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在当今世界愈来愈凸现,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是各个国家面临的难题。食品安全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食品安全的科普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

一、食品安全常识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二、什么是食品掺假、掺杂和伪造?

  (1)“掺假”是指食品中添加了廉价或没有营养价值的物品,或从食品中抽去了有营养的物质或替换进次等物质,从而降低了质量,如蜂蜜中加入转化糖,巧克力饼干加入了色素,全脂奶粉中抽掉脂肪等。

  (2)“掺杂”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杂物,如腐竹中加入硅酸钠或硼砂;辣椒粉中加入了红砖木等。

  (3)“伪造”是指包装标识或产品说明与内容物不符。

  掺假、掺杂、伪造的食品,一般应由工商行政部门处理。对影响营养卫生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三、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包括哪些种类?

  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包括下列类别:

  (1)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2)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3)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

  (4)未经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及其制品;

  (6)容器包装污秽不洁、严重破损或者运输工具不洁造成污染的;

  (7)掺假、掺杂、伪造、,影响营养、卫生的;

  (8)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的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的;

  (9)超过保质期限的;

  (10)为防病等特殊需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专门规定禁止出售的;

  (11)含有未经过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添加剂的或者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容许量的;

  (12)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

食物中毒有关知识

一、 食物中毒特征

1.潜伏期短,一般食用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发病;

2.胃肠道症状为主,出现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二、常见的食物中毒有哪些?

1.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的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蓄肉

类及其制品多见)、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乳类及其制品、剩饭)、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海产品);

2.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的有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3.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常见的有河豚鱼中毒、扁豆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毒蘑菇中毒。

三、 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艳、白、反、长、散、低、小”

1.防“艳”: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毒蘑菇大多颜色鲜艳,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蕨菜鲜绿不褪色,要留个心眼,有可能是添加了色素;

2.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3.防“反”: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4.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5.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农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6.防“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7.防“小”: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四、 如何清洗果蔬上的残留农药

1.水洗浸泡法,是清除蔬菜水果上的污物和去除残留农药的基础方法;

2.清洗后碱水浸泡法:有机磷农药在碱性环境下分解迅速,可用于各类蔬菜瓜果。方法是先将表面污物清洗干净,浸泡在碱水中(一般500ml水中加入碱面5-10g)5-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3-5遍;

3.去皮法:外表不平或多细毛的蔬菜瓜果,较易残留农药,削去外皮是最好的去除农药残留的方法;

4.储存法:农药随时间能缓慢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对易于保存的瓜果蔬菜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存放,减少农药残留量,一般应存放15天以上,同时建议不要立即食用新采摘的未削皮的瓜果;

5.加热法: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随着温度升高,分解加快。此法可用于芹菜、菠菜、小白菜、青椒、豆角等,先用清水将表面污染物洗净,加入沸水中2-5分钟捞出,然后用清水冲洗1-2遍;

6.阳光晒:经日光照射晒干后的蔬菜,农药残留较少。

五、 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1.不吃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肉;

2.不吃腐败变质食物;

3.生熟食品,刀案分开;

4.不吃被农药污染的食品;

5.不吃发芽的土豆。

六、 贮存食品应做到哪四防?

防尘、防蝇、防鼠、防潮(防霉或防腐)

谨防毒蘑菇中毒

一、毒蘑菇中毒症状与治疗

毒蘑菇是指食用后可引起中毒的蘑菇类,毒性成分复杂,中毒症状因毒性成分不同而不同,临床上一般可分为五种类型。对毒蘑菇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药,一般采用排毒和对症与支持疗法。万一误食毒蘑菇,要趁患者神志清醒时及时刺激口咽部催吐,并尽快到医院治疗。

二、毒蘑菇及其中毒特点

许多毒蘑菇外观上与无毒蘑菇极为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和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和确认是否有毒;许多蘑菇毒素目前还无法检测,且经烹调加工无法破坏,中毒后如抢救不及时,死亡率很高。

