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刚刚从杭州师专毕业的马云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报道,当起了英语老师。
90年代刚毕业的大学生都能给分配工作,去到学校里当老师,只要自己愿意可以清清闲闲干到退休。
只是后来的故事让我们知道马云志不在此,没过几年他就辞去教职下海创业。
1999年创办的阿里巴巴让他从一个高考接连失败、求职屡屡碰壁的失意青年,变成了改变几亿人生活、创造电商神话的中国首富。
无独有偶,同样在浙江,还有另外一位也是出身老师,最后登顶首富之位的传奇人物。
只是不同于“马爸爸”的高调和声张,他因为极其低调的个性以及自己敏感的发家经历,极少出现在公众视线,但关于他的传闻却一直流传于坊间:
靠2万元起家,如今身家过数百亿,
实控两家资产过千亿的上市公司,却不在公司挂职,
备受关注,却没有接受过任何媒体采访。
他就是浙江新湖集团董事长——黄伟。
从中学老师到个体户
2010年,世界温州人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黄伟被授予“十大2010世界温州人年度人物”之一。
当时,介绍黄伟的颁奖词写到:“他低调而神秘,身为首富外界只闻其名不见其人。他是幕后高手,指挥操盘数不清的资本运作。”
“黄伟低调是有原因的,因为他是温商里的一个另类。”曾经有温州官员如此评价黄伟。
而回顾黄伟成为巨富前的道路,确实不同于常见的生产制造销售一条龙的“温州模式“。
靠炒作资本发家的他确实有别于其他浙商,更神奇的是他过往在投资上走的每一步似乎如有神助,都正好踩到时机的节点上,无一失算。
如果不是母亲开服装厂发生意外亏下巨款,为了还债他被迫“下海“赚钱,1959年出生的黄伟今年或许刚刚从教师的岗位上退休。
1983年从温州师专物理系毕业的黄伟被分配进了瑞安中学教书,个子不高的他在人群中并不起眼,甚至因为少言寡语,很少被人注意到。
多年后,当昔日同学回忆起已经是温州首富的他,只是评价到,“整个人也没有什么特别,学习不错,感觉闲闲定定的。”
在中学工作不久后被调往温州市委党校,黄伟一面上班一面开始研究起股票、期货。喜欢围棋的他对于数字有着天生的兴趣,研究着行情表里大大小小的数字,黄伟感觉十分着迷。
平时话不多的他,在跟同事讨论起股票期货的话题,也明显地眉飞色舞起来。
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热潮,沿海地区掀起了下海潮。
1990年黄伟的儿子黄立程出生,黄伟品尝着初为人父的喜悦同时也感受到不少压力,一面是家中巨额的欠款,一面是加重的养家负担。
观察了一阵后,黄伟辞去了党校的工作,干起了个体户。
出身温州的浙商被誉为“东方犹太人”,90年代走出国门的那一批人如今在海外靠着吃苦耐劳几乎垄断了当地有关的轻工业。
而留在温州下海的那一批人则大都走向了另一个相同的方向——在外地的一些国营商场“包柜台”。
身为土生土长的温州人,黄伟骨子里流淌的商业基因让他对财富的机遇格外敏感。
1991年,黄伟在离上海不远的杭州国际大厦租下了两个柜台,卖起了眼镜。因为利润可观,靠着小小的档口生意,黄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万块钱。
当时的万元户相对于百来块的工资着实是一笔巨款,而这2万块钱更是像变魔法一般在黄伟手上短时间内呈几何倍数迅速增长起来。
90年代初,股票还没有被大众所熟悉。1992年,在上海想要买股票甚至还需要一种叫认购证的东西。面对新事物,大多数人的态度都是观望,而黄伟却敏感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
“我就不敢买,他一口气买了很多,后来(一本认购证)炒到几千块。”黄伟的老同事回忆起过往,仍旧感叹他的大胆。
拿着卖眼镜赚到的2万块钱,他到处花钱找人用身份证帮他买股票认购证。30块钱一张买进,花光了2万多,黄伟弄到了几百张认购证。
就在人们还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在股市里面赚到钱的一批人突然让大伙意识到炒股这件事行得通,纷纷跃跃欲试。
而此刻手握大量认购证的黄伟只等着坐收渔利,30块一张收购来的认购券最高峰在黑市炒到一万一张卖出去,黄伟一夜赚到了800万!
