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朝堂议事读奏折(屡立战功权臣忌恨)(1)

当时司马睿虽然占据了江州,但是上游的荆、湘两州的大部分地区为杜弢所率领的流民起义军占据,司马睿于是命陶侃讨伐杜弢,让周访、赵诱受陶侃的指挥。陶侃令二将为前锋,侄子陶舆为左翼,向杜弢发起进攻并将其击败。

时任荆州刺史的周顗被杜弢围困在浔水城,陶侃派部将朱伺前去救援,杜弢于是退守到冷口。陶侃判断杜弢必定会由陆路偷袭武昌,因此迅速率军抄近路连续行军三昼夜,在武昌周围埋伏下来。

杜弢果然来进攻,陶侃令朱伺率伏兵迎头痛击,大败杜弢,缴获了大批辎重,杜弢逃回长沙。陶侃派参军王贡向王敦报捷,王敦感叹地说:“如果没有陶侯,就会失去荆州了啊!”

王贡说:“我们荆州正值多难之时,非陶侃治理不可。”王敦同意,于是上表拜陶侃为宁远将军、荆州刺史,管理西阳、江夏、武昌等郡,镇守在沌口,后又移到沔江。

杜弢派王贡率三千精兵出武陵江,诱骗五溪的蛮夷相助,以水师截断官军道路,直逼武昌。陶侃派郑攀等连夜进军巴陵,出奇兵大败王贡,斩首千余级,归降者达万人之多,王贡只好退回到湘城。

这时叛军内部产生了矛盾,杜弢怀疑张奕而杀死了他,投降逃跑的人日益增多。王贡又来挑战,陶侃远远地对王贡说:“杜弢此人不过是个益州的小吏,他盗用国库钱财,连父亲死了都不奔丧。你本来是个好人,为什么要跟随他胡作非为?难道天下有得到善终的叛贼吗?”

王贡本来把脚横架在马背上,一副傲慢无礼的样子,陶侃说完,王贡把脚放了下来端坐,神色言辞都变得很恭顺,陶侃看见了知道他可以改变,再次予以说服,并砍断头发起誓,王贡于是归顺了陶侃。杜弢败走,陶侃攻克了长沙,俘虏了他的部将,杜弢在逃亡途中去世,杜弢起义于是被平定。

陶侃打败杜弢后,乘胜进军攻打杜曾,心中不免有轻视杜曾的想法。鲁怡劝他说:“凡是战斗,应当先了解双方的将领,现在您的部将,没有比得上杜曾的,不能轻视他,以为可以逼迫他。”

陶侃不听劝谏,进军把杜曾包围在石城中。杜曾的军队骑兵多,偷偷打开城门用骑兵突破陶侃的兵阵,又从陶侃军队的背后反攻陶侃,陶侃战败,数百人投水而死。杜曾因为要进兵顺阳,未对陶侃进行猛攻,反而下马对陶侃致礼,然后告辞而去。

王敦的亲信钱凤,嫉妒陶侃的功劳,多次在王敦面前诋毁陶侃。陶侃准备回到江陵,想到王敦那里去告辞。朱伺和皇甫方回劝谏说:“您进去以后就会出不来了。”

陶侃不信,到了以后,王敦果然扣留住陶侃不放,然后将他降为广州刺史,让自己的堂弟王廙(yi)担任荆州刺史。荆州的武将郑攀等人拜访王敦,给王敦上书,挽留陶侃,王敦更加不同意。

郑攀等人因为陶侃刚刚消灭了大贼寇,却反而被贬黜,大家群情激愤,又因为王廙为人猜忌暴戾难以共事,郑攀于是率领部众三千人向西迎接杜曾以抵抗王廙。

王廙遭到郑攀等人的袭击,投奔到江安县,杜曾与郑攀等又向北迎接第五猗来抵押王廙。王廙率各个军队来讨伐杜曾,都被打败。

王敦猜测郑攀这样做是接受了陶侃暗中的旨意,于是穿上铠甲手持长矛要杀陶侃,把陶侃押出来又带进去,如此反复四次还是拿不定主意。

陶侃表情严肃地说:“使君雄才大略善于决断,应该能够决断天下的大事,为何如此犹豫不决!”说完就起身向厕所走去。

王敦的参军梅陶、长史陈颁对王敦说:“周访和陶侃是姻亲,就像左右手,哪里有人截断人的左手而他的右手不来帮忙的呢!”王敦这才作罢,安排筵席为陶侃践行。

陶侃连夜出发,王敦又将他的儿子陶瞻留下来担任参军。陶侃到达豫章后,见到周访,流着泪说:“如果不是有你做外援,我已经是性命难保。”

大将朝堂议事读奏折(屡立战功权臣忌恨)(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