三、消费警示

有食用野蘑菇习惯的消费者,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并不靠谱的毒蘑菇鉴别方法,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办法是不要轻易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千万不能迷信以往的“经验”,以免发生意外,危害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各地政府要及时做好预警工作,加大毒蘑菇中毒防控力度,采取各种形式开展防范毒蘑菇中毒的宣传教育活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经营蘑菇的餐饮单位和市场的监督巡查,落实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依法处罚违法经营者。

四、根据毒蘑菇所含毒素,中毒症状在临床上一般可分为五种类型:

1.胃肠型:潜伏期为30分钟-6小时,有恶心、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

2.神经精神型:潜伏期10分钟-2小时,除胃肠炎症状外,尚有流涎、流泪,严重者可出现幻觉、精神错乱等;

3.溶血型:潜伏期为6-12小时,可出现急性贫血、黄疸、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

4.脏器损害型:潜伏期10-24小时,临床上分潜伏期、胃肠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和恢复期。特别是假愈期,此时病人无任何症状,但毒素正向肝肾内脏侵犯,病情恶化较快,可导致死亡;

5.光过敏性皮炎型:潜伏期约24小时,与光接触部位皮肤肿胀,指尖剧疼、指甲根部出血,嘴唇肿胀外翻。

四、毒蘑菇识别的误区

网上流传不少识别毒蘑菇方法,如“颜色鲜艳、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不生蛆、不长虫、味苦、腥臭的有毒” “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黑色的有毒”,“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有毒”等等,实际上有些毒蘑菇和无毒菇的外观并没有明显的特征区别,且至今还无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仅凭“经验”和肉眼观察判别复杂多样的蘑菇是否有毒是造成误食中毒的主要原因。

五、常见的毒蘑菇种类

食品安全实践展馆(食品安全知识宣传)(1)

冰箱不是保险箱,食物超期储存危害大

冰箱家家都有,储存的食物也多种多样,蔬菜瓜果、剩饭剩菜、生鲜海产、肉蛋奶类等都是常客。在平日使用冰箱的时候,很多人都把冰箱当成了保险箱,一股脑的把这些食材放进去就认为一切OK,即能保证食材的新鲜,又能保存食材的营养,一切真的是这样吗?

先为大家科普一下常见的食材最容易感染什么样的细菌,以及感染之后的症状:

1.牛奶最容易感染李氏特氏菌,会有发烧、怕冷、头痛的症状。

2.生猪肉容易感染耶尔森氏菌,会有急性胃肠炎、小肠结肠炎,甚至阑尾炎、败血病等,被称为“冰箱肠炎”。

3.蔬菜水果容易感染志贺氏菌,也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会有发热、腹痛、水样便的现象。

4.鸡蛋、肉类一类的农产品容易感染沙门氏菌,一般会经过消化道传播,容易有伤寒、副伤寒、食物中毒、败血病等。

5.肉类、奶类、蛋类、鱼类容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炎类症状。

6.海产品还会容易感染副溶血性弧菌,这种情况下发病很快,还会有发热、腹痛等肠道问题,腹泻也是呈水样便,容易造成脱水。

家里的冰箱,在某些情况下的确可以起到延长食物保质期的作用,但是,冰箱让食物的保质期延长并不是将食物的细菌也杀灭,只是通过低温的形式抑制了部分有害菌的繁殖。例如,我们把冷藏室设置在4℃,冷冻室设置在-18℃。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会在这两种温度下得到抑制,一直存放也是做不到的,尤其是在冷藏室。

冰箱食材存放时间

冷藏室:鸡蛋最多30天;巴氏奶48小时之内,开封后当天饮用,酸奶14天;普通的饭菜和糖粥最多2天;绿叶蔬菜3天左右,根茎类瓜茄类7天;排酸肉类24小时,最好在0℃储存;酱料90天左右。

冷冻室:鱼类、肉类都尽量在3个月内吃完;虾类贝壳类2个月内吃完;其他的冻品尽量在2个月内吃完。

因此,冰箱并不是保险箱,只有科学合理的使用,才能让它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