一吞下一颗神珠,莫一浑身发热,变得力大无穷。他搬山造海,造福百姓,最后被大家尊奉为头领。

牛是如此充满力量,它日渐脱离祭祀的神性,成为农耕文明中不可或缺的劳动主力。牛在农耕社会的重要地位,承担起人们开创美好生活的重任,与人类的关系愈发亲密,让人们不吝对其爱护和歌颂。

南宁牛吃什么好(广西牛文化里有乾坤)(10)

如今,广西的世居少数民族,如壮、侗、瑶、苗、仡佬、仫佬等民族,还保留着为牛过节的传统习俗,像“牛魂节”“牛王节”“祭牛节”“敬牛节”“牛生日”“脱轭节”等等。这类节日有的是在农忙前,有的是在农忙后,还有的则是在丰收季,时间不一而足,内容大同小异。

南宁牛吃什么好(广西牛文化里有乾坤)(11)

南宁牛吃什么好(广西牛文化里有乾坤)(12)

还有一种与牛有关的民间舞蹈,普遍在汉、壮、瑶、侗等广西世居民族间流行,那就是“舞春牛”,或叫“春牛舞”。

南宁牛吃什么好(广西牛文化里有乾坤)(13)

土牛迎春就是舞春牛的原型。舞春牛的内容,多表现人与耕牛一起劳作,经过插秧、犁地、收割等辛劳后,喜庆丰收、仓廪充实,最终归结到对牛辛勤付出的感谢。

南宁牛吃什么好(广西牛文化里有乾坤)(14)

徐悲鸿,我国近现代著名画家,教育家,力主把西方绘画技巧融汇到国画改良中,尤其以奔马图享誉四海。

南宁牛吃什么好(广西牛文化里有乾坤)(15)

然而,在广西桂林博物馆里,却收藏了他一幅罕见的水墨牛马图。

南宁牛吃什么好(广西牛文化里有乾坤)(16)

(水墨牛马图)

画中骏马浓墨,水牛恬淡,炯炯有神的牛眼是全画笔墨最重之处。

南宁牛吃什么好(广西牛文化里有乾坤)(17)

人们常说风牛马不相及,徐悲鸿先生为什么把牛和马画在一起,这究竟是他随意之作还是另有深意呢?谜底的答案就在画的题跋上。

南宁牛吃什么好(广西牛文化里有乾坤)(18)

桂林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 宾妮 上面写的是:“仲子学长命写牛马走 壬申危亡之际—悲鸿” 。牛马走这个词是源自于西汉司马迁所写的《报任少卿书》,那么在文章里面就写有“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牛马走,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执着和坚持,他是为了祖国在很困难的情况下,都愿意不辞辛苦地奔波劳顿。

壬申年也就是1932年,在祖国危难之际,徐悲鸿先生创作了这幅牛马图,把自己对家国的满腔情怀投注于画中。此时,画中之牛已非一般山水田园中的牧牛,而是一头为国为民不辞辛劳,奋勇向前的拓荒牛。

南宁牛吃什么好(广西牛文化里有乾坤)(19)

南宁牛吃什么好(广西牛文化里有乾坤)(20)

除了徐悲鸿,上个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等大批艺术名家纷纷来到广西,对广西本土的艺术创作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今天,广西艺术百花齐放,在现代艺术家笔下,牛的象征寓意早已跳出了传统拘囿,创造出丰富斑斓的瑰丽篇章。

南宁牛吃什么好(广西牛文化里有乾坤)(21)

在文明发展的漫漫长路上,牛为人类告别“刀耕火种”,走向文明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向牛学习,无私奉献、踏实勤奋、开拓进取。牛的精神,也正是华夏儿女继往开来,创造伟业的力量源泉。

更多精彩请关注

2月11日(大年三十)19:35

广西卫视播出的《“牛”转乾坤——〈广西故事〉新春特别节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