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旗发现的元代金银器窖藏邵国田 敖汉旗博物馆

元朝时期古董盆罐等(敖汉旗发现的元代金银器窖藏)(1)

最近几年来,在内蒙古敖汉旗陆续发现的几批元代窖藏中,有 6 处埋藏的是金银器,有的已经整理待刊,还有5个地点的窖藏材料,现报告如下。一、盛家窝铺窖藏新窝铺乡盛家窝铺村,位于敖汉旗政府所在地新惠之东北约60余公里、孟克河之南岸约4公里处。1983年在村之北侧的遗址上发现窖藏一处。出土银制装饰品和银器 8 件(套)。现将部分材料分述如下。

元朝时期古董盆罐等(敖汉旗发现的元代金银器窖藏)(2)

图一

镯 3件。均为联珠式。Cs:5,两端刻二龙戏珠纹。最大径 7.2 厘米(图一,4)。Cs:9.Cs:10,两件相同为一付,最大径5.5厘米(图一,2)。带具1套。带扣为凹角方形,锤錾而成双勾边框,正中凸出一人形鹰。下边一蛇,两侧锤錾出对称的灵芝仙草,一侧为一圆孔,左右各焊接一长一短两竖鼻。人形鹰蹲于其上。人形鹰裸体纹身,双手合于另一侧焊接三小横鼻.方形带头前卷,中一长脑前,高乳圆腹,喙与鼻连,头戴宽羽冠,额前条孔扣于三横鼻上,并竖穿一折回一端卷曲飘一勾云状绶带。长5.9.宽 5.4、高2.3厘米的银条,尾端为一高一低的竖鼻(图一,5)。(图一,3).背焊银背板,出土时已分离。背板带饰 1件。CS:11,长条形双勾卷云边框正中锤錾出对称的仙草纹,背板一小孔,焊接竖鼻。长4.5、宽1.6、鼻高1.5厘米(图一,1)。素面盘2件。一大一小形制相同。Cs:14为大盘”平沿卷唇。直径17.2、高1厘米。

元朝时期古董盆罐等(敖汉旗发现的元代金银器窖藏)(3)

图二盛家窝铺窖藏银器 1.龙纹盘 2.杯

龙纹盘1件。原已残缺小半。CS:13,平沿卷唇,沿面刻小团花边;盘内底刻团龙,间填刻祥云。龙为四爪。直径8.3底径6、高3.4.厘米(图二,1)杯 1件。卷沿,沿下錾刻卷草纹,碗内底錾刻枝繁叶茂的牡丹花。柄为焊接、刻灵芝仙草。口径7.3、底径3.6、高3.5、柄高3.5、宽1.9、厚1厘米(图二,2)。

二、五十家子城址发现的银器玛尼罕乡五十家子位于新惠之北约20公里的孟克河左岸平滩地上。村西侧为一古代城址。1974年平整城内土地,将元代的建筑群全部破坏,发现了一处金银器窖藏现将其中的一部分介绍如下:银牌饰 1件。方菱形,锤錾出四瓣花形的荷叶,中心另加一镂空錾刻螃蟹一只。对角长6厘米(图三,1)。

元朝时期古董盆罐等(敖汉旗发现的元代金银器窖藏)(4)

图三

银碗 2件。一大一小。MW:4,为小碗,圜底直壁,外圆唇,口沿有两道凸弦纹。口径14.2、底径7.2、高5.8厘米(图三,2)。另1件为素面碗。银项圈 3件。式同。圆茎两端卷,正中饰一长段细弦纹,两侧各饰两段短段细弦纹。MWa14,直径14.5厘米(图三,5)。银环 1件。由内侧向外刻细槽。直径2.9厘米(图三,3)。银镯 2件。宽条式。MW 6,两端略宽呈圆弧形。最大径6.7厘米(图三,4),另一件两端各穿一孔。

