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猪油酥糖好吃嘛(猪油黑麻酥糖郭红英)(1)

拆开油纸,小心地撮起一块,一拉,麦芽糖粘着黑麻粉,抽丝剥茧一般,由外而内层层拽起。断了,送入嘴里。麻粉入口即化,细腻如丝绒般的质地,稍微一抿,尽数化为甜汁滑向喉部。

黑芝麻的浓香裹挟着猪油的香味,两者相融又丝丝缕缕地分开,在鼻腔里攻城略地,一处都不放过。中间的麦芽糖有些脆脆的,甜而不黏,舍不得一口咽下,慢慢地感受它在舌尖的悸动。

小时候吃,就一直贪恋这麦芽糖。那个年代,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看到酥糖的身影。年底,父母照例是要去镇上办年货的,其中一项便是走亲访友相互馈赠用的糕点,而黑芝麻酥糖是必不可少的。

一张粗糙的黄色草纸包裹,上面还贴有一张菱形的红纸,有没有印着店名之类的字,已无印象,单记得用草绳系好。包装简单粗暴,但里面 的 酥 糖 却 是 细 腻 如 温 婉 的 女 子。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店家的良苦用心,如此鲜明的对比,是为了凸显食物的质感吗?

拎着酥糖、饼干之类的糕点,晃晃悠悠穿过田埂,越过石桥,走过竹林,到了亲戚家放下。饭毕,茶过三巡,临走前主人与客人必定要争执一番,糕点推来搡去几回,这叫回礼。最后,客人收下其中一两件糕点以告终,打道回府。

这过程中,每次我都有些紧张,盯着他们手里的酥糖,我担心它不能回来。当年的这份小心思怕是谁也不知道了。当然,如果这次侥幸回礼正好是它,下回还是逃不脱被送出去的命运。

母亲说了,在做客没结束前,这些糕点是不能拆的。我与妹妹眼巴巴地看着,光嗅嗅味道实在不解谗,于是想出了妙招。酥糖拎来拎去,边角早已有些翘开,透过缝隙可以望见里面黑色的身影了。小手指伸进去,拈出一点,放进嘴里吮吮,真甜;再抠一点,真香;再挖一点,太好吃了……到后来,油纸有些瘪塌塌了,我们才慌忙住手。

若干年后,与朋友说起往事,他们都心领神会地笑了,当年都曾这么干过。呵呵,难怪当年做完客拆开酥糖,里面都不完整。好在,这酥糖记忆中都是要送年老的长辈,对于牙口不好的老人来说,确实比较适合。

我便跑奶奶家去蹭吃,奶奶从黑漆漆的床头柜里摸出一包酥糖来,放在八仙桌上,解开绳子,芝麻的浓香便直钻我心窝。

酥糖有几种口味,黑麻酥是最传统的。新塍的聚福斋老板徐师傅,从十四岁开始学艺,至今已制作二十多个年头了。他说,酥糖一般分为三个部分,酥粉、酥骨、酥心。

酥粉是由炒熟的黑芝麻、面粉,加白糖一起研磨成细粉,然后再拌一点熬好的猪油,打匀。

酥骨就是熬制好的饴糖,这是酥糖制作的关键。熬得太稀太厚都不行,一般来说,不停搅拌两三个小时后,他只要闻闻冲上来的热气,看看锅里冒泡的情况,就知晓浓稠度了。这完全是凭多年积累的经验。

酥心是炒熟的面粉,拌白糖、猪油。那块厚实的木板,由于多年在上面制作,自然的纹理泛着油光,萦绕着古朴的气息。

铺上酥粉,搅出麦芽糖,用比擀面杖粗很多的圆筒使劲碾压。再撒粉,对折,再擀。如此三折之后,中间放上酥心,包裹成长条。然后,用两根木条两边压住,用手掌整形。最后,切开。不用任何丈量的工具,一刀刀下去,厚薄几乎一致。二十多年练就的眼力,有时候就是一把刻尺,精准到毫米以下。

妻子手脚麻利,一沓白色的油纸,一碗浆糊,一放一折一蘸,一个翻转,一包酥糖就包好了,小巧精致。

做酥糖绝对是个力气活,做完徐师傅已额头沁汗。午饭时间他盛了第三碗饭,不好意思地朝大家笑笑说,干体力活要多吃点。一边不忘推荐,万隆广场转一圈,鸡蛋糕、臭豆腐……味道都很好的。

他以前一直在乡下开小作坊,两年前由于拆迁才搬来镇上这条美食街。我看着他魁梧的身板,憨厚的脸,他实在是个淳朴至极的人,就像他的黑麻酥,实诚,不掺半点假。

人人都只道“字如其人”,不知有时候“食物亦如其人”。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