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人有悲欢离合(你还可以像张九龄一样望月思乡吗)(1)

张九龄,这个名字可能在不是很精通唐诗宋词的普通人的认知里,不是那么熟悉。他不如李白、杜甫那么出名,几乎人人都知道“李太白”、“大小杜”。

张九龄人有悲欢离合(你还可以像张九龄一样望月思乡吗)(2)

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几乎是人人都能背出来的流传名句,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唐朝大诗人张九龄在《望月怀远》里首句。

张九龄人有悲欢离合(你还可以像张九龄一样望月思乡吗)(3)

张九龄,不仅是唐朝著名的诗人,还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唐玄宗时期,曾坐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总理高位,也是最后一位有名的贤相。

张九龄很有才华。13 岁时,他的文章就得到了当时广州省省长王方庆的赞赏。20 岁的时候就考上了博士。当官后,更是得到了当时的总理宋璟的肯定。在716年,它曾开辟大庾岭、开凿梅关古道,贯通了南北交通,为广州的贸易发展和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733 年,张九龄当上了总理。在此期间,唐朝虽然仍处于鼎盛时期,但从社会层面上来说,也隐藏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对此,张九龄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仅“重视农桑”促进了农业发展,还整顿吏治,使得唐朝面貌焕然一新。

736 年,张九龄受李林甫陷害,被贬做荆州市市长,从此唐朝就从开元盛世一步一步蜕变成天宝乱局。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的盛世时代也就结束了 。很多人也认为,其实张九龄罢相就意味着唐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虽然张九龄被唐玄宗罢黜了总理职位,可他对张九龄的人品和风度非常认可,以至于后来在选拔人才时,常会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意思就是这个人的风度能不能比上张九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要不然,唐朝也不会从此走向衰败。

张九龄祖籍广东省韶关市。被贬做荆州市市长后,背井离乡,甚是思念亲人。就写出了《望月怀远》这首诗,以此寄托思乡之情。下面,我们先来看下这首诗的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上生明月”大致的意思就是,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句诗是那么的自然,仿佛脱口而出。又是那么的栩栩如生,仿佛一幅绝美的景象呈现在我们面前。此句用写景的手法,点明了望月的主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此“生”而非彼“升”。由此产生疑问:难道月亮的母亲是大海吗?

其实,我们不妨想象一下画面:在大海的边际,一轮圆月缓缓升起。就像是一轮圆月慢慢的从在大海的肚子里爬出来一样。当然,人人都知道,月亮的母亲不是大海。这里只是用了一种修辞手法,令画面更生动。

不仅,古人的诗句中将“大海比作母亲”。近代作家冰心,也曾在《寄小读者》中写道:“母亲,你是大海,我只是刹那间溅跃的浪花。“

而“天涯共此时”这句却是由景色联想到远方的亲人,希望在这茫茫大海之上、天涯海角之处,所有人都可以看到这轮圆月。我不仅产生一个疑问:相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他们真的能看到同一个月亮吗?

答案当时是否定的。人人都有一个常识:地球上的不同的地方是有时差的。比如:北京比纽约要早13个小时。可时差是如何计算呢?时差是两个时区标准时间(即时区数)的差值。比如中国是东八区( 8),美国东部是西五区(-5),两地的时差是13小时。

可见,诗人希望“共此时”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非现实。

如果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一个广阔的场景,而“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两句诗则描写的是一个情感的场景。即作者有一个非常思念的人,哪怕远在天涯,也无法阻断这种思念之情。使其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这样写既有深度又有层次。

此时,我又有一个疑问:古代不是可以有三妻四妾吗,为何还要情人?狭隘了不是。这里的“情人”在古代指的是感情深厚的朋友,或者是亲密无间的恋人。但进入“一夫一妻”制后,这个词语就是个贬义词,指的是那些违背道德的男女之情。

接下来,“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诗人吹灭了蜡烛,反而迎来了一室月光,这令诗人更加怜爱这月光之色。于是,就走到室外,可夜色越来越深,清凉的露珠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沾湿了衣服。就这样,诗人在月光的涟漪中,内心慢慢归于平静。

“灭烛“?诗人吹的是蜡烛?是也。早在五千年前,古埃及人就发明了蜡烛。而中国人什么时候用上的蜡烛呢?是在东汉晚期。据记载,在广州汉墓中最早出现了蜡台,证明当时细长柱状的物品,就是蜡烛。

最后两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诗人想把这美妙的月光捧在手心,献给远方的思念之人。可月光是无形的,哪能捧得住呀!于是,诗人想还是回去睡觉吧!或许能在梦中见到相思之人。是呀!不得不说,一轮月光不仅引起了诗人的相思之情,同时也抚平了他的相思之苦。

这便是张九龄,即使被贬官,仍在历经沧桑、心情落寞的情况下,写出了人性中如此温暖的一面。或许他也在向唐玄宗自证,自己虽被贬官,但仍然挂念他。

古人多用“月亮”来抒写思念。前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

可纵观21世纪的新新人类,由于科技太发达,以至于想念一个人瞬间就可以打视频见到,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也可以飞行几个小时以解相思之苦。估计再也体会不到“夜夜遥遥徒相思,年年望望情不歇。”这样的心路历程。#​我要上##名人##怎么才能让自己变优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