元朝时期古董盆罐等(敖汉旗发现的元代金银器窖藏)(5)

图四“至大元宝”金币

元朝时期古董盆罐等(敖汉旗发现的元代金银器窖藏)(6)

图五三家窖藏铜玉壶春瓶

元朝时期古董盆罐等(敖汉旗发现的元代金银器窖藏)(7)

图六三家辔藏金头饰 1.钗 2.簪花 3.簪

同出的有“至大元宝”金币 1 枚,为金箔模压制成。直径2.1、肉宽 0.8厘米,重1.4克(图四)。三、三家窖藏南塔乡三家村位于新惠之东约30公里。1984年,发现金银器窖藏一处。出土时装在一件铜玉壶春瓶里。现介绍如下:玉壶春瓶 1件。NS:1自口沿至腹部共划五组旋线纹,腹部一组为两道,其余为三道,颈部突起一弦棱。口径7、足径7.7、高26.9厘米(图五)。

荔枝纹金钗 1件。NS:2,锤錾镂空而成。中间为荔果,上开花一朵,下开花两朵,间以花叶、花蕾填补。长17.9、上端长7.2、最宽2.3厘米(图六,1)。椰树纹金簪 1件。NS:3,扁柄为树干,簪花为树冠,簪柄插入簪花之背,上端卷。树冠中结出两个对称的椰果,间以椰叶缠绕,下侧开花一朵。长14、6、簪花长3.1,宽2.5厘米(图六,3)。石榴树纹金簪花 1件。MS:4,椭圆形树冠,中间开一花,两侧各结一果,上端结两果,间以叶填补。最大径3.6厘米(图六,2)。银簪5件。分大小两种。

元朝时期古董盆罐等(敖汉旗发现的元代金银器窖藏)(8)

图七三家密藏银簪

风纹银簪 2件。NS:6,凤首向下作引颈长鸣状。簪花套于簪柄上。长13.3、簪花宽3.9厘米(图七, 4)。NS:7,凤作展翅高飞状,凤首向下似在寻觅降落目标。长11.9、簪花宽3.3厘米(图七,5)。小银簪 3件。NS:14,上端穿一绿松石珠,柄圆挺。长7.5厘米(图七, 1 )。NS:15,圆挺簪柄上加一朵小梅花,梅花上出两卷螺式圆饼,再上出两角式各穿二珍珠。长10厘米(图七,2)。NS:16,银丝穿成一花形的珍珠图案,下为长方形框,内应镶嵌一物。长9.4厘米(图七,3)。银钗共7件。双龙纹钗 2件。NS:8,双龙相背,颈上托一长叶花,下为两朵小梅花,长17.8、上端宽2.4厘米(图八,1)。NS:19,上端为一朵盛开的牡丹花,下为双龙相背,颈间一朵小梅花,下为一枝梅花。长17.4、上端2.4厘米(图八,2)。

元朝时期古董盆罐等(敖汉旗发现的元代金银器窖藏)(9)

图八

鸡冠花钗 1件。花冠镂空成剪纸形双花,蒂部相互缠绕,呈扇面状。长16.1、上宽5厘米(图八,3)。竹节式钗 3件。其中两件节上焊出圆饼,上端向一侧弯曲.NS:9,竹节下端刻有竹叶纹。长16.3厘米(图九,1)。NS:11,长14.5厘米(图九,2)。NS:10,密节纹.长18.1厘米(图九,3)。扭索式钗 1件。NS:12,钗端呈扁平扭出索式花纹。长14.5厘米(图九,4)。

元朝时期古董盆罐等(敖汉旗发现的元代金银器窖藏)(10)