曾经在浙江党校和黄伟短暂共事过的同事曾如此评价黄伟,“他能不断找到风口,不断找到热门,这很厉害。他涉及的板块都是这样,掌握了一定的领先地位。”
靠倒卖认购证赚到的800万则为黄伟真正打开资本市场的大门递上了钥匙。
从“327国债”入局资本市场
2008年4月29日下午4点,涌金公司老板魏冬从北京“魏海紫金苑“家中纵身一跃,跳楼身亡,年仅41岁。
对于他的死,始终是众说纷纭,有着各种版本的猜测。魏冬早年白手起家,靠着资本运作,在震惊中外的92年“327国债“事件中一战成名。
他率领的派系不仅收获70余亿,还成就了无数日后响彻资本圈的一众大佬,这其中就包括在94年用2亿资本注册成立新湖公司的黄伟。
让人意外的是,向来回避媒体和外界关注的黄伟,却在风口浪尖之时罕见地现身北京,去到魏冬的追悼会上送了花圈。
表面上看似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其实背后渊源已久。
倒卖认购证让黄伟有了足够盘活的资金,更重要的是,一直关注期货市场的黄伟不仅有了资本还出现了贵人,人生的重要机遇就此到来。
魏冬当年是证券公司中经开的操盘手,而彼时的黄伟则是中经开最大的客户和受益者之一。
两人何时相识并没有明确的记录,但是在随后的投资中,无论是股市投资还是竞购证券公司湘财证券的股权,新湖和涌金的脚步都惊人地一致,这一切很难被认为都是巧合。
“黄伟都听魏冬的。”身边人曾经这样评价两人的关系,虽然魏冬比黄伟小8岁,但是黄伟却非常认可魏冬的才能。
相传当年,主管经济工作的时任常务副总理朱镕基在看了有关黄伟的交易记录单后,大为惊讶,直呼绝非单独个人所为。
而黄伟正是跟着魏冬玩转“327国债”,一举获利7.5亿,一步步在资本的市场越走越远。
在那场被称为“327国债”的事件中,和黄伟一样获得巨额利润,成为千万、亿万富豪的人不在少数。
但是如同魔咒一般,巨额的金钱也在反噬着卷入其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如今还留在资本市场的只剩下了低调的黄伟。
低调沉默的黄伟,在外人眼中一直在努力弱化自己的存在感。
“黄伟非常低调,但是这并不能理解为谦虚。”和新湖系打过交道的人如此评价黄伟,黄伟在公司的办公室没有任何头衔标识。
但是早在10多年前,低调出席商界聚会的黄伟虽然依旧不善言辞,却随身带着保镖,这在当时来看十分稀奇。
然而对于自己需要结识的人脉,黄伟从来都有着外人看不到的长袖善舞。
自古官商不分家,黄伟深谙这个道理。
积累到了足够的资本,还需要适合的人力才能调动资源,黄伟把目光投向了浙江本地的政界。
“黄伟善于掌握人脉,尤其与一些关键的人物关系良好,且懂得把握尺度,既不过于接近权力,又敬重权力。黄伟本人从商至今,从未担任过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职务。”一位多年观察新湖系的温州学者如此评价黄伟。
96年,嗅到房地产商机的黄伟,其名下的新湖地产一举拿下了温州瑞安外滩的开发权,正式进军了地产业。
此时,黄伟的新湖也正式实现了房地产、期货、股票的三线共进。
而这个辉煌的开端正是黄伟费了不少力气从浙江检察院挖来的邹丽华,能说服邹辞去公职加入公司,黄伟用人的能力可见一斑,而成效也说明黄伟的眼光是多么精准。
“政府官员普遍懂经济,且水平较高,拥有政治资源和背景,是办企业很好的人才资源”,曾经有专门研究温商的经济学家如此评价新湖系中的官员高管,“黄伟善于利用这个资源,将其用到极致,也是非常有眼光”。
随着房地产事业的逐渐壮大,其后,新湖开始走出浙江,相继在安徽黄山、芜湖、上海、辽宁沈阳、山东泰安、江苏南京等地开发项目。
2000年起,新湖集团联合旗下宁波嘉源实业持有绍兴百大29%股份,成功控制绍兴百大,并将其改组为新湖创业。其后,新湖又相继控股新湖中宝和哈高科。
黄伟则一跃成为3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叱咤资本界的新湖系就此横空出世。
市场变化,前路未卜
2019年,黄伟和老婆李萍凭借330亿身家荣登《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同时第四次问鼎温州首富之位。不过不同于其他爱抛头露面的富商,网络上甚至找不到一张两夫妻的合影。
只是在2020年,夫妻二人的身家急速降为102.5亿,一年期间缩水了70%!
