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雷锋精神叫“钉子”,她流行于上世纪60年代、盛行于上世纪80年代,曾一度成为一种国民精神,“钉子精神”是雷锋同志用行动诠释出学习与时间、生命与奉献的关系,是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有一种雷锋精神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有一种雷锋精神叫
有一种雷锋精神叫“钉子”,她流行于上世纪60年代、盛行于上世纪80年代,曾一度成为一种国民精神,“钉子精神”是雷锋同志用行动诠释出学习与时间、生命与奉献的关系,是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是因为钉子目标小,力度适当,“钉子精神”的实质就是在工作、学习中要有专心致志和钻研的精神。由此,笔者认为,时隔60多年的今天,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离不开“钉子精神”,她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意志和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雷锋精神,需要“钉子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但弘扬核心价值观不是“一锤子买卖”,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不能单纯的作为一项活动,而应该成为一种长期的精神追求。如推出“好人365”栏目,每天在网上讲述一位中国好人的感人故事,让亿万网民天天能够感受到好人散发出来的浩然正气。用身边好人的点滴行动,生动具体地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雷锋精神”、举办“最美家庭”评选、文明出行等等活动,不断赋予雷锋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引导人们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一系列的载体中体现核心价值观、发扬着雷锋精神,以钉钉子的精神长期坚持下去,不是一个月,不是一年,而是要日日弘扬、天天学习,一下接着一下敲,钉牢一颗接着钉第二颗,如此以往,润物无声,成风化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锤锤敲进人民群众的心里,人人都会成为“雷锋”。
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就是一种“钉钉子”精神,就是突破的精神,抓牢的精神。要像钉钉子,实打实地从小处做起,做深做透做清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力。“钉脱贫攻坚钉子”的过程,是设计、方向、力道、节奏相结合的过程。钉子钉在哪里,选用多长多粗的钉子,钉多少钉子,要有事先规划和整体布局;钉“钉脱贫攻坚钉子”时,对脱贫攻坚工作流程、目标任务、帮扶措施、帮扶责任等上墙公示,制定“施工图”、“进度表”,做到定时间、定任务、定措施、定人员、定责任,倒排工期,将作战图与减贫脱贫人口台账有效衔接、精准挂钩、高效实施,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任务标准扎实推进。只要我们全党全社会都发扬“钉钉子”精神,做好做透做实每一件事,齐心协力,多“钉精准扶贫钉子”,钉好“精准脱贫钉子”,一村一策、一屯一计、一户一方,把钉子订到点上、深入到根上。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53周年,又是“十三五”的开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各项改革都进入“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攻坚期,只有发扬“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盯着抓、反复抓,钉下一颗再钉一颗,不断钉下去,才能抓出成效,让群众有了一个又一个的“获得感”。
(未来网评论员 乐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