图九

四、太吉合窑窖藏太吉合窑村位于新惠之东南约 40 余公里,教来河左岸的台地上。1981年夏,当地农民在村之西南约0.5公里的漫坡地锄地时,发现了这一窖藏。据发现者介绍和现场调查,出土的金银器装在一个绿釉黑花的瓷罐中,由于瓷罐的上口距地表只有约20厘米,几年前拖拉机耕地时,已将瓷罐的上半部型掉,随之出土了一部分金银器如臂镯等。此次是第二次出土,故瓷罐只存腹部以下的部分。这次共出土金银器30余件,有一部分是大小不等的小银条、银锭等。现将其中的一部分金、银器介绍如下:银带具 1套。其中包括:椭圆形带饰 1件.KT:1,卷云纹边框,内镂空錾刻一龙纹,间补牡丹花,刻工细膩。背焊银背板,内层加一铜圆框。背板一侧加一桥状鼻。边框高1.2、内高1.1、长径7.6、短径6.5厘米(图—O,3)。

元朝时期古董盆罐等(敖汉旗发现的元代金银器窖藏)(11)

图十

圭形带锭尾 1件。无边框,花纹为镂空錾刻而成。底部刻卷波纹,一簇荷花出水盛开.荷叶上三朵荷花,荷叶下一对鸳鸯在游鸢,荷叶两侧各为一朵小花。刻工细腻,构图精巧。背加银背板。底宽4.9、长5.4、高0.7—0.9厘米(图-O,4)。

元朝时期古董盆罐等(敖汉旗发现的元代金银器窖藏)(12)

圭形带锭尾

带饰 1件。Kt:3,新月形,卷云纹边框,内锤錾刻花草纹。银背板上焊一竖长条桥状鼻。长5.5、最宽1.8、高0.6厘米(图-O,1)。

带头 1件。KT:4,长方形板状,一侧为两竖长条状鼻,一侧为两短横鼻。横鼻间一方孔,系套合于KT:1之背板横鼻上的孔。长3.3、宽2.9、长鼻高0.6、短鼻高0.5厘米(图一〇,2)。龙纹金钗 2件。KT:7,双龙卷曲身躯,首托一朵盛开的牡丹花,龙身间有云朵。钗挺的两尖端均刻有“交南”二字。长13.6、上宽2.4厘米(图一—,1)。扭索式金钗 2件。KT:9,长15.6 厘米(图一一,4)。

元朝时期古董盆罐等(敖汉旗发现的元代金银器窖藏)(13)

风纹银簪 2件。NS:6,凤首向下作引颈长鸣状。簪花套于簪柄上。长13.3、簪花宽3.9厘米(图七, 4)。NS:7,凤作展翅高飞状,凤首向下似在寻觅降落目标。长11.9、簪花宽3.3厘米(图七,5)。

小银簪 3件。NS:14,上端穿一绿松石珠,柄圆挺。长7.5厘米(图七, 1 )。NS:15,圆挺簪柄上加一朵小梅花,梅花上出两卷螺式圆饼,再上出两角式各穿二珍珠。长10厘米(图七,2)。NS:16,银穿成一花形的珍珠图案,下为长方形框,内应镶嵌一物。长9.4厘米(图七,3)

银钗共7件。双龙纹钗 2件。NS:8,双龙相背,颈上托一长叶花,下为两朵小梅花,长17.8、上端宽2.4厘米(图八,1)。NS:19,上端为一朵盛开的牡丹花,下为双龙相背,颈间一朵小梅花,下为一枝梅花。长17.4、上端2.4厘米(图八,2)。鸡冠花钗 1件。花冠镂空成剪纸形双花,蒂部相互缠绕,呈扇面状。长16.1、上宽5厘米(图八,3)。竹节式银钗 2件。KT:14,长16.5厘米(图一十二,2)。弯头式银钗 1件。KT:16上端圆茎向一侧弯折。长13.9厘米(图一十二,3)。

元朝时期古董盆罐等(敖汉旗发现的元代金银器窖藏)(14)