外界对黄伟资金链吃紧的传闻再次起了波澜,而吊诡的是,作为一家房产开发公司,新湖旗下房产收入却少得可怜,甚至有几年是0收益。
而且新湖公司靠地产起家,但是无论是土地拍卖现场,还是各种浙江地产圈的聚会,黄伟一概不露面。
与此同时,黄伟旗下的新湖公司却在积极地投资不同金融领域。从饱受暴力催收风波的“51信用卡”到巨亏1500万的区块链公司“趣链”,黄伟百战百胜的投资业绩似乎受到了一些波折。
买卖股票期货发家的黄伟,对资本运作有着从始至终的热情。早在新湖成立之初,黄伟就布局好了金融 地产的公司架构。
黄伟投资的领域不仅涉及银行(中信银行、盛京银行、温州银行)、证券(湘财证券)、期货(新湖期货)、保险(阳光保险),新湖系还与中植系合作了财富管理公司新湖财富。
但是这些都还未能满足黄伟对于资本的胃口,2017年,黄伟名下的新湖斥资7.44亿配股增资,继2013年竞标后终于成为温州银行最大的单一股东。
金融牌照的丰富,对于黄伟打造自己的投资帝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只是虽然紧跟时代的潮流,但是气氛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了改变。
2019年7月初,温州银行收到了8张监管罚单,罚单开具的理由包括:
对主要股东、关联方授信集中度管理严重不审慎;
对关联方融资业务管理不到位;
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余额管理严重不审慎;
为企业收购商业银行股权提供融资支持;
以‘明股实债’形式为房开企业提供用于缴纳土地款的融资支持。
直指温州银行和主要股东的关联。
没有指名道姓,作为温州银行第一大股东的新湖地产再一次被推到舆论风口。
而这也从侧面证实了黄伟的地产生意不太景气,2019年新湖中宝总负债率高达1093.32亿,是其上一年度全年销售额的6.47倍。
虽然高负债率对房企并不少见,只是相对于新湖中宝销售额和负债率如此大的差距,未来发展如何还是让人抱观望态度。
结语
从早年的认购股权证,到进入期货、地产市场,再到后来的矿业、信托,再到如今的互联网金融、区块链。只要有资本的地方都吸引着黄伟的目光,始终奋勇在前。
然而一个人能够永远站在风口浪尖吗?能够永远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大概率是不可能的。
曾经靠着时代的机遇也好,个人的幸运也罢,获得了巨额的财富,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然而靠着这种“幸运”能走多远?传说中的“327魔咒”是否真的存在?黄伟的新湖还能走向何方?
对此,你怎么看?
——end——
作者:沅宝味方枪枪
参考资料:
1、 避雷Y区《“高调”的新湖与“无名”的黄伟》
2、 先机财经《湘财证券沉浮史:黄伟恩怨情仇二十年》
3、 野马财经《巨头沉浮录|新湖中宝入股绿城,神秘温州富豪“造系”二十六年》
4、 温州名人《温州最神秘的首富黄伟:从2万到290亿的传奇》
5、 腾讯财经《温州首富隐忧重重:从卖眼镜到身家230亿元,如今债务压顶面临挑战》
6、 悦涛《别了,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