图十一

银铤 1件。右和上、下三边切掉,只存右一块。上刻字有3字完整,“号”“至正”,靠上边一字应为“银”字,“至正”下边的字应是“十”字。残宽5.7、残高4.7、厚1.8厘米(图一O,5)。

元朝时期古董盆罐等(敖汉旗发现的元代金银器窖藏)(15)

图十二

五、南大城窖藏四家子镇南大城村位于新惠之南约60公里,1976年平整土地时,发现了元代金银器窖藏一处。窖藏位于村北之坡地上。具体出土情况不明。现将此次出土的部分材料介绍如下。

元朝时期古董盆罐等(敖汉旗发现的元代金银器窖藏)(16)

图十三

元朝时期古董盆罐等(敖汉旗发现的元代金银器窖藏)(17)

带扣 1件.SN:4,长方形凹角,边框较宽,内锤錾刻有半浮雕式狮子衔绶纹。狮作奔跑状,侧扬首嘴衔绶带,颈部系一饰有花纹的宽带并悬挂一铃,绶带间有一彩球呈滚动状。背板中一圆孔,一侧焊一竖长条桥状鼻,另一侧焊斜排的三小横鼻.长5、宽4.8厘米(图一三)。

元朝时期古董盆罐等(敖汉旗发现的元代金银器窖藏)(18)

图十四

双龙牡丹花纹金钗 1件.SN:1,双龙绕于两朵牡丹花间。长17.8、上端宽2.4厘米(图一四,2)。树冠形银柄金花簪 1件。SN:2,树冠上端结一果如石榴,中间盛开三朵花,柄似树干。长16.5、上端宽 3 厘米(图一四,4)。

凤纹银簪 1件。凤作展翅飞翔状。长16、上端宽3厘米(图一四,5)。银耳勺 2件。SN:12,正面刻有牡丹花纹图案,长18.3厘米(图一四,1)。SN:11,素面,勺端呈弯勾状。长 16.8厘米(图一四,3)。小金簪 1件。SN:3,上端穿绿松石扁珠,珠下另加一朵小梅花。长11厘米(图一四,6)。

六、小结以上五处元代金银器窖藏,有三处出土了能够确定时代的器物。其中五十家子出土的“至大元宝”金币,三家的铜玉壶春瓶,太吉合窑的刻有至正纪年的银铤。盛家窝铺容藏所出土的银杯与敖吉乡新丘容藏所出土的银杯相同,新丘客藏出土了刻有至正纪年的银铤Q四家子镇南大城出土的金银簪、钗与三家、太吉合窑两地出土的相似。因此,这批金银器属于元代是可信的。

太吉合窑所出土的“至正十……”的银铤,证明了该窖藏是在至正十年(1350)以后所埋藏。敖汉旗还发现了几处埋藏生活用品的窖藏,如金厂沟梁老庙沟的元代瓷器容藏,王家营子乡老牛圈的铜器、铜币、铁器等窖藏,出土了巴思八文铜印章。还有几处规模较小的窖叛。一个旗在十余年内陆继发现数处元代窖藏,似乎反映这些窖藏是在一种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我们根据两处刻有纪年银铤的窖藏,估计这些窖藏的埋藏时间大约在元末明初,具体应在至正三十年(1370)左右的元明应昌之役之前。这几批窖藏所出土的金银器并非一般民间所具有。尤其是龙凤纹的金银辉、钗,当属上层女人所佩戴。“至大元宝”金币,不是普通流通的货币,应是皇帝赐给诸王贵戚的专制的钱币。

如元世宗至元二年(1265)曾“赐诸王合必赤、亦怯烈金、素币各四,拜行金币一”2。五十家子古城系亦乞烈部的封地中的城,金币的纪年说明,此币,应在元武宗海山时,赐给昌国公主及其驸马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窖藏的埋藏时间,即在元末战争中,一批达官贵戚在撤退时而将这些珍贵物品掩埋于地下。五处窖藏所出土的金银器大体可为三类。一类是货币,包括金币、银铤、银锭等;一类是器皿,包括碗、杯、盘;另一类是饰品,包括头饰和带具等。

三套带具纹饰各异,但其基本结构一致,为我们复原元代的革带形制提供了材料。革带宽大约2,5-3厘米,带头的方孔套扣于带扣背板的横鼻上,另插一银条。革带的另一端插入带扣的竖桥状鼻内,两端的竖鼻一高(外侧)一低(內侧),可能是将草带插入双鼻后又上卷折回插入外侧鼻内,这样可以随时调节革带的长短。这种结构的革带要比辽金时期北方的双铵尾式革带先进和简便得多。

带具上的花纹图案十分讲究,或锤錾出半浮雕式,或镂空錾刻出精美的图案,题材以动植物纹为主。尤以神鹰纹最为精彩,将人和鹰巧妙地结合为一体。这应该是人格化了的神鹰,它脚踏灵芝仙草,展翅飞翔于高空,脚下有一蛇曲动身躯跟随。整个图案设计得很富有动感。崇拜鹰是北方民族的故俗之一。和已发现的匈奴金王冠上所站立的雄鹰等,早在元代以前这里已将鹰做为天神来崇拜⑧。我们在《蒙古秘史》中看到蒙古族崇拜神鹰的记载。如德薛禅与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的对话中,有这样一段:“也速该亲家,我今夜里做了个梦,梦见白海青两爪攫取日月飞来,落在我的手上。日月只是我们的眼睛看见东西。海青攫着日月落在我的手上,这是奇异的,这是极大的幸运,我已对旁人说了,也速该亲家,你领着儿子(指成吉思汗)前来,就是应了我的梦,我们乞颜惕人的吉祥来了,正是应了我的梦”@。可见,德薛禅将成吉思汗比做梦里的神鹰。

《蒙古秘史》还记载了成吉思汗的先祖李端察儿与一只黄色神鹰相依为命的故事,反映了居住于山林中早期蒙古族以狩猎为主的生产方式,鹰在猎取禽兽中的伟力及人们由此对其的崇拜⑨。从这些记载中,还可以看到成吉思汗以前时代蒙古地区的宗教信仰中,萨满教是占支配地位的。有元一代皇室祭祖、祭太庙,皇帝驾幸上都等,都以萨满来主持。贵由可汗皇后斡兀立海迷失终日与萨满共处;蒙哥汗又皇族也“酷信巫蚬卜筮之术,凡行事必谨叩之,殆无虚之日,终不自厌”@。

我们从盛家窝铺的人格化了的神鹰图案的银带扣,可以看出蒙古族上层人物崇信萨满的情景。系这种带子不是一般平民。鹰是萨满诸神之一,划画出人形鹰。应该理解为它是勾通天与人间的灵物。反过来说,这一图案似乎又是一个巫师的化身,只有巫师才是来往于神(天)和人(大地,图案中的蛇应该代表大地)之间的使者。与盛家窝铺的带具相比,三家出土的带具则具有另外的一种风格,所描绘的是属于南方水乡的景色。而狮纹图案则是受西方影响。这些显示了元代融汇各种文化的实际。制作精细的各种图案的金银簪、钗等头饰,不仅反映了元代上层人物奢侈华贵的生活情景,也反映当时制作金银器工艺水平之高超。值得注意的是,簪、钗上端的纹饰图案中的竹、荔枝、椰树、石榴等,均属取材于南方植物。因此,饰品中的一部分,可能是出自南方或在北方的南方工匠之手。有一些饰件似应是宫廷之物而分赐于贵戚的。蒙古族上层人物十分重视工匠,对在战争中掠来的工匠,俘而不杀,并组织起来建各种制作局,如元上都便有金银器盒局,即为宫廷制作各种金银用品。银残铤中留下一“号”字,即此银铤属于千字文编号的课银。前举敖吉新丘发现的银铤刻有“蒙山课银”“元字号”,两地窖藏同在教来河川上,南北相距约5公里,各出一件属于课税的银铤,为研究元代银场的课税制度及货币流通提供了新资料。

所出土的银杯、碗、盘等器皿,为我们研究元代饮食习俗提供了资料。其中的酒具,如带柄的银杯,是很讲究的酒杯,这种杯在敖汉旗已见4件。马可波罗曾详细地记叙了宫廷的酒具,其中“盏是“形如金杯而有柄”②,可能是指这类带柄的银杯。五处窖藏有两处发现于亦乞烈思的封地,有两处发现于武平县周围,另一处在兴中县境内⑧。它们的发现,反映这一地区在元代的重要位置。如金币的发现,是迄今为止所知出土的第一枚。《元史》中虽有赐与诸王贵戚金、银币的记载,但过去未见实物出土。可见,敖汉旗所发现的这批元代金银器窖藏,是研究蒙元历史的很珍贵的材料。执笔者邵国田 本文由刘海文绘图。注解①见《内蒙古敖汉旗新丘元代银器窖藏》,未刊稿。②⑥《元史》③田广金、郭素新:《内蒙古阿鲁柴登发现的匈奴文物》,《考古》1980年4期。④《蒙古秘史》,中华书局1957年译本。⑤孛端察儿在斡难河的巴勒谆阿剌捕捉了一只黃鹰“养着黄鹰过了一冬,到了春天,野鸭飞来的时候,把黄鹰空饿了放出去捕捉野鸭很多吃不完,而且:每一个干树枝上,都挂着野兽的后脚;每一个枯树枝上,都挂着两个野鸟”从腾格里迁来的百姓说孝端察儿“他有一个黄鹰,不知他夜里宿在那里,西北风起时,他的黄鹰捕捉的野鸭、野雁的领毛像雪片似的飞起。”这个故事即反映了早期蒙古族的经济形态,又说明在百姓眼里,这只黄鹰是神,帮助孛端察儿解脱了苦难。见《蒙古秘史》,中华书局1957年译本。⑦《马可波罗游纪》。⑧五十家子古城址发现了宁昌路的加封孔子制碑,得知这里属亦气列思部封地,故盛家窝铺和五十家子是在这一部族的封地出土。武平县即今之三家之东的白塔子古城,三家曾出土有元代纯造妻杨氏的墓地卷记载这里是武平县城;据地望考察,牛夕诃古城应属代的兴中县,金元亦沿用。


元朝时期古董盆罐等(敖汉旗发现的元代金银器窖藏)(19)

邵国田

邵国田:原敖汉旗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曾任内蒙古自治区考古学会理事,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任内蒙古红山文化学会理事。1972年从教育调到文化系统的40余年间,致力于文物保护、考古调查、抢救发掘、征集文物、筹建博物馆等。

重要是在1981-1988年,组织开展了敖汉旗的文物普查,共发现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遗址和墓地3800余处,居全国之冠,创造出普查的“敖汉模式”。其中发现的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等新石器时期考古学文化以及柳南墓地、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城址和墓地,填补了我国北方考古编年的空白。参加了小河沿、大甸子、兴隆洼、兴隆沟、撒水坡、四分地等遗址的考古发掘。主持清理了草帽山红山文化积石冢、西山小河沿文化墓地、乌兰堡铁匠沟战国墓、康家营子、北三家、沙子沟、大横沟、英凤沟、姚家沟、皮匠沟、下湾子、喇嘛沟、娘娘庙、七家、羊山、水泉、台吉营子、喇嘛洞梁等辽墓百余座,揭取墓中壁画50余幅。多次受到赤峰市和旗政府的奖励,并分别于1986、1989、1996、1999年评为全区文物战线先进工作者,全区思想理论战线先进工作者,受到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和内蒙古文化厅的表彰。2002年被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国家级